要说五代十国最乱的朝代,闽国绝对能排前三。别的国家顶多是改朝换代换个姓,闽国倒好,自家人关起门来互相砍,从开国君主的儿子开始,一路砍到灭国,堪称古代版《权力的游戏》,而且还是家庭伦理剧专场。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一家子的狗血故事,看看什么叫\"本是同根生,相煎特别狠\"。
闽国的奠基人是王审知,这人原本是河南光州的农民,跟着俩哥哥王潮、王审邽一起参加农民起义,一路打到福建,最后成了福建节度使。王审知这人不错,治理福建的时候轻徭薄赋,发展经济,还办学校搞文化,被老百姓称为\"开闽圣王\"。按说这么好的基础,后代怎么也能混个几百年吧?可惜啊,他千算万算,没算到自己的儿子们全是狠人。
王审知有五个儿子,老大王延翰,老二王延钧,老三王延禀,老四王延羲,老五王延政。注意啊,这里面老三王延禀其实是王审知的侄子,过继过来当儿子的,但在闽国这地界,侄子和儿子没啥区别,都是抢皇位的选手。王审知临死前,把老大王延翰叫到床边,拉着他的手说:\"儿啊,咱这福建地儿不容易,你可得好好守着,别跟人瞎打架,以和为贵啊。\"王延翰当时哭得稀里哗啦,连连点头:\"爹您放心,我一定保住家业。\"
结果王审知刚下葬,王延翰就变了脸。可能是压抑太久了,一当上闽王,立刻放飞自我,开始疯狂享受。他在福州西湖边上盖了个\"水晶宫\",里面全是从各地抢来的美女,整天吃喝玩乐,不理朝政。《新五代史》里说他\"骄淫残暴\",看谁不顺眼就砍谁,大臣们都怕得要死。
这时候,老二王延钧和老三王延禀就不干了。哥俩一合计:\"老大这么搞下去,咱们闽国不得完蛋?再说了,这皇位凭啥就他坐着?\"王延禀当时在建州(今福建建瓯)当节度使,手里有兵,他就跟王延钧说:\"二哥啊,你看老大这德行,咱不能惯着他,要不咱联手把他撸下来?\"王延钧早就看老大不顺眼了,马上同意:\"行啊,这事我跟你干!\"
王延禀说干就干,立刻点齐人马,从建州杀向福州。王延钧也没闲着,在福州城里当内应,散布谣言说王延翰要杀尽王氏子弟。福州的老百姓本来就对王延翰不满,一听这话,纷纷响应,打开城门迎接王延禀的军队。
王延翰一看大势已去,躲在宫里不敢出来。王延禀派人把他抓了出来,当面数落他的罪行:\"你看看你干的好事,荒淫无道,残害百姓,这闽王的位置你不配坐!\"王延翰吓得跪地求饶:\"三弟,我错了,你饶了我吧,皇位让给你还不行吗?\"
王延禀冷笑一声:\"晚了!\"当场就把王延翰给杀了。不过关于王延翰的死法,不同的史书有不同的说法。《闽书》里说他被斩首示众,而《十国春秋》里则记载了一个更狠的版本:王延禀把王延翰的手脚砍断,做成了\"人彘\",扔在厕所里。这也太狠了,亲兄弟怎么下得去手?只能说在权力面前,亲情真的一文不值。
王延禀杀了王延翰之后,觉得自己劳苦功高,应该当闽王。可他没想到,老二王延钧早就憋着坏呢。王延钧一看王延禀势力大,不好硬来,就玩了一手\"捧杀\"。他对王延禀说:\"三弟啊,你看你功劳比我高,这闽王的位置理应是你的,我心甘情愿辅佐你。\"王延禀一听这话,心里美滋滋的,觉得老二挺懂事,就没把他放在心上,自己回建州享福去了,留下王延钧在福州处理政务。
可王延钧哪是甘心当小弟的人?等王延禀一走,他就开始暗中积蓄力量,收买人心。过了两年,觉得时机成熟了,就突然发难,派兵攻打建州。王延禀没想到王延钧会来这一手,仓促应战,结果兵败被俘。
王延钧看着跪在面前的王延禀,想起当年一起推翻大哥的情景,感慨地说:\"三弟啊,当年要不是你,我也坐不到今天这个位置,可惜啊,你太贪心了。\"王延禀破口大骂:\"王延钧你这个忘恩负义的小人,你不得好死!\"王延钧一挥手:\"拖出去,斩了!\"
王延钧杀了王延禀之后,正式登基称帝,国号\"大闽\",改元\"龙启\"。可能是觉得自己得位不正,心里发虚,王延钧开始玩起了\"君权神授\"的把戏。他给自己取了个道号,叫\"玄锡\",整天在宫里炼丹,追求长生不老。还别说,他这炼丹术还真练出点\"成果\"——据说他能在宫里看到神仙,听到天籁之音。
为了让老百姓相信他是\"神仙皇帝\",王延钧搞了很多魔幻操作。他让人在宫殿的柱子上雕刻金龙,在屋顶镶嵌宝石,弄得金碧辉煌,说是\"龙宫\"。他还养了一群道士,整天在宫里做法事,宣称\"神仙即将降临\"。有一次,他\"不小心\"把丹药洒在了宫女身上,结果那宫女身上长出了鳞片,王延钧就说这是\"羽化登仙\"的前兆,把宫女封为\"龙女\"。
当然,这些都是忽悠人的把戏,真正让王延钧出名的,是他和皇后陈金凤的荒唐事。陈金凤本来是王审知的才人,也就是小妾,长得非常漂亮,被王延钧看中,纳为皇后。这两人的私生活那叫一个混乱,陈金凤公开和乐师归守明私通,王延钧不仅不管,还觉得挺有意思,有时候甚至还在旁边\"观战\"。《新五代史》里记载:\"延钧荒淫,嬖幸归守明,每宴,守明与金凤杂坐,延钧视之不怪。\"
