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满玄阶武技《神箭术》,精准至三百丈无虚发,十连珠箭附带爆裂箭气。
圆满玄阶武技《霸王戟法》……
拥有的武器:霸王戟、精钢剑、护身内甲、十石弓。
拥有的宝物:将心(具有练兵效果,使用战阵指挥时可提升百倍士气及战力增长)。
拥有的特性:上将威严(麾下将士皆敬畏)
升级所需经验:。”系统,驯兽技能能否用晋升点提升?”
李奇直截了当地询问。
野兽也有等级之分,而当前的驯兽光环只能对付1级野兽,这几乎没什么实际价值,难道是用来训练小麻雀?
“驯兽技能已被宿主习得,可通过晋升点强化。”
系统回复。”直接升至圆满。”
听到这话,李奇毫不犹豫地下达命令。”指令确认。”
系统提示响起。
随后传来一阵消耗资源提升能力的声音。
很快。”恭喜主人成功将驯兽技能提升至巅峰状态,可驾驭十一级以下的所有野兽和飞禽。”
“剩余潜能值:六百。”
系统提示。
听到这些话。
李奇满意地笑了。
虽然潜能值已经所剩无几,但完成当前目标后不久便会获得声望奖励,届时又会有新的潜能值到账。
然而。
对现在的李奇来说,这个等级的驯兽能力已经完全足够使用。
再次查看自己的技能。
驯兽光环(能够驯服十一级以下的所有野兽和飞禽)
这项技能足以满足他创建势力的需求。”转眼间。”
“离开村子已经有三年多,我也到了二十岁的年纪。”
“燕儿,等圣旨一下,我就能回家见到你,还有我们的孩子。”
“这次,我一定会履行承诺,光明磊落地迎娶你,让你体面地成为我的妻子。”
李奇眼中流露出温柔的光芒。
当年秦王承诺过,只要能平定李国,就能回咸阳稍作休整。
如今这个条件已经达成。
接下来只需妥善安置部属,整合二十多万投降的李国士兵,静候圣旨即可。
……
咸阳,秦王宫。”王简、桓漪到底在搞什么名堂?”
“五十多万大军攻打一座城池,对方兵力仅为其一半,却伤亡惨重,一个多月都没能拿下代地。”
“他们实在令寡人失望。”
嬴正将手中战报甩向大殿 ** ,愤怒的表情溢于言表。”大王请息怒。”
朝堂上的大臣们都惊慌失措地说道。
自从秦国开始统一战争以来,嬴正从未如此动怒过。
在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居然遭遇这样的失败,而且久攻不克,怎能不让他愤怒。
当然。
自从李奇从军后,秦国屡传捷报,所向披靡,这令嬴正渐渐产生了错觉,认为秦军无敌,不会遇到阻碍。
在李奇的助力下,攻李之战大获全胜,随后更是顺风顺水,再无波折。
然而,这次王简与桓漪却直接带来了坏消息:攻打代地进展不顺,甚至有所损失。
李奇领兵时,虽兵力不多,但总能创造奇迹,无论是夺取晋阳还是攻破寒郸,次次大捷。
相比之下,王简与桓漪身为秦军老将,兵力是敌方两倍,却未能取得预期成果,这让嬴正难以接受。”两位上将军,你们的军报为何这般不尽如人意?”
