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5月29日,西部决赛G1,Sbc中心,圣安东尼奥
Sbc中心,一座以银色和黑色为主色调的球馆,就像它的主队一样,冷静、深沉,却又暗藏杀机。这里没有菲尼克斯那般炙热的喧嚣,但空气中弥漫的压迫感,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西部决赛第一场,正式打响。
从比赛的第一个回合开始,小牛队就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冠军级防守”。
诺维茨基在低位接到球,还没来得及做动作,蒂姆·邓肯就如同磐石一般贴了上来,与此同时,布鲁斯·鲍文已经悄然收缩,随时准备协防。德克艰难地转身后仰跳投,在邓肯的强力干扰下,篮球磕筐而出。
下一个回合,杰森·特里想利用速度突破托尼·帕克,但他刚过掉帕克半个身位,邓肯巨大的身影就已经笼罩在了禁区,特里只能被迫分球,24秒进攻违例。
马刺队的防守,如同一张巨大的、密不透风的网。他们通过邓肯在内线的轴心作用,以及外线球员不知疲倦的轮转,极大地压缩了小牛队的进攻空间。小牛队每一次传球都变得困难,每一次出手都面临着强力干扰。
比赛的节奏,被马刺队牢牢地拖入了他们最喜欢的泥潭——缓慢、焦灼、充满身体对抗的阵地战。
第一节打了6分钟,苏哲替补登场。
他上场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去面对那个站在三分线外,眼神像鹰一样盯着他的13号球员——布鲁斯·鲍文。
苏哲刚接到球,鲍文就贴了上来。他的身体像一块狗皮膏药,紧紧地粘着苏哲,手臂的小动作不断,膝盖也若有若无地顶着苏哲的大腿。苏哲试图用一个变向摆脱,但鲍文的脚步跟得极快,像一道无法逾越的屏障。
“欢迎来到西部决赛,菜鸟。”鲍文的声音在苏哲耳边响起,充满了挑衅。
苏哲没有理会他,将球传给了队友,开始无球跑动。但他很快发现,无球跑动更加痛苦。鲍文像一个影子,不断地推、挤、拉、拽,用各种游走在犯规边缘的动作,消耗着苏哲的体能,干扰着他的跑位节奏。
整个上半场,小牛队的进攻完全陷入了停滞。他们引以为傲的进攻火力,在马刺队的钢铁防线面前,彻底哑火。半场结束时,他们仅仅得到了38分,以38-51落后了13分。
更衣室里,气氛凝重到了极点。
“我们打得太犹豫了!”诺维茨基一拳砸在椅子上,“我们被他们的防守吓到了!我们必须打得更坚决,更有侵略性!”
下半场,小牛队发起了反击。他们同样提升了防守强度,开始用更多的身体对抗去回应马刺。诺维茨基开始更多地拉到高位进行投射,以避开邓肯的正面防守。
苏哲也调整了自己的打法。他不再执着于一对一地过掉鲍文,而是更多地利用队友的掩护。
一次进攻中,他借助迪奥普的掩护,终于甩开了鲍文半个身位。他接球后没有丝毫犹豫,迎着补防过来的帕克,直接干拔跳投命中!
这个进球,像是一针强心剂,让小牛队看到了希望。
然而,马刺队的进攻虽然不像太阳那般华丽,却稳定得可怕。邓肯总能在关键时刻打进关键球,吉诺比利的上场,更是让马刺的进攻充满了不可预测性。
比赛进入了寸土必争的防守大战。每一次得分都极其艰难,每一次抢断都引来全场欢呼。球员们在场上肌肉碰撞,挥汗如雨。比分被一点点地追近,又被一点点地拉开。
第四节,苏哲在一次突破中,终于成功地过掉了鲍文,杀入内线。就在他准备上篮时,鲍文从身后追了上来,一巴掌狠狠地打在了他的手臂上。
裁判的哨声响起,但苏哲因为失去平衡,重重地摔出了底线。
起身时,他看到鲍文正对着他,嘴里念念有词,脸上带着轻蔑的笑容。
一股怒火,从苏哲的心底升起。但他想起了教练的叮嘱,强行将怒火压了下去。他只是冷冷地看了鲍文一眼,然后走上罚球线。
两罚全中。
尽管小牛队在下半场拼尽了全力,但他们最终还是没能填上上半场挖下的大坑。最终,G1战罢,小牛队以85-93输掉了比赛。
全场比赛,小牛队的投篮命中率被限制在了惨淡的39%。诺维茨基25投仅9中,得到24分。而苏哲,在鲍文的重点“照顾”下,12投4中,只得到11分,还出现了4次失误。
西决的惨烈程度,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这不仅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意志和身体的残酷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