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下吧。”
“任何人不得离开新郑,违者立斩。”
李奇沉声说道。”是。”
李达拱手一礼,随即退出殿外。”怕吗?”
李奇望着顿弱,嘴角微扬。”怕,怎能不怕?但既然决心行刺,便早已做好最坏打算。
我身上并无你想了解的情报,只是奉命行事,对李魏军情一无所知。”
“所以对我来说毫无价值。”
顿弱语气平和。
显然,他已认定李奇不会留他活命。”不对。”
李奇却摇头否决,目光牢牢锁定顿弱:“你有利用之处。
第一,我想知道你是谁。”
“顿弱,不过一名无名刺客而已。”
顿弱回应。”果真是他。”
听到这个名字,李奇心中暗喜。
顿弱,在历史中以擅长隐秘事务闻名,精通刺探、反间、蛊惑等各类手段。
秦灭李后,顿弱归附秦国,成为秦始皇的得力助手。
后来,更建立了大秦最为隐秘的情报机构——黑冰台。
顿弱正是历史上黑冰台的领袖,直接听命于秦始皇。”抱歉了,始皇帝。”
李奇心中默念,脸上浮现出满意的笑意。
眼下,他的暗影卫刚起步,虽有《暗影》一书中记载的诸多刺客训练之法,但与真正的行家里手相比,李青仍有欠缺,缺乏培养刺客的能力。
然而,眼前这位顿弱却完全不同。
他完全有能力为李奇打造一支隐匿于黑暗中的精锐暗影卫。
此刻,他无疑是最佳人选。
至于未来顿弱是否会被秦始皇相中,那暂且不论。
待暗影卫形成规模后,再考虑后续事宜。”解开他,你们都退下。”
李奇对李青说道。”是。”
李青即刻命两名亲卫为顿弱松绑,随后领众人离开大殿。
李奇的安全,李青毫不担忧,即便再多几个顿弱,也难成威胁。
大门合上,李奇注视着顿弱,直入主题:“你想变得更强大吗?”
顿弱神色微动,故作疑惑:“将军何意?”
“你这般本领不该埋没,就此陨落岂不可惜?”
李奇语气严肃,“投靠于我,为你效力,我会助你开辟更广阔的前程,让你变得更强。”
顿弱缓缓开口:“我只是无名小卒,如今落入将军之手,生杀予夺皆由将军,何必留我一条生路?”
李奇微笑回应:“我欣赏你的才能。
古人云,贤才择主而事。
你身为刺客,即便成名亦不过暗夜孤影,毫无光彩。
而我承诺的,是天下无人能给予的机会。”
“你可以成为天下第一刺客,甚至不只是刺客,还能成为教习天下刺客、统领刺客之辈。”
“只要你愿意归顺于我。”
李奇的话语如磁石般吸引着顿弱的注意。
听闻李奇的承诺,顿弱渐渐陷入沉思。
成为天下第一刺客,掌握天下第一刺客,这样的前景让顿弱心潮澎湃。
尤其想起之前刺杀李奇的场景,那本该是致命的一击,却轻易被他化解。
一支夺命的利箭,一记凌厉的剑招,在李奇手中竟如儿戏般被徒手 ** 。
这远远超出了顿弱的认知。”为何要信你?\"顿弱语气沉重,目光直视李奇,期待回应。”只因我李奇之名。”
\"更因我手中掌控你的生死。”
\"还因为...\"
李奇起身,缓步走向顿弱,指尖轻点。
内力流转,顿时封住顿弱周身要穴。”你...为何...\"顿弱脸色骤变,身体僵硬,连话也无法出口。
顿弱这才明白何为真正的武道力量,若非亲历,绝难置信。
正如当年降服韩非,让其切身体会,方知武道之威。
李奇确信,世间无人能抵挡这般力量的 ** 。
片刻后,李奇解开穴道。
顿弱踉跄倒地,难以置信自己刚才是如何失去行动能力的。”这是何等秘术?\"顿弱缓缓站起,震惊地问。”你想知道?\"李奇淡然一笑,见顿弱已入彀中。”想。”顿弱毫不犹豫。”此乃点穴之术,以超凡之力封闭或激发穴道,可达成多种效果。
