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州府城,
慕容彦达从属下口中得知了外界的传闻,当听说晁盖是死于宋江之手时,他立刻皱起眉头。
宋江是他用来对付梁山的重要棋子,若宋江出了意外,他近期的努力岂不是白费?
慕容彦达端起茶杯,沉思着。
宋江本人应该不会泄露此事,但若非宋江所为,那会是谁?他的目光忽然落在双枪将董平身上。
当时宋江汇报杀晁盖一事时,董平就在身旁,他一时冲动便将 ** 告知了董平。
此后,他对其他人再未提及此事。
“去请董平来见我。”
慕容彦达冷着脸吩咐。
另一边,董平比慕容彦达更快得知了消息泄露之事。
由于并非出自自己之手,他起初感到兴奋,认为宋江必会因此名誉扫地。
然而,还没等他高兴多久,慕容彦达的手下便来了。
董平原以为慕容彦达召见他是要惩罚宋江,或是撤销对宋江的协议。
可当他到达知州府邸后,事情的发展超出了他的预料。
慕容彦达一听双枪将的回答,心中顿时震惊。
他不禁质问道:“你怎能做出这种事?”
双枪将慌忙跪下,“大人明察,我绝不会做此等事。
虽我不喜宋江,但他所为皆是知州大人吩咐,我又怎敢坏其大事?再说,梁山与我仇深似海,若宋江能瓦解梁山,我定欢喜不尽,又怎会毁了他的好事?”
慕容彦达满脸狐疑,双枪将急切发誓:“若是我所为,甘愿战死沙场,无处安息。”
这一誓言对董平这样的武将而言已极为严重。
慕容彦达听后,心中已有几分相信。
“可若非你所为,此事又是如何泄露?”
慕容彦达继续追问。
董平连忙说道:“此事多半是宋江疏忽所致。”
双枪将趁势进谗言:“宋江不过是个山贼,若他真的小心谨慎,怎会沦为草寇?”
当时社会,读书科举才是正途。
当年狄青的部将被 ** 韩琦杀害,狄青为此求情,称其部将为“保家卫国之英雄”
。
韩琦却冷言回击:“东华门外唱名状元才是好儿郎,此等人岂能算好儿郎?”
宋江虽略通文墨,但科举无果,连秀才也未考中。
即便后来为吏,最终还是落草清风山。
经董平这么一说,慕容彦达冷哼一声。
“你的话确实有道理。”
“本官确实是过分信任这厮了……”
慕容彦达皱眉听着董平的分析,“宋江行事如此不周,恐怕将来会坏我的大事。”
“你的意思是?”
慕容彦达疑惑地问。
“大人与宋江有所约定,”
董平沉稳地说,“不过是想借助他的力量对付梁山罢了。”
“此事本应保密,可若宋江行事不妥,泄露了这个计划,以梁山的强势,后果不堪设想。”
董平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慕容彦达已经明白了他的担忧。
此刻,梁山已接连攻陷山东两座州府,并击溃了朝廷派来的征剿大军。
青州虽有董平镇守,然而董平本身曾是梁山的手下败将。
慕容彦达重用他,不过是在无奈中选择最佳人选。
一旦梁山大军压境,他绝不会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董平身上。
此时,被董平提醒,想到梁山得知自己设局对付他们后可能迅速反击,慕容彦达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你……你说得对。”
慕容彦达不安地说,“宋江行事太过轻率,这种重要的事情不应该交给他去做。”
话音未落,慕容彦达正准备让董平退下,自己回书房休息,却听见门外传来管家慌乱的脚步声。
这位管家跌跌撞撞地闯入大厅,神情惊恐。
“大人,大事不好了!”
“够了!慌里慌张成什么样子!”
慕容彦达不满地看着管家,他本就烦躁的心情更加沉重,“到底发生了什么?”
管家擦了擦额头的冷汗,勉强站起身,“大人,出大事了!”
“刚刚有官兵前来通报。”
“说什么……”
看着管家结巴了半天,却迟迟说不出个所以然,慕容彦达顿时没了耐心。
他猛地将桌上的茶杯砸向桌面,“到底什么事?”
“那位传信的士兵说……”
管家颤抖着,终于一口气把话说完,“梁山带着上万兵马,正朝青州杀过来了!”
“什么?!”
慕容彦达愣了一下,随即身子晃动起来,眼看着就要摔倒,幸好董平及时扶住了他。
“梁山要来了!”
慕容彦达惊呼,“还是上万人的大军!”
说到这里,他连忙抓住自己的双枪,看向董平:“董平,这么多梁山军,你能守住青州府吗?”
“这……”
董平下意识想点头,却又想起上次在梁山手下吃了大亏的事,如今若贸然应承,只会让慕容彦达更不信服。
“大人,”
董平思索片刻后说道,“这个消息恐怕不太可靠。”
“你的意思是,”
慕容彦达疑惑道,“这是假消息?”
“没错。”
董平点头,“大人,寒冬将至,山东的冬天非常寒冷,到时候冰雪覆盖,士兵连武器都可能拿不稳,哪还能打仗?您见过朝廷在冬天出兵打仗吗?”
“这倒也是!”
慕容彦达连连点头。
“关于士卒传来梁山的消息,到底是什么情况?”
“我猜测,”
双枪将说道,“梁山确实有进军青州的打算,但兵力绝不可能超过一万。”
“什么?”
