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下杨帆和刘虞在幽州怎么调兵遣将,各个将领怎么征讨黄巾军不提。
单说这一日在洛阳未央宫,汉灵帝刘宏正在早朝上大发雷霆,自从安排皇甫嵩,朱儁,卢植三人领兵去攻打黄巾军,结果到处传来坏消息,由卢植率领北军五校的将士于冀州和张角,张宝,张梁率领的黄巾军主力周旋。
和黄巾军包围周旋了好几个月也没有一个好消息传来。
皇甫嵩和朱儁各率领三河等地招募来的四万精兵讨伐颍川的黄巾军,朱儁又上表征召下邳孙坚为左军司马,一起讨伐黄巾军。
可惜汉军的首战不利,起义之初黄巾军凭借着人数优势和高涨的士气给朝廷军队带来了不少的损失,朝廷军队和黄巾军的较量之中,都是大败而归。
在颍川之战中,黄巾军将领波才率领黄巾军大败朱儁。之后,波才又将皇甫嵩围困在长社。皇甫嵩兵少,军中皆恐慌。当时正值夏夜,刮起了大风,皇甫嵩于是采用火攻之计,趁乱突围,才避免了更大的失败。
黄巾军将领张曼成率领部众在南阳地区起义,杀死了南阳太守褚贡。张曼成自称 “神上使”,屯驻在宛城,与东汉官军对抗。他率领的黄巾军在南阳地区坚持战斗了数月之久,给朝廷军队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这些坏消息每天都传到了刘宏耳中,不是今天这个郡守被黄巾军杀了,就是那个郡又起来了一些黄巾军,要不就是哪里又死伤了那么些官军。把刘宏气的在大殿之上乱发脾气,直骂官军和那些将领们都是废物,一个个平时都吹得是天下太平,各个本事高强,现在连一些放下锄头的农民都打不过,每年那么些俸禄都白开了,都是废物,底下的文武百官都悄悄的不敢发声,只能静静的听刘宏在那里大骂。
刘宏正在大殿上生气,这时只听门外有人禀报说,有幽州刺史刘虞的情报,刘宏正在气头上,听到刘虞的上奏气道,这准是哪里又发现了黄巾军了,这一天天的也没有一个好消息,亏刘虞还是汉室宗亲呢,一点也指望不上。
虽然刘宏很生气,但是刘宏还是让张让把刘虞的奏疏拿来,打开一看,刘虞的奏疏大概是这个意思。
幽州刺史刘虞在一个月前在涿郡巡视,这个消息也不知道怎就被黄巾军的程远志和邓茂知道了,结果被黄巾军包围了将近一个多月,刚看到这里刘宏气的大骂了一声废物,被黄巾军包围这么丢脸的事情还好意思上个奏疏,生了一会闷气之后,还是耐着性子接着往下看。
只见奏疏上写着,幸好幽州治下玄菟郡郡守杨帆,遵照朝廷的诏令,招募青壮,训练士卒,征讨黄巾军,自杨郡守出征以来,先后攻破了包围着辽东郡襄平县的王大锤一伙黄巾军,后又攻破了包围辽西郡的李二牛一伙黄巾军,后来又率军攻打了包围涿郡的程远志,邓茂一伙黄巾军,现在又率领着手下的将领正在清扫整个幽州郡内的黄巾军,特上奏朝廷这个喜讯,并看朝廷下一步会有什么诏令。
等刘宏看完了幽州刺史刘虞的奏折之后,大喜,赶忙让张让把这份奏折传给堂下的百官,自己则赶忙让中常侍们把大汉疆域的舆图拿来,朝着上面仔细看去,最终在舆图的东北角靠近乌桓,扶余,高句丽,三韩等地才发现了玄菟郡所在,原来是处于大汉的最东边。
从杨帆接到朝廷诏令能及时出发,一路上三破黄巾,看来对汉室是忠心耿耿,这个人能放心用。
刘宏向堂下众人询问,谁知道这个玄菟郡郡守杨帆的生平?
堂下众官员皆朝着太尉杨彪看去,姓杨,估计是弘农杨氏的子弟吧,杨彪也在堂下琢磨了半天,杨帆?没听说族内有这么一个人啊,看来不是我们弘农杨氏的人,想到这里,杨彪微微的摇了摇头,表示不是我们弘农杨氏的人。
张让在旁边听到玄菟郡郡守杨帆这个名字总觉得十分熟悉,从哪里听过呢?杨帆,杨帆,玄菟郡,玄菟郡,哦想起来了,那不是去年用琉璃盏从我这里买的官职吗?
想到这里张让赶紧向刘宏汇报,刘宏听到杨帆是用琉璃盏向自己买的官,给自己送了一大笔钱,并且他送的那个琉璃盏还摆放在西园内,自己也常常把玩。看来这个玄菟郡郡守可以用,正好现在朝堂之上都是一些世家大族的人,是该重用一些非世家大族的人才了,这个杨帆就挺合适的。
这时下面的文武百官也都看完了刘虞的奏疏,纷纷出了一口气,总算有了一个好消息了,不用天天挨骂了。
刘宏让张让把杨帆的生平和堂下的文武百官介绍了一下,张让就把杨帆是怎么从自己这里买的官,怎么去幽州玄菟郡上任的事情说了一下。
堂下的文武百官这才清楚,原来杨帆是买的官,怪不得从来没有听过,底下那群从世家大族中出来的人都有点鄙视杨帆,他们本来就和十常侍张让等人不合,这杨帆从他们手中买的官职肯定就是宦官一伙的,侥幸剿灭了几支黄巾贼众有什么了不起的。
刘宏对着下面的文武百官骂道:“你们平时自诩世家大族,各个都有经天纬地之才,现在还不如一个买官得来的玄菟郡郡守,丢不丢人啊你们”
在底下挨骂的众人也只能暗暗的在心里生气,这时杨彪突然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启奏陛下,卢植卢中郎将帅军征讨冀州黄巾军已经好几个月了,一点好消息也没有传来,现在既然杨郡守能剿灭幽州好几股黄巾军,是否可以派遣杨郡守率部配合卢中郎将一起征讨冀州黄巾军呢?”
刘宏听到杨彪的建议也觉得有道理,于是让张让拟旨,加封杨帆为东中郎将,收到诏令之后率部和北中郎将卢植一起围攻冀州的黄巾军。
张让收到了刘宏的命令之后赶忙下去安排宣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