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外有座城隍庙,破旧不堪,平日里少有人烟。可每到初一,庙门口的布告栏前就聚满了人。为啥?因为那布告栏上每月初一总会凭空出现一张告示,写的不是人间事,而是阴间的律法。
这事儿说起来邪乎。大约三年前开始,每到初一,天刚蒙蒙亮,庙门还没开,布告栏上就贴好了新告示。有胆大的曾经半夜蹲守,可任谁都没见过张贴的人。告示上的内容千奇百怪,有时是“某日某地,不得嫁娶,否则夫妻反目”,有时是“某河段不得捕鱼,否则水鬼缠身”。
起初谁也不信这个邪。城西有个姓王的木匠,告示上明明写着“七月初三,西山南坡,不得伐木”,他偏不信,那天扛着斧头就上了山。结果一斧子下去,树没倒,自己先倒了——被一条不知从哪窜出来的毒蛇咬了脚踝,抬回家没半天就咽了气。
类似的事儿多了,人们才渐渐信了这告示的神奇。连京城的官员们私下里都会议论,说是这城隍庙的告示比圣旨还灵验,违背圣旨顶多掉脑袋,违背了这告示,那可是生不如死。
这日又是初一,天还没亮,庙门口已经围了不少人。卯时一到,庙门吱呀一声自己开了,众人一窝蜂涌到布告栏前,只见一张崭新的告示已经贴好。
“写的啥?写的啥?”后面的人挤不上去,急得直跺脚。
前面有个识字的书生摇头晃脑地念道:“八月十五,城南李家庄周遭,不得举办庙会,否则疫病横行。”
这话一出,人群中几个李家庄的人顿时变了脸色。八月十五庙会是李家庄百年来的传统,这要是取消了,岂不是断了祖宗的规矩?
“这可如何是好?”一个老汉愁眉苦脸地说,“咱们庄就指着庙会热闹热闹呢!”
“还能怎么办?告示上怎么说,咱们就怎么办呗!”旁边一个中年人无奈道,“去年东村不听告示,非要在大旱天挖井,结果井没挖成,反倒引来了地陷,吞了三间房,你们忘了?”
众人议论纷纷,有信的,也有不信的,但谁也不敢拿性命开玩笑。最后李家庄的几位长者一合计,决定取消今年的庙会。
转眼到了八月十五,李家庄果然冷冷清清,没了往年的热闹。而更让人心惊的是,邻庄不知情,照常办了庙会,结果不出三日,庄上果然爆发了瘟疫,死了十几口人。
这一下,城隍庙的告示更是声名远扬,连深宫里的皇上都听说了。
这日早朝,皇上特意问起此事。工部尚书上前奏道:“陛下,确有此事。臣已多次派人查证,那告示所言,无不应验。”
皇上捋着胡须,若有所思:“既然如此,朕欲修建避暑行宫,也该先去城隍庙看看告示才是。”
满朝文武面面相觑,谁也没想到皇上会说出这话。当即有老臣出列反对:“陛下,天子乃真龙下凡,何须畏惧阴司鬼神?”
皇上却摇头道:“非是畏惧,而是敬重。阴阳有序,人鬼殊途,既然有此灵异,朕自当避讳。”
这话传出去,京城内外无不称赞皇上圣明。从此,朝廷有大工程,必先派人去城隍庙看告示,成了不成文的规矩。
却说这年冬天,告示上出现了一条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内容:“腊月廿三,京城西市,不得买卖,否则财破家亡。”
西市是京城最繁华的集市,腊月廿三正是年关前最热闹的时候,这要是不让买卖,不知多少商户要亏本。消息一出,满城哗然。
官府不敢怠慢,当即贴出告示,腊月廿三西市闭市一日。商户们叫苦连天,可想起从前那些违逆告示的下场,也只能自认倒霉。
腊月廿三这天,西市果然冷冷清清,所有店铺关门闭户。唯独一家绸缎庄的掌柜舍不得这天的生意,偷偷开了后门,做几笔熟客的买卖。
这掌柜姓赵,人称赵半城,是京城里有名的富商。他原本也不信邪,可城隍庙的告示屡屡应验,由不得他不信。但转念一想,自己只是偷偷做几笔生意,又不张扬,应该无妨。
一天过去,平安无事。赵掌柜心中窃喜,觉得这城隍庙的告示也有不灵的时候。谁知第二天一早,伙计慌慌张张跑来禀报,说库房昨夜失窃,价值万两的绸缎不翼而飞。
赵掌柜赶到库房一看,当场晕了过去。这还不算完,不出半月,赵家接连出事:儿子赌钱输掉了半份家产,女儿与人私奔,夫人一病不起。好好一个家,就这么败了。
此事过后,再无人敢质疑城隍庙的告示。
却说这年春天,告示上出现了一条令人费解的内容:“四月十八,城东十里坡,不得救死扶伤,否则祸及自身。”
这是什么道理?见死不救,岂不是违背了圣人的教诲?人们议论纷纷,都觉着这次告示是不是写错了。
四月十八这天,恰逢赶集日,城东十里坡人来人往。午后忽闻一声惨叫,一个卖柴的樵夫不小心从坡上滚下,摔得头破血流,不省人事。
路人围了上来,有人刚要上前施救,旁边就有人提醒:“今日可是四月十八,城隍庙告示上说了,不得救死扶伤!”
