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碑眉头紧锁,低声说道:“贤侄,城重此次恐怕是遭了大难。在剿匪过程中,他多次向兵部和我上书,道出了实情。那些所谓的五千乱匪,实则大多是快要饿死的灾民,其中老弱妇孺居多。城重深知,与其一味剿匪,不如开仓放粮。只要这些可怜人有一口吃的,自然不会再去打家劫舍。对于流匪,他主张只斩匪首,从众者从轻发落。毕竟如今各地天灾人祸不断,若只是一味斩杀,恐怕大武朝不久之后,将会匪患不断,到最后甚至可能引发百姓揭竿而起,我也把这些事情在朝会上提起,只是情况十分不妙。”说完万古碑把当时在朝会上的情况和李阳娓娓道来。
原来在七天前,在大武朝宏伟的宫殿之中,气氛凝重而压抑。朝堂之上,大臣们身着华服,神色各异,却都在进行着一场至关重要的讨论。
万古碑把当初万城重的所有见闻,也一一跟武帝汇报
武帝近几个月吸食‘最相思’,精神已经日渐萎靡,全靠这东西撑着了,万城重的事情越闹越凶,他也强撑着身体来这大朝会。听闻此言,脸色微微一变,陷入了沉思。
此时,站在一旁的吏部尚书李安站了出来,拱手说道:“陛下,万不可听信万古碑之言。这些流匪竟敢聚众为乱,便是对我大武朝律法的公然挑衅,若不加以严惩,何以彰显我朝威严?开仓放粮,更是万万不可。如今国库虽有储备,但也要应对各方所需,怎能随意施与这些乱民?若开此先例,恐怕日后各地效仿,国库空虚,国家危矣!”
万古碑听闻,心中焦急,连忙反驳道:“李尚书此言差矣!这些流民并非生来为匪,实是被天灾人祸逼至绝境,才无奈走上这条路。若此时我们能施以援手,他们必定感恩戴德,日后也会成为我大武朝的顺民。况且,如今匪患四起,根源便是百姓生计无着饿殍遍野。若不解决根本问题,只知杀戮,那匪患只会如野草般,春风吹又生。至于国库之事,救灾如救火,此时不开仓,更待何时?”
李安脸色一红,有些恼羞成怒地说道:“万古碑,你莫要危言耸听!我大武朝兵强马壮,区区匪患,何足挂齿?只要派遣大军,全力围剿,定能将其一举荡平。若因这些刁民而乱了我朝律法,动摇根基,才是真正的大患!,我看你是心疼自己儿子才是真的。”
这时,户部尚书也站了出来,缓缓说道:“陛下,臣以为两位大人所言皆有道理。开仓放粮,虽能解一时之急,但确实需谨慎考虑国库储备。然而,若一味剿杀,恐失民心。依臣之见,可以令民间富商,出钱出粮赈济流民,以钱粮多少,可以酌情给予功名,以此可以极大减轻我朝钱粮负担。”
皇帝微微点头,看向一直未发言的兵部尚书王柬之,问道:“王爱卿,你主管军事,对此事有何看法?”
王柬之向前一步,抱拳说道:“陛下,万城重的上书臣也看过。此次匪患,确实与以往不同。这些流民因生活所迫而落草为寇,且多地天灾不断,若不能妥善处理,真的就是人祸不断。若能妥善处理,或可化乱为治。但臣也认同李尚书所言,我朝律法不可废,威严不可损。臣建议,可先派遣使者,前往匪患之地,晓以利害,若他们愿意归降,放下武器,可按万城重所言,只惩首恶,从轻发落胁从。同时,开仓放粮,以解其燃眉之急。但若是他们冥顽不灵,继续为乱,那便只能派遣大军,予以坚决剿灭。”
但是吏部尚书李安,竟紧咬万城重不放,在朝堂之上振振有词。
“诸位大人,万城重身为朝廷命官,私自打开官仓,动用粮食足有上千石。无论他出于何种目的,此等行为已严重违反朝廷律法,应当严惩!虽说死罪可免,但活罪难逃啊!”李安一脸严肃,眼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
朝堂之上,众人议论纷纷。一些官员畏惧李安的权势,虽觉得万城重事出有因,但也不敢贸然出声为其辩解。而另一些与万古碑交好的官员,心中着急。
其中一位官员忍不住说道:“李尚书,万将军也是心系百姓,见流民可怜,才出此下策。如今各地天灾不断,百姓苦不堪言,万将军此举也是为了大武朝的安稳啊。”
李安冷哼一声,说道:“哼,即便如此,也不能私自开仓放粮。朝廷自有朝廷的规矩,若人人都像他这样,那律法何在?威严何在?”
就在众人僵持不下时,皇帝坐在龙椅上,神色凝重。他深知万家父子向来小心翼翼,没出过什么差错,而且自己的精神食粮,也是万古碑给解决的,现在是一点都离不开‘最相思’了,但李安所言也并非毫无道理。私自开仓放粮,的确是违反了朝廷律法。
“此事容后再议,万城重暂且关押,等候发落。”皇帝最终说道。
李阳静静地听完万古碑讲述朝堂上关于万城重案件的激烈争论,心中如波涛翻涌,却一时也没有想出妥善的应对之策。他眉头紧锁,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
就在这时,万婷婷端着两碟点心,脚步匆匆地来到两人对话的地方。李阳抬眼望去,只见万婷婷双眼红肿,显然是刚刚哭过,心中不禁有些过意不去。他赶忙站起身来,双手接过点心,轻声说道:“婷婷,辛苦你了。”
万婷婷强挤出一丝微笑,客气地回应了一声“李大哥客气了。”,随后不着痕迹地给李阳使了一个眼色,便转身出去了。李阳心中一动,立刻明白万婷婷有重要的话要单独跟自己说。
他找了个借口,匆匆告别万古碑,跟在万婷婷身后。万婷婷将李阳带到一处偏僻的角落,左右环顾,确定无人后,神色紧张地说道:“李大哥,陷害我大哥的人,是吏部尚书的女儿李秀君。”
李阳心中一凛,没想到线索竟指向了吏部尚书的千金。他连忙问道:“婷婷,你为何会这么认为?可有什么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