用于刑罚、审讯、培养刺客,皆具奇效。”
\"归顺于我,认我为主,展现你的忠诚后,你也能获得这份力量。”李奇的声音依旧带着强烈的 ** 。”点穴功夫。”
顿弱的目光中燃烧着炽热与渴望。
身为一名刺客,他深知刚才失去身体控制的一瞬间有多可怕。”顿弱,愿追随将军。”
话音未落,顿弱便单膝跪地,向李奇行礼。
见顿弱甘愿臣服,李奇嘴角浮现笑意。
暗影卫的培养即将完成。”确认顿弱忠诚度。”
李奇立即命令系统检测。
结果显示顿弱的忠诚值为65,虽不算顶尖,但在此时绝不会背叛,离死忠尚有差距。
然而,在李奇看来,核心心腹必须达到死忠级别,否则不予重用。
此外,武艺的传授亦如此。”从今日起,你是我的人了。”
\"不过,对外宣称我们之间的关系时,切勿提及。
或许不久之后,我会将你调往更重要的位置。”李奇严肃地叮嘱道。
若按原历史发展,顿弱将成为黑冰台的首领。
这一身份直接受命于秦始皇,有这样一位暗线存在,李奇家族的安全便有了保障。”是。”
顿弱恭敬回应。”李青。”
\"末将在。”
李青进入大殿回禀。”带顿弱先生下去稍作休憩,几日后我会亲自安排。”李奇吩咐。”遵命。”
李青疑惑地瞥了顿弱一眼,不知殿内刚才发生了何事。
但作为下属,这些问题不该多问。
随后,李青领着顿弱离去。
夜幕降临,冯去疾与韩非悄然潜入大殿。”李将军,刺客已尽数剿灭,接下来有何打算?\"冯去疾询问道。
自从李奇到韩境任职以来,关于李魏的谋划及刺客事件都得到了验证,这令冯去疾更加钦佩。”兵行险招。”
李奇冷哼一声。”此话怎讲?”
冯去疾追问。”我已布置妥当。”
“冯大人只需静候佳音。
若我需倾力出击,后勤之事便仰仗冯大人了。”
李奇露出一抹笑意,目光落在冯去疾身上。”本官对李将军深信不疑。”
“但为大秦社稷,自当全力配合。”
看着李奇胸有成竹的模样,冯去疾心知对方必有周密计划。
在观察到李奇的能力后,冯去疾再无疑虑。
新郑之外,敌方暗藏的探子始终严密监视。
数日过去,新郑城紧闭城门,毫无动静。
然而第七日,数骑快马疾驰而出,显然有重大变故发生。
与此同时,新郑城外的驻军也提升了警戒,城内却依旧封闭如故,气氛紧张至极。
...
咸阳章台宫内,一封急报送达。
秦王正随即紧急召集几位重臣商议。
此时,嬴正面色凝重,似有大事发生,众臣皆屏息以待。”大王,究竟出了何事?莫非是韩地生变?”
李斯鼓起勇气试探询问,内心却暗自揣测。”韩地传来噩耗。”
“李奇、冯去疾遭袭,韩非重伤,生死未卜,详情尚待新郑来信。”
嬴正眉头紧锁,语气冰冷。
听罢,群臣神色骤变。”大王!”
“李奇、冯去疾均为镇守韩地的重臣,一旦有失,敌国有乘虚而入之虞。”
“臣以为应速遣蒙武将军率军增援,否则后果堪忧!”
王绾面色凝重,率先进言。”韩非、李奇,看来计划奏效了。”
李斯心中暗喜,却不动声色,随即站出附和,“臣赞同相邦提议,即刻调雍城大营支援韩地。”
“寡人稍后便会密令蒙武,调动兵力增援韩国边境。”
嬴正听完群臣之言,面色阴沉地点头应允。
此时,御医夏无且前来求见。”大王。”
“不知陛下召臣前来,所为何事?”
夏无且恭敬询问。”李奇和冯去疾在韩国边境负伤严重,寡人命你即刻前往诊治,此事不可拖延。”
嬴正语气严肃。”可是那位主张改进军中医术、研发金疮药的李奇?”