这一说,众人皆犹豫起来。有几个心善的,踌躇半晌,终究不敢拿自家性命冒险。眼看那樵夫气息渐弱,这时一个过路的年轻人拨开人群,蹲下身就要施救。
“小伙子,使不得!”一位老者急忙拉住他,“城隍庙的告示灵验得很,你可别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
年轻人抬头笑了笑:“老人家,我师父常说,医者父母心,见死不救,还学什么医?”说罢不顾劝阻,仔细为樵夫包扎伤口,又喂他服下随身携带的草药。
不多时,樵夫悠悠转醒。年轻人见他无大碍,这才拍拍衣裳起身离去。
围观的人们提心吊胆地等了好几天,却没听说那年轻人遭遇什么不测。渐渐地,有人开始怀疑,莫非这次的告示不灵了?
谁知半月后,那年轻人竟被请进了太医院。原来那日他救的樵夫,竟是微服私访的太医令大人!太医令赏识他的医术和仁心,特举荐他入太医院任职。
这一下,人们又糊涂了。城隍庙的告示不是说不让救死扶伤吗?怎么这年轻人不但没遭灾,反而因祸得福?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下月初一,城隍庙的布告栏上竟然出现了一则前所未有的告示:
“阴司法度,非阻善行。四月十八之示,实为试人心。见义不为,非因惧祸,实乃无勇无德。今有医者张明远,仁心勇毅,破例而行,当得福报。特此昭示:告示之真义,在明因果,非为束缚。世人当以本心为度,行所当行,止所当止。”
这告示一出,全城轰动。原来那日的告示竟是一场考验!那些见死不救的人这才悔青了肠子。
此事过后,人们对城隍庙的告示有了新的理解。告示不是教人盲从,而是提醒人明辨是非,知晓因果。
这年秋天,皇上要在京郊修建一座九层宝塔,工部照例先去城隍庙看告示。这一看不要紧,告示上明明白白写着:“九层之塔,压断龙脉,国之不祥,万民遭殃。”
工部尚书不敢隐瞒,如实禀报。皇上闻奏,沉吟良久。这宝塔是为太后七十大寿所建,太后信佛,一心想要一座九层宝塔,如今图纸、工匠都已齐备,突然停建,如何向太后交代?
朝堂上争议不休。有说皇命不可违的,有说阴司告示不可不信的。正当争执不下时,一个小太监战战兢兢上前禀报:“陛下,城隍庙...又出新告示了!”
满朝文武皆惊。这还不到初一,怎么会出新告示?
皇上即刻命人前去查看。不多时,差人回报,说城隍庙布告栏上果然又多了一张告示,上面只有四句话:
“塔高八层,福寿安康;若增一层,地动山摇。阴阳调和,不在高低;心诚则灵,何须执着。”
皇上看后,恍然大悟,当即下旨将九层宝塔改为八层。说来也怪,宝塔建成那日,原本久病不起的太后突然精神焕发,不久竟痊愈了。
此后,城隍庙的告示依然每月初一出现,但内容不再只是禁令,更多的是劝善之言、警世之语。人们也不再盲目遵从,而是细细思量其中的道理。
久而久之,这城隍庙竟成了京城外最热闹的地方,不但初一有人来看告示,平日里也有不少人来此议论是非对错,探讨人生道理。
而最让人称奇的是,自那以后,告示旁多了一行小字,依稀可见是:“明理慎行,但凭本心”八个字。至于是何时何人加上去的,就无人知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