慕容彦达惊讶地回应,“这么说,梁山还是打过来了?”
“大人,您忘了晁盖最近刚去世。”
董平解释道,“晁盖与梁山交情深厚,他过世,梁山不来人送葬反倒奇怪。”
“可是……”
慕容彦达仍有些忧虑,“仅仅是一场葬礼,梁山有必要动用大军吗?”
“大人,清风山的情况今非昔比。”
双枪将冷笑一声,“从前有托塔天王晁盖坐镇,梁山与清风山往来无碍。
但现在,梁山换了宋江当家,而那位赵大郎与宋江的关系并不融洽。”
“如今清风山由宋江掌控,赵大郎必定警惕。
我猜,这次梁山带来的兵马,与其说是针对我们青州,不如说是提防宋江的。”
“难道是宋江泄露梁山的计划?”
慕容彦达低声问。
“大人,我觉得可能性不大。”
双枪将沉思片刻,“即便消息真的泄露,赵大郎也不会贸然发兵攻打清风山。
晁盖刚死,立刻就对清风山动手,江湖上的侠义之士会怎么看梁山?”
“确实是这个道理。”
慕容彦达终于放下心来。
“无论如何,目前首要任务是摸清梁山大军的动向,以及确切人数。”
“遵命!”
董平迅速回应。
……
一天后,梁山已进入青州境内。
董平派出去的探子也掌握了详细情况。
“大人,梁山此次入青州,是为了参加晁盖的葬礼。”
“至于随赵大郎同行的大军,实则只有四五千人,其中有一千多是骑兵。”
“四五千人的队伍……”
慕容彦达依然有些忧虑:“如果梁山突然进攻,我们能否守住青州?”
“大人,其中有一千骑兵,骑兵通常不会攻城,”
董平笑着说道,“剩下三四千步兵,与青州府内的守军数量差不多。
若出城迎战,官军或许难以抵挡,但若只是固守城池,我自上任以来,已对青州的防御做了充分准备。
即便梁山有上万兵力,我也有信心守住。”
“真的吗?”
慕容彦达半信半疑。
“大人,俗话说‘十倍包围,五倍攻城’,仅凭梁山这点人马,想要攻破青州府城是不可能的。”
董平解释道。
“可之前沂州府和东平府又是怎么回事?”
慕容彦达追问。
“我已经查过,沂州府之所以失陷,是因为城内有梁山的内应,内外夹击才导致失守。”
“至于东平府……”
董平皱眉道:“都是那个太守程万里的责任。
我带兵去攻打梁山时……”
东平府城门敞开,任由百姓进出,这消息令众人震惊。
据双枪将讲述,自己陷入梁山的埋伏,好不容易杀出重围回到东平府城下时,却发现城池已被梁山攻占。
慕容彦达听后疑惑询问东平府城是如何失守的。
双枪将解释说梁山采用两路战术,一路设伏,另一路直逼城下。
由于太守程万里未关闭城门,且城内精锐随他出征,只剩老弱病残,最终导致城门被梁山大军趁乱占据。
慕容彦达听后表示若非如此,沂州府和东平府城恐怕更难攻克。
双枪将认同此观点。
慕容彦达随即安心,并交代双枪将在城防上多加用心,提醒他不要轻举妄动,只要守住青州府城,他的功劳不会少。
即便没有这样的叮嘱,董平也不敢贸然出城。
他虽有“董一撞”
的外号,但并非真正的鲁莽之人。
与此同时,清风山上关于晁盖被宋江所害的消息传来,引发了不小的震动。
清风山上,大部分头领与军士已归宋江麾下,晁盖旧部仅剩公孙胜与刘唐。
白胜、李忠等人早已投诚宋江。
公孙胜心思缜密,未轻信传言;刘唐性情直爽,本欲生事,却被吴用事先劝慰,误以为是江湖中人对宋江的嫉妒造谣。
宋江正为如何自证清白苦恼时,探子传来梁山赵大郎率四千余人至清风山吊唁晁盖的消息。
宋江震惊之余,想起曾计划借花荣之手对付赵大郎,却因对方带兵前来而不得不重新谋划。
探子恭敬地点头回话:“大约一千骑兵,三千多步兵。”
“四、四千兵马……”
宋江愣在原地,清风山上下即便算上老弱妇孺,也不到千人。
梁山突然派来四千人?他们究竟意欲何为?
宋江心头一震,想起了一件事:先前清风山的三位寨主——白面郎君郑天寿、锦毛虎燕顺与矮脚虎王英,全都被梁山所灭。
那时清风山几乎成了梁山的地盘,是东京赵大郎主动提出将此山赐予晁盖等人作为落脚处。
然而现在,晁盖已死,难道梁山要收回清风山?
宋江越想越觉得可能性极大,可对他而言,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清风山。
因为一旦失去清风山,他的六七百手下便会无处容身,甚至可能一哄而散。
探子离开后,宋江立即唤来智多星吴用:“先生,现在该怎么办?”
宋江简述了当前局势,苦着脸说道:“我们绝不能没有清风山这块根基。
若被梁山驱逐,整个山东哪里还能容下我们?”
“押司,你考虑得有些过头了。”
吴用啼笑皆非,“晁天王与梁山主事者一向交好,如今晁天王虽亡,但东京赵大郎……”
“总该顾及晁天王的脸面。”
“怎会在这种时候……”
“把我们赶出清风山?”
“可要是真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