夏无且闻言大惊。”正是此人。”
“他遭敌国刺客行刺,伤势危急。”
嬴正说道。”李奇年轻有为,实乃我秦国栋梁,绝不可有失,老臣这就动身。”
夏无且神情焦急,转身离去。”诸位爱卿听旨,韩国边境局势可能动荡,你们各司其职,今日之事不得泄露半点。”
嬴正叮嘱道。
群臣领命而出。
待众人退下,嬴正展开背后的竹简,只见上面详细汇报了韩国边境的紧急军情。
然而,在竹简之中还夹有一张小布条。”臣李奇与冯大人安然无恙,恳请大王按计划行事,诱敌深入,臣定将其一举剿灭。”
短短一句话,却是至关重要。
嬴正何等睿智,怎会不解其中深意。
于是便有了先前那一幕。”李奇啊,胆识过人,竟敢以自身为饵,设局诱敌。”
“寡人陪你演这场戏便是,只盼你莫让寡人失望。”
“终究你为秦国屡建奇功,寡人却从未谋面。”
“待灭李之后,定召你入咸阳一叙,也让妻儿见见他们的父亲。”
嬴正看着布条,嘴角浮现笑意。
……
时光飞逝,军营之中……
李奇坐在营帐内审阅军情。
冯去疾与韩非也在同一军营。
外界传言,李奇、冯去疾,甚至韩非都因李魏刺杀事件身负重伤,目前都在府邸静养,生死未卜。
这些消息已经散布开来。”这次计划没想到大王会如此配合。”
冯去疾感慨地看着李奇。”大王确实有胆识。”
李奇回应道。”将军此次布局,让李魏以为我们真的遇刺,生死未知。
仅从新郑传话,李魏或许不会相信,但大王此举,让雍城的军队有支援韩地的迹象,还派出了贴身御医夏无且亲自前往。”
“整个过程隐蔽至极,却又适时透漏给隐藏在我国境内的 ** 。”
“此番李魏乃至敌方必定深信无疑。”
韩非也赞叹不已。
李奇此计,名为将计就计,引敌深入。
虽是一步险棋,若李魏出兵,定会猝不及防。
然而一旦失败,刚夺下的韩地恐怕会陷入混乱。
这样的冒险之举,守成之君绝不会尝试。
但秦王嬴正却反其道而行,全力配合。
如此胆略让韩非愈发确信秦国必将一统天下,开创太平盛世。”此次刺杀共有三路,李魏之外,另一路你知道是谁所为吗?”
李奇神色平静,突然问冯去疾与韩非。”所有刺客均为死士,被捕后皆服毒自尽,自然无法查出。”
冯去疾答道。
韩非却若有所思。
因为那第三路刺客显然是针对他来的。
对李魏而言,他们并无杀他的意图,毕竟他在韩地颇有威望,若要对付秦国,他们一定需要他。
如此推断,只可能是一个人。”是李斯派的人。”
李奇说道。
冯去疾闻言,表情微变。”李将军,您该不是在开玩笑吧?”
“我虽与李斯交往不多,但他身为我大秦重臣,怎会与敌国合谋刺杀?”
冯去疾当即反驳。”他所图并非冯大人,而是韩非。”
李奇答道。
和冯去疾共处这些时日,对他有所了解,此人并不狭隘,也不阴沉,倒是十分豁达。
这件事能让冯去疾看清李斯真面,亦是好事。”冯大人有所不知。”
“我未归顺大秦前,李斯便派人告知李将军,让他在狱中杀韩某。”
“幸得李将军护佑,才未遂其愿。”
韩非开口说道。
听闻此言,冯去疾神色大变:“李斯与你在稷下学宫同窗,同出一门,他为何要害你?”
“冯大人与韩非共事这段时间,觉得他才华如何?”
李奇反问。”法家英才,治正良才,我远不及。”
冯去疾瞥了韩非一眼,坦然回应。”正是如此。”
“李斯出身法家,世间能胜他者寥寥无几,而韩非恰恰是他所不能及的。
他对韩非的才华心生妒忌,惧怕韩非入秦后与他争权,所以欲除之而后快。”
“我军中对降卒处置的调整,李斯在大王面前弹劾我,实则是因我保全了韩非。”
“此次第三方势力针对的并非冯大人,而是韩非。”
“冯大人难道还未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