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后,郑超拖着行李箱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恍如隔世。
记忆中的泥泞小路变成了平整的柏油路,两旁是整齐的太阳能路灯。
远处青山如黛,云雾缭绕,空气中飘着泥土和草木的清香。他深吸一口气,胸腔里久违的舒畅感让他眼眶发热。
\"小超!\"熟悉的声音传来。郑艳骑着一辆电动三轮车停在他面前,晒得黝黑的脸上洋溢着笑容,眼角皱纹比记忆中更深了。
\"可算回来了!快上车,二哥带你去看看咱家的'山居岁月'!\"
郑艳比郑超大三岁,从小就是家里的顶梁柱。三轮车在山路上颠簸,郑超看着二哥宽厚的背影,心里涌起一阵愧疚。
\"到了!\"二哥停在一座翻修过的老宅前。原本破旧的土房变成了白墙灰瓦的二层小楼,院子里种着花草,角落里有个小亭子,挂着\"山居岁月\"的木牌。
\"怎么样?我自己设计的!\"郑艳骄傲地说,\"去年政府搞乡村旅游扶持,我贷了款,把老宅翻新了。现在有六间客房,周末基本满房。\"
郑超惊讶地打量着四周。客厅改造成了接待区,墙上挂着老照片和手绘的景区地图;
厨房扩大了,飘出阵阵饭香;后院新修了观景平台,能看到远处的山间的菜花,黄油油一大片。
虽然装修简单,但处处透着用心。
\"二哥,你真行啊!\"郑超由衷赞叹。
二哥挠挠头,憨厚地笑了:“就是瞎折腾。现在城里人都喜欢往乡下跑,吃农家菜、住农家院。”
咱这儿有山有水,离景区又近,不搞这个可惜了。\"他顿了顿,\"你见多识广,帮哥看看还有什么改进的?\"
接下来的几天,郑超跟着二哥熟悉民宿的运营。
早上六点起床,打扫房间、准备早餐、接待客人、采购食材...郑超像个陀螺一样转个不停,却总是乐呵呵的。
郑超发现,虽然二哥没读过多少书,但对人情世故有着天生的敏锐。
他能记住每位回头客的喜好,知道什么时候该给客人送上一壶自酿的米酒,什么时候该保持距离。
\"做生意就是做人心,\"郑超一边擦杯子一边说,\"城里人来这儿图的就是个放松,你把他们当家里人,他们就把这儿当自己家。\"
郑超若有所思。在公司,他习惯了用数据和KpI衡量一切,却很少思考人与人之间的联结。
他开始观察客人们的反应,发现那些被二哥亲切称为\"老哥大姐\"的客人,确实比普通酒店里的客人更加放松愉快。
然而,郑超也看到了问题。预订全靠电话和微信,经常出现重复或遗漏;
财务记录混乱,宣传仅限于门口的木牌和几个旅游网站上的简单信息。
更关键的是,民宿缺乏特色,和其他农家乐区别不大。
兄弟二人在经营理念上产生了分歧,二哥坚持传统农家乐模式,郑超则想引入现代化管理方式和特色活动吸引年轻游客。
二哥对郑超提出的改变方案持怀疑态度,认为弟弟不了解乡村实际,两人因春季第一批客人的接待方式产生争执。
但好在两兄弟运气不错。
有一天,一位旅行博主的到访和好评为民宿带来转机。
二哥开始重新考虑弟弟的建议,兄弟俩的关系也出现缓和迹象。
星空下的谈话中,兄弟二人达成共识,决定结合传统与创新,共同打造有特色的民宿。
郑超站在落地窗前,望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空,玻璃上反射出他疲惫的面容。
一天晚饭后,郑起拿出笔记本电脑:“二哥,我做了个计划书,你看看。”
\"他打开一份ppt,\"我们可以引入在线预订系统,建立标准化服务流程;
把空着的西厢房改造成茶室和书屋;开发几条特色徒步路线;还可以组织农耕体验活动...\"
郑艳皱着眉头听完,摇了摇头:\"太复杂了。现在这样不是挺好的吗?整那些花里胡哨的干啥?\"
\"但这样竞争力不够啊!\"郑超耐心解释,\"现在周边民宿越来越多,我们必须做出特色才能持续发展。\"
\"你那些城里人的想法在这儿行不通,\"郑艳语气变得生硬,\"客人来这儿就图个清静自然,整得跟大酒店似的,谁还来?\"
郑超觉得二哥太保守,而郑艳则认为弟弟不了解实际情况。
最后郑艳摆摆手:\"行了,这事儿以后再说。明天有批新客人来,先把眼前的事做好。\"