嬴正语气冰冷,殿内顿时陷入沉寂。
尉缭起身拜见,说道:“此次代地之战,王简与桓漪久攻不下,非他们失职,实因对方主帅李牧能力出众。
他统领三十万精锐边军,防御严密。
据军报显示,李牧以代城为核心,两翼布防,任何进攻都将面临三路夹击。”
“这种布局堪称完美,几乎没有 ** 之道。
即便强攻,也会造成我军重大伤亡;若采取持久战,齐、燕两国必定支援李牧,此战几乎无解。”
听完尉缭的话,嬴正眉头紧锁,陷入了深思。”大王。”
\"李牧善于用兵,代地平坦广阔,他的骑兵堪称无敌之师,而我军的骑兵尚不足以与其抗衡。
即便两位上将军的兵力是李牧的两倍,他们也清楚,要攻破李牧的防线,至少需要十万以上的将士付出生命。
因此,这场战争久攻不下。”
\"李牧在代城设防,正是为了与我秦国决一死战,即便战死,也要给我方造成重大损失。”
尉缭详细分析了代地的局势。
即使身在咸阳,凭借军情汇报,尉缭也能迅速判断战局。
听罢尉缭的解释与劝慰,嬴正渐渐从愤怒中冷静下来。
确实如此。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强攻别无他法。
即便试图从内部瓦解,也几乎不可能实现,毕竟李牧不仅是李国的上将军,在代地同样深受百万民众的敬仰。”李国骑兵,以胡服骑射闻名,李牧更是其中翘楚。”
嬴正面色阴沉,心中暗怒:\"李奇献上的骑兵宝物虽已启动锻造计划,但尚未全面推广,而且远水不解近渴。”
此时。
嬴正的表情愈发严肃。”尉缭。”
\"依你看,这场战事还有别的破局之法吗?\"
\"除了强攻呢?\"嬴正语气威严地追问。
强攻必然导致大量精锐部队的损失,哪怕君主铁石心肠、掌控天下,为了战略全局,别说十万,更多牺牲也在所不惜。
然而,十万精兵并非轻易可弃,若非真正必要,嬴正并不愿贸然决定。”大王。”
\"除了强攻之外,\"
\"此局,无解。”
尉缭沉重地摇头。
嬴正目光扫视满朝文武,却发现众臣皆低头沉默,无人能提出对策。”看来正如尉缭所言,李牧布下的是一场生死对决,除了强攻,再无他途。”
\"既然如此...\"
嬴正目光微沉:“宣寡人旨意。”
“命王简、桓漪强攻代城。”
“无论付出何种代价,必须拿下代城。”
话语刚落。
嬴正的声音透着王者的冷峻与对全局的掌控。
为实现大秦统一天下的宏图,哪怕折损千军万马,也在所不惜。
就在此时。
群臣正准备接旨之际。”报!”
“李国传来捷报!”
“王简、桓漪、李奇三位上将联合奏报。”
一名锐士疾步闯入大殿,满脸兴奋激动。
显然有重大喜讯。”李国捷报?”
嬴正紧绷的面容顿时舒展。
满朝文武皆露震惊之色。
不久前尉缭还称李牧镇守代地,三十万大军固若金汤,不可攻破,如今怎会捷报频传?
要知道,“大捷”
意味着我方损失不会太大。”莫非真有妙策破局?”
尉缭也是一怔。
他刚断言唯有强攻或持久消耗才能奏效,而齐、燕两国支持李牧,根本难以拖垮对方。
但强攻必定伤亡惨重。”等等。”
“这捷报是王简、桓漪与李奇共同上奏?”
“此前王简、桓漪对代地束手无策,难道因李奇的缘故?”
尉缭忽然醒悟。
除此之外,别无他解。
当尉缭回过神时,朝堂上的诸位大臣也在思索。”李奇是否也参战?莫非是他解决了李牧?”
众人暗自惊疑。
李斯内心忐忑,暗自祈祷战功非李奇所为。
若真是他,李奇的地位必将更上一层楼,甚至可能推荐韩非入咸阳。”李奇?”
嬴正迅速回神,眼中燃起期待之色,沉声下令,“速呈捷报。”
李高疾步而下,恭敬接过捷报,快步返回。
嬴正急切展开捷报,只见上面内容,眉头微展,笑意渐浓。”果然如此。”
嬴正击掌赞叹,“只有李奇能不负朕望。”
群臣闻言皆惊,目光聚焦。
尉缭更是难以置信,起身问道:“大王,李奇如何化解代地之困?”
嬴正笑着回应:“代地坚城,李牧重兵防御,确如你所言,强攻虽有效,却代价惨重。
然李奇另寻他途,在王简、桓漪难攻之际,他北上共商对策,最终以军威辅佐,以策略取胜。”
尉缭听罢,依旧不解,再次请求详解。”此计一出,立竿见影。
李奇在代城与李牧相会,在他的游说下,李牧决定归顺我大秦。”
“不仅是李牧,他统领的三十万代地精锐全部归于我大秦旗下,效忠于我大秦,代地平定,李国覆灭。”
嬴正的声音在整个宫殿回荡。
话语落下,犹如惊雷,让每位秦臣都震惊不已。
这样的战绩,实在令人难以置信。”李牧投降大秦,三十万大军尽数归附。”
“这怎么可能?”
