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众人从东莱郡出发,一路向北,一路上杨帆几人也去青州北海城去拜访青州刺史孔融,孔融是汉末有名的大儒,是孔夫子的二十世孙,是建安七子之一,孔融在担任北海相的时候,修筑城池,建立学校,举荐贤才,儒学十分精通,当时人称‘孔北海’。
杨帆从青州路过,知道有孔融这个大儒,当时那个时代自从汉武帝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学就在大汉这片土地上发展迅猛,儒学的地位大大提高,儒学是所有读书,为官之人,必须学习的。
杨帆虽然是从张让手中购买的辽东玄菟郡郡守这个官职,但也属于是汉代官僚体系中的一员,现在既然从青州路过就不能不去拜访孔融这个当代大儒。
杨帆安排几个仆人,去街上采买了一些礼物,又将自己随身携带的白纸拿出了一沓,像孔融这样的大儒毕然喜欢这么洁白的纸张,有这个敲门砖不怕孔融不好好招待自己。
过了一会,仆人将礼物等物品采买完毕,杨帆带着礼物和白纸前去拜访孔融,到了刺史府门口,杨帆将自己的玄菟郡郡守的印信交给了守门的衙役,并且给了几个衙役100多钱,对衙役说道:“请禀报一下孔刺史,下官辽东玄菟郡郡守杨帆前来拜访”。
衙役几人听到后不敢怠慢,虽然说玄菟郡远在辽东,自己几人也没怎么听说过这个郡,但是好歹总算是个官职,不是自己几人能得罪的,于是几个衙役对杨帆说道:“杨郡守请稍等,我们马上前去通报”
当时孔融正在刺史府中办公,听闻衙役的禀报,有些诧异,自己和辽东玄菟郡郡守没有什么交情,不知道他此次前来是有什么事情啊?
但是人家杨郡守以礼前来拜访,自己也不能把他拒之门外啊,于是孔融吩咐门口的衙役道:“你们把杨郡守请进来,本官就在这里等他”。
众衙役出门后对着守候在门口的杨帆说道:“杨郡守,我们刺史大人有请”。
杨帆对守门的衙役道了声谢之后就向着刺史府公堂走去。
进了刺史府衙门,杨帆看到了正在公堂办公的孔融孔刺史,赶紧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仪容仪表,对孔融拜道:“下官杨帆,现为辽东玄菟郡郡守,拜见大人”。
孔融停下了办公的笔,对杨帆说道:“杨大人请起,不知杨大人前来所为何事?”
杨帆说道:“下官刚刚从别人手中得到了一些白纸,正好路过青州北海城,想着大人是孔夫子的二十世孙,是当时大儒,准备将手中的白纸送给大人”。
孔融听闻之后有些诧异:“哦?是什么纸张值得杨大人这么大费周章?”。
杨帆闻言之后,将手中拿着的礼物和白纸递给了孔融,孔融接过了礼物随手就把它放到了一边,接过了杨帆递来的纸张,大惊失色,这纸洁白如玉,摸起来手感也很舒服。
孔融看着这纸张也顾不得还站在一旁的杨帆,赶忙将身边的朝廷公务向旁边推了推,
把杨帆带的纸张铺开,拿毛笔写了‘忠君爱国’这几个大字,这几个大字也代表了孔融身为青州刺史的政治志向。看到这几个大字,整齐漂亮的铺在了桌子上,孔融不禁大喜,这么白净,方便书写的纸张太少见了。
孔融对杨帆说道:“多谢杨郡守的厚爱,把这么洁白如玉的纸张送给我,以后在儒学方面有什么不懂得地方,我一定鼎力相助”。
杨帆回道:“如此多谢大人了,现在时候不早了,下官前来拜访的目的也已经达到了,就不打扰大人了,咱们后会有期”。
孔融回复道:“既如此,本官就不强做挽留了,杨大人以后有什么需要尽管提”。
孔融将杨帆送出衙门后感叹道:“现在像杨郡守这么彬彬有礼的人已经不多见了,世风日下啊”。
拜访完孔融,杨帆几人,在青州北海城又逗留了一日,休息了一下缓了一下乏,就继续向北出发,准备返回辽东玄菟郡。
这一日,杨帆、黄忠、魏延、关羽几人路过了冀州冀县,准备进场补给一下粮食物资,顺便休息休息,几人刚刚从城门进来,在路边的酒楼中用了一些午餐,正在用餐过程中,
只听楼下有人喊道:“沮县令又在升堂审案了,快去看看啊”好多人都在喊,人们都在往一个方向奔走。
杨帆几人现在正在楼上用餐,听到楼下乱哄哄的,不由得眉头一皱,于是招呼来酒楼的小二哥,拿出了20钱问道:“小二哥,不知道这楼下乱哄哄的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店小二看到桌子的20钱,眼睛都瞪大了,自己在这个酒楼也干了很多年了,很少看到有这么大方的客官。
店小二回复道:“不瞒这位客官,这是我们的沮授沮县令正在升堂审案了,自从我们这位县令到来之后,这里的民生得到了很好的治理,沮县令在县里发生案子的时候都是敞开衙门口,让百姓观看,无论是世家豪强还是贫民百姓都按照大汉律法办理,这不沮县令升堂审案,县里没什么事情要忙的人都去观看了,可惜我还在上值,要不然我也去了”。
杨帆几人闻言之后对视了一眼,有趣,自己几人从辽东开始,一路路过了幽州、并州、凉州、豫州、兖州、青州、荆州这么些州郡,还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为百姓办事的好县令,
这一路走来,看到的更多的是和世家豪强勾结在一起,欺压百姓,无恶不作的狗官,向沮授这么好风评的官吏可不多见。
沮授?杨帆听到这个名字总感觉到很耳熟,沮授?沮授?哦,想起来了,那不是在袁绍入主冀州之后,担任冀州别驾的沮授沮公与,沮授曾在袁绍入主提出了迎天子,反对诸子分立,提出三年疲曹的战略,也是汉末三国时期一个不可多得的谋士,可惜没有遇到一个好主子,碰上了刚愎自用的袁绍袁本初,最后落得个被曹操杀害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