第二天中午,预定的客人到了,三对年轻夫妻带着孩子。
郑艳热情地迎上去,按老规矩安排他们住下,准备了一桌农家菜。
但郑超注意到,这些客人对简陋的卫生间和没有wiFi的情况明显不满,孩子们也因为缺少娱乐设施而吵闹不休。
\"二哥,现在年轻人带孩子出来玩,需要一些基本设施...\"郑超小声建议。
郑艳却坚持己见:\"农家乐就该有农家乐的样子,嫌这嫌那的去住酒店啊!\"
下午,一位客人不小心摔碎了洗手间的镜子,郑艳按\"老规矩\"要求赔偿200元,引起了一场不愉快的争执。
晚上,郑超听到客人们在院子里抱怨:\"这么贵还这么不方便,下次不来了。\"
夜深人静时,郑艳坐在院子里看星星。
城市的夜空永远没有这么清澈,银河像一条闪亮的丝带横贯天际。郑超拿着两瓶啤酒走过来,递给他一瓶。
\"二哥,今天的事,你怎么看?\"郑超突然问。
郑超斟酌着词句,又问道:\"二哥,我知道你想保持农家特色,但时代在变,客人的需求也在变。
我们可以在保留乡村风情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现代便利设施...\"
郑艳沉默地喝着啤酒,良久才说:\"你知道我为什么给民宿起名'山居岁月'吗?\"
他指着远处的山影,\"咱爸以前最爱说,山里的日子慢,人们也很淳朴。
但实在。我不想让它变成另一个城市。\"
郑超突然理解了二哥的坚持。这不只是一个商业模式的选择,而是对一种生活方式的守护。
他换了个角度:\"那我们能不能既保持'山居岁月'的本色,又让客人体验更舒适?
比如用老木料做新家具,用传统工艺改造卫生间...\"
兄弟俩聊到深夜,星空下的争执渐渐变成了探讨。
最后二哥拍了拍郑超的肩膀:\"你脑子灵活,试试看吧!不过有一条,咱这儿的气质不能变。\"
一个月后,民宿迎来了一个意外的客人——某知名旅行平台的资深博主林小姐。
她对郑超改造的\"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房间赞不绝口,尤其喜欢郑起设计的\"星空房\"——在保留瓦顶的基础上加装了可开启的玻璃天窗。
\"你们这儿真有特色!\"林小姐兴奋地拍照,\"这里既保留了乡村的质朴,又有舒适的体验。
现在很多民宿要么太简陋,要么太商业化,你们找到了完美的平衡点!\"
她的博文发布后,\"山居岁月\"的预订电话被打爆了。
郑艳看着密密麻麻的预订本,既高兴又担忧:\"这么多客人,咱俩忙得过来吗?\"
郑超笑了笑:\"我们可以请村里几个大嫂来帮忙,按劳动支付酬劳。这也是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嘛!\"
郑艳眼睛一亮:\"这主意好!王婶做菜一流,李姐打扫卫生特别干净...我明天就去问问!\"
那天晚上,郑艳多炒了两个菜,拿出一瓶珍藏的老酒。”
小超,来,咱哥俩好好喝一杯。\"他给郑超斟满酒,\"
说实话,一开始我还担心你在外省待久了,对家乡现在的变化不太了解。现在看来,是哥小看你了。\"
郑超心头一热:\"二哥,不是你在我困难的时候经常帮扶我,哪有我的今天。现在我能回来跟你一起干,心里特别踏实。\"
酒过三巡,郑艳的脸红扑扑的,话也多了起来:\"你知道吗?咱村被列入省里乡村振兴示范点了。
明年要修通到景区的观光步道。镇长说,到时候游客至少翻一番!\"
\"那我们得提前规划了,\"郑超拿出笔记本,\"除了扩大住宿规模,还可以开发特色农产品销售、乡村体验课程...\"
郑艳凑过来看,两人头碰头地讨论着,就像小时候一起做作业那样!
窗外的月光洒在院子里,蟋蟀的鸣叫和远处的蛙声交织成一首乡村夜曲。
郑超突然意识到,这就是他一直寻找的归属感。
不是高楼大厦里的职位和薪水,而是与亲人共同创造的生活,与土地紧密相连的踏实。
惊喜番外
二哥当时给民宿起名字时,想起了老郑说的一段话。
“大城市的人虽然有钱,但他们不是在享受生活,而是在追赶生活。我们乡下的人虽然经济落后,但是这里的人生活节奏慢,人也很淳朴,邻居们都会互帮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