“李奇是怎么说服李牧的?”
“他可是李国的上将军,对李国忠心耿耿。”
“李奇自参军以来,从未尝过败绩,连王简和桓漪两位将军都无法 ** 的局面,竟被他轻易化解。”
“他难道真是天命所归的大秦福将吗?”
满朝文武无不震惊,被这一结果震撼得说不出话。
李牧投降,三十万大军归降大秦,这是传遍天下也让人难以置信的事。
李牧是谁?
他是李国的上将军,勇猛无畏的统帅,怎么会投降?
“大王。”
“李奇将军究竟如何做到的?”
“他怎能劝降李牧?”
“李牧一心为李,这几乎不可能被说服啊。”
尉缭带着颤音问道。”李牧虽忠,但他也是人,也是我华夏族人。”
“李奇正是以此来说动李牧。”
“强调同根同源,数十万将士的生命。”
嬴正沉声道,语中充满对李奇的赞赏。
这一战。
即便是他也没想到,困扰两位老将的问题竟被李奇轻松解决。
此战不仅化解了危机,更为李奇增添了新的功勋。
听罢嬴正的解释,尉缭陷入沉思,许久之后,他也豁然开朗。
李牧虽为李将,但同属炎黄血脉,长年戍边,深知异族残暴及炎黄立足中原的艰辛。
同族相残,受益最大的从来不是诸国,而是外族。
外族最乐见的就是炎黄自相争斗。
李牧虽为李将,更是炎黄的将领。
想到这里,尉缭豁然开朗。
随即向嬴正深深一拜:“李奇上将之智,臣望尘莫及。
有他在为秦效力,实乃秦之大幸。”
“臣等祝贺大王,李奇上将效力秦廷,是秦之福气。”
“代地平定,李牧归降,三十万精锐入秦,使秦实力倍增,至此李国覆灭。”
“臣等祝贺大王灭李。”
“距一统更近一步。”
“贺大王,贺秦廷。”
满朝文武齐声欢呼,激动不已。
秦能获此成果,不仅是对李奇的震撼,也是所有秦臣的荣光。
即便有人对李奇不满,在这局势下,又有谁能站出来?
此刻,嬴正龙颜大悦,谁还敢诋毁李奇?
……
pS:求兄弟们追读支持,月票鼓励,感激不尽。
此时,李奇再立新功,令群臣惊叹。
短短三年多,李奇不过二十岁,却屡建奇功,每件都关乎秦的根本。
李奇初出茅庐,屡战屡胜,堪称常胜将军。
即便嬴正宣布代地捷报,群臣依旧难以置信。”李牧归降,避免了更多战乱伤亡,此乃大功。”
“李奇承诺李牧,归降后仍统领三十万大军守卫代地北境。”
……
“此事,寡人准了。”
嬴正语气坚定。”陛下英明。”
群臣一致赞同,无人提出异议。
毕竟,李牧身为李国上将军,能令秦军两位上将败退,其统兵之能显而易见。
他为族人选择归顺大秦,亦是出于大局考量。
让李牧继续统领三十万大军,既能安定代地,也能稳固军心,展现陛下宽厚仁慈,绝不会追究过往。
嬴正雄才大略,自然有信心收服李牧及麾下将士。”大王。”
蒙逸起身奏报:“李奇此次助秦灭李,功劳卓着,实至名归。
我朝赏罚分明,李奇之功理应重赏。”
话音刚落,群臣点头附和。
李奇以一人之力创造了诸多奇迹:奇袭寒郸、逼迫廉颇回援、设伏击溃廉颇,最终迫使李牧投降。
这些成就远超王简与桓漪,堪称此次战役的最大功臣。”李奇的封赏,待回咸阳后再议。”
嬴正语气中充满期待,“李奇屡建奇功,寡人虽未见过这位功臣,却已深感其非凡。”
未曾谋面便委以重任,足见嬴正非凡胆识。”大王。”
蒙逸继续奏道:“关于李奇入咸阳一事,臣尚有要事禀告。”
王绾起身,谦恭地问道:“相邦有何吩咐?”
嬴正稍作沉吟,说:“李奇受朕厚恩,已获封为上将,然其麾下仅十余万兵马,尚未建立完整的大营与扩军计划。”
王绾接着说道:“如今李国既已平定,是时候考虑李奇应在何处建立大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