上行下效,皇帝都这样,大臣们自然也跟着学坏。当时有个权臣叫薛文杰,是王延钧的宠臣,此人极其残忍,发明了一种酷刑叫\"檛捶\",就是用铁杖打人,铁杖上还钉着钉子,一杖下去,皮开肉绽,骨头都能打碎。薛文杰靠着酷刑排除异己,搜刮民财,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
王延钧的荒唐统治终于引起了民愤。有一次,吴越国攻打闽国,王延钧派军队抵抗,结果士兵们都说:\"让薛文杰跟我们一起去,我们就打仗。\"王延钧没办法,只好把薛文杰交了出去。士兵们抓到薛文杰后,用马拖着他游街,还没到前线,薛文杰就被拖成了一滩肉泥。
王延钧后来得了中风,半身不遂,说话也说不清楚,朝政大权落到了陈金凤和归守明手里。这两人趁机胡作非为,闽国的政局更加混乱。这时候,王延钧的儿子王继鹏坐不住了,他觉得老爹不行了,得自己上位。
王继鹏联合了几个对陈金凤不满的大臣,发动了政变。他们冲进皇宫,杀死了归守明和陈金凤,王延钧也被乱兵杀死。王继鹏登基后,改元\"永和\",史称闽康宗。可这位仁兄比他爹还能作,他觉得自己的兄弟们可能会抢皇位,就把他们全杀了,包括自己的亲弟弟王继韬。
杀了兄弟还不够,王继鹏又开始猜忌大臣。他有个叔叔叫王延羲,当时担任左仆射,王继鹏觉得他权力太大,就想把他也杀了。王延羲听到风声,吓得装疯卖傻,整天酗酒,说话颠三倒四,王继鹏这才放过他。
可王延羲是装疯,不是真疯。公元939年,王延羲联合了禁军将领朱文进、连重遇,再次发动政变,杀死了王继鹏,自己当上了闽王,改元\"永隆\",史称闽景宗。王延羲上位后,可能是觉得装疯那段时间受了太多委屈,开始疯狂报复,天天喝酒,一喝酒就杀人,被称为\"醉王\"。
《资治通鉴》里记载了王延羲的荒唐事:\"延羲常为牛饮,群臣侍酒,醉而失礼者辄杀之。\"有一次,他宴请大臣,喝到高兴处,让大家比赛喝酒,喝得少的就杀头。结果有个大臣实在喝不下了,当场醉死,王延羲还觉得不过瘾,又把几个喝得慢的大臣拖出去砍了。
王延羲的暴政很快就引起了众怒,连当初帮他政变的朱文进和连重遇都觉得害怕。两人一合计:\"这哥们太疯了,早晚得把我们也杀了,不如先下手为强。\"公元943年,朱文进和连重遇再次发动政变,杀死了王延羲,然后一不做二不休,把王氏皇族杀了个精光,史称\"赤门之变\"。朱文进自己当上了闽王。
朱文进杀了王延羲之后,闽国彻底乱了套。各地的节度使都是王氏的亲戚,一看皇族被灭,纷纷起兵反抗。其中最有实力的是王延政,他是王审知的老五,当时在建州当节度使,听说族兄们被杀,立刻起兵,宣布讨伐朱文进。
朱文进一看王延政来势汹汹,有点害怕,就想拉拢泉州节度使留从效。他派人给留从效送去了很多金银珠宝,结果留从效根本不买账,反过来把朱文进的使者杀了,宣布支持王延政。紧接着,漳州、汀州也纷纷响应,朱文进只剩下福州一座孤城。
公元944年,王延政的军队包围了福州,朱文进走投无路,被部下杀死,脑袋被送到王延政那里。王延政进入福州后,宣布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大殷\",后来又改回\"闽\"。按说这时候闽国应该消停了吧?不,王延政比他的哥哥们更能作。
王延政觉得福州城被朱文进搞坏了,不好好治理,反而又回到建州,把建州作为都城。他在建州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劳民伤财,老百姓怨声载道。这时候,南唐的皇帝李璟看到闽国已经是个空架子,就派大军进攻闽国。
王延政连忙调兵遣将抵抗,但闽国经过多年的内乱,军队早就没什么战斗力了,一触即溃。公元945年,南唐军队攻克建州,王延政投降,闽国正式灭亡。从王审知去世到闽国灭亡,短短20年时间,闽国换了6个君主,全是通过政变上台,兄弟相残,叔侄相杀,简直就是一场持续20年的家庭悲剧。
闽国的灭亡,给后世留下了一个深刻的教训:家和万事兴,内斗必亡国。王审知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本来有很好的基础,结果被儿子们、孙子们一顿乱搞,互相残杀,最终便宜了外人。
其实不光是闽国,五代十国很多国家都是因为内斗而灭亡的。比如后唐,李存勖灭了后梁,结果自己被兵变杀死;后晋,石敬瑭认贼作父,儿子石重贵不服,结果被契丹灭了;后汉,刘知远死后,儿子们互相猜忌,很快就亡了国。
从闽国的故事里,我们能看到人性的贪婪和残忍,在权力面前,亲情、伦理全都不值一提。王延翰、王延钧、王延羲、王延政,这些人本来都是亲兄弟、亲叔侄,最后却变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互相残杀,血流成河。
当然,闽国也不是一无是处。王审知统治时期,福建的经济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福州、泉州成为重要的港口城市,海上贸易兴盛。即使在后来的内乱中,福建的经济基础也没有完全破坏,这为后来宋朝福建的繁荣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