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什么闹,再闹把你们一家赶出村子。”
宋村长知道自己躲不过去,宋启明一家又是他们老宋家人,他不出面说不过去。
谁能想到以前他最看好的后生竟然是一个披着羊皮的狼,毁了一个姑娘不说,竟然还敢来肖想桃丫头。
一家子的名声已经和裴家一样臭大街了,谁给他的脸皮和勇气。
到底是老宋家人,要是外来户,他早赶出村子了。
有多少人想搬来他们上河村和周大将军一个村的的都没有门路,偏他们还不珍惜。
看来他这个村长当得毫无威信才让宋启明家出来作妖,还以为自己能替他们撑腰。
咋滴,人家都大将军了,整个五河郡都是桃丫头的了,他一个小小的村长能大过她去。
“村长,你怎么能向着外人说话,你看她们母女俩把我和儿子打成什么样了,你要是再来晚些,我俩说不定都没命了,我们可是宋家人,周家这么欺负我们,不是在打我们宋家的脸吗?你作为宋家人还是一村之长不管不说,还不分青红皂白要撵我们出村,你对得起宋家列祖列宗吗?”
牛桂芳没有抬头看宋村长气得涨红的脸色,不依不饶非要宋宋村长她做主。
这一番动静吸引来好多村里人来看热闹,就连今天的寿星周老太和其他周家人也走了出来。
周老太一看这情形就大概猜到事情经过,因为宋启明,连带着看宋村长等宋家人也不待见起来:“你们宋家的事回你们宋家地方解决,别来我家门口闹。”
宋村长一看周老太生气了,当即也不再对宋启明一家留情面:“我对不对得起列祖列宗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你和你儿子对不起宋家的培养,对不起列祖列宗,今天要不是葛大嫂过寿,你母子俩来周家这么闹,有没有命就不好说了,现在得了便宜还卖乖,既然你这么不满我这个村长,不如就搬出村子吧,大海三江还有宋赖子你们还干看着做什么,都给我去宋老五家,把他们一家给我全都赶出村子,我们宋家不能留这一家眼高手低的搅屎棍。”
他太爷爷的,好不容易和周家越走越近,想着他们也能跟着周家鸡犬升天,差点儿被这母子俩给破坏了。
什么童生秀才,他宋家不在乎了,在这乱世只有跟着周家才有饭吃才有命活,才能给子孙后代挣一份前程。
就像桃丫头常说的,别人有不如自己有。
他也怕举全族之力供养出来是一个白眼狼。
这不就应验了他的担心吗?
为了攀高枝对未婚妻子都这么翻脸无情,恨不得把杨木匠一家踩进泥里,对他们这些隔了几房的长辈又有多少情份,怕是到时有出息了不反咬他们一口就谢天谢地了。
牛桂芳难以置信宋村长真的要让宋家一群汉子逼他们出村:“你们敢,我儿可是童生,未来可是能进士及第庙居高堂的人,你们就不怕将来我儿清算吗?”
“哼——”
宋赖子不屑冷哼一声,“老子早就看你们一家不顺眼了,老子再不是东西,也从不出去祸害别人,你们呢,长得像是个人却半点儿人事不干,人家好好的一个小姑娘被你母子俩联手要逼死了,好意思登周家的门,你们不要脸,我们还要脸呢,赶紧滚吧,还进士及第呢,像你家儿子这种人品,这辈子也就是个童生命。”
眼看一群人真要去他们家收拾东西,要把他们赶出去,觉得被打丢脸装晕的宋启明不敢再晕下去,立刻起身跪地求饶:“村长爷爷,求你不要赶我们走,我错了,我再也不来周家了。”
从刚才周梓桃毫不留情给他一巴掌那一刻,他就明白有些人失去了就是失去了,他再想挽回也无用。
周梓桃家和杨木匠家不一样,不是他家能得罪得起的,否则宋村长以前那么看重他,还举全村之力供他读书,如今扒上周家,可以毫不犹豫要把他们一家赶出村。
得罪周家的裴家的下场还历历在目,他怎么就被权利欲望冲昏头脑了呢?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心歪了,路也就走歪了。”
他们老宋家终于出了个读书的好苗子,宋村长和几个族老当时不知道有多高兴,甚至逼得全村紧衣缩食供宋启明他读书,结果供养出一个朝三暮四好高骛远人面兽心的家伙。
对于宋启明,宋村长曾经有多看重如今就有多失望。
“这样吧,你家六亩地和五间泥坯房我出钱买了,一亩地按八两银子,加起来48两银子,五间泥坯房总共10两银子,加起来58两银子,你们拿着钱,可以在外面重新置办产业我能做的就这么多了。”
到底是同宗之人,宋村长不想把宋启明一家逼到绝路,他家大孙子在周家军里是个小伍长,周家军打了两场胜仗,加上奖励,让他们家小富了一把,所以他才有这么多银子买下宋启明一家的产业。
而且看在同宗的份上,宋村长不仅没有压价,还一亩地额外多给了一两银子,算是把宋启明一家赶出村的赔偿。
可在宋启明眼里宋村长十分伪善,他都放下读书人的脸面跪下来求情了,可宋村长为了讨好周家,还是要把他一家赶出去,为了不让其他宋家人心寒,才故意拿银子说事。
所以他不仅没有感恩,反而对宋村长有了恨意。
只是他们一家如今人微言轻,又因为杨木匠女儿的事,村里人对他都没有好感,没人替他们家说话求情不说,还个个落井下石,觉得宋村长做得好。
宋启明只得认命,带着不甘心还要闹的牛桂芳回家收拾行李:“娘,咱们走。”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终有一日他会报今日之耻辱。
周梓桃带领一群流民没有他的辅助,肯定不能顺利夺得天下,早晚会成为别人的踏脚石,到时追随她的上河村人谁也逃不过新皇清算。
赶走宋启明一家,周家人热热闹闹给周家老太庆祝寿辰,村里几乎每家每户送来寿礼。
周家本没想大办,毕竟周老太年纪不算多高,打算六十岁时再大办,所以也就没有请村里人,只请了几个族老和村长家。
谁知村里人都来了送礼,也就不好把人推之门外。
好在周家前后两个院子够大,借了村里桌椅板凳也摆的下,谷里有几个厨娘提早来帮忙。很快就整治出一桌桌鸡鸭鱼肉齐全的寿宴。
儿子儿媳和女儿,孙子孙媳孙女还有外孙女都围绕在周老太身边说着祝福的话。
周老太眼睛都要笑没了,脸上的褶子都舒展了许多。
这是她有生之年第一次过这么热闹的寿辰。
唯有小孙子周梓墨回不来,不过也托人送来了一对翠绿翠绿的玉镯作为寿礼,一看就价值不菲。
来参加寿宴的村里人无不羡慕周老太有福气,孙子孙女都有大出息,将来周老太说不定还能诰命加身呢。
谁不爱听好话,周老太一高兴多喝了两杯酒,周家人和村里人也都在寿宴上小酌两杯。
所以夜里上河村人几乎都早早睡去,唯有周梓桃在夜半三更时起身运用轻功离开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