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众人议论纷纷的时候,这时从将领之中站出来一个文士一样的人,只见他开口说道:“大贤良师,现在夜袭已经不可能成功了,白天光明正大的出征对阵官兵们我们又不是他们的对手,官兵们又有盾牌墙为掩护,我们从城楼上射下去的箭矢和扔下去的滚木雷石都不起作用,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拿官军们填充护城河没有办法”。
这个文士说了半天也没说到点子上,张角在上首坐着还没有说话,下面的那些武将们都有些不耐烦了,包括在上面坐着的张梁也有些不耐烦了,纷纷开口呵斥这个文士道:“李进,你有屁快放,再说废话,小心老子砍死你”其他的武将也是催促着这个叫李进的文士。
这个文士名叫李进,原来是广宗城外的李家庄人士,其父母为人豪爽,家里有祖上传下来的很多金银财产,是本地的一个大地主,李进从小在父母的安排之下就读私塾,和私塾的老先生学习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在个人闲暇的时间也爱看一些兵书,法家学说等书籍,对各家学说都有些了解,李进平日里也是丫鬟仆人一大堆,从小也是锦衣玉食,因为父母的宠爱,祖上遗传,李进从小就没有吃过什么苦头,一心只想好好的读书,增长见识,等以后长大了让父母托关系当个官职,实在不行买个官职也行啊。可惜,李进想的太美好了,就在他满怀憧憬的想着将来会当一个什么官职的时候,他的家里发生了一场很大的变故。
变故发生在李进13岁那年,这一年李进还在私塾里面读书,这时广宗城调来了一个王姓县令,这个县令简直是无恶不作,到处欺男霸女,整个县城被他搅动的不得安宁,无奈这个王县令是当官的,被他欺负的人都是一些平民百姓,这些平民百姓受到欺压之后,惹不起自己的父母官,县老爷,只能一个个的默默的忍受。
这一日,王县令突然听说城外的李家庄家主李员外家中颇有家资,李员外祖上传下来了很多的财产,当王县令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激动坏了,王县令心想自己要是能将这么些钱财闹到手里,那不仅自己这辈子不用为钱发愁了,下辈子也不需要为钱发愁了,千里当官只为利,无论如何自己也得想个办法把李家庄李员外的钱财闹到自己的手里,这么些钱财要是不在自己的手里,自己心里会一直痒痒的,就为了这些钱财王县令是整日里苦思冥想就是想着能有什么办法能把这些钱财闹到手。
王县令这么贪财,欺男霸女的,可想而知他手下的那些个衙役是个什么样的货色,这几日王县令的师爷看着县老爷这么辗转反侧,茶饭不思的,不知道老爷这是犯了什么病了,于是这个李师爷开口说道:“县令大人,不知道是有什么事情让您这么为难?能否说出来,看小的们能不能帮您解决”
王县令听完之后一想,一人计短,两人计长,再说了他了解自己的手下,手下的这些师爷和衙役们,你要是遇到个正事让他们去想解决的办法,估计想半天能憋出来一个办法就不错了,可要是让他们想一些整人的办法,想一些馊主意,那可是想要多少来多少的,嗯,就和他们说一下看看他们能想出来一个什么好的办法。
于是王县令开口说道:“不瞒李师爷,本官看中了城外李家庄李员外手中的钱财,想要把他手中的钱财闹到本县令手中,李师爷你想想办法,到时候如果能把李员外手中的钱财闹到手里,本官做主,将李员外手中的一成钱财分给你和手下的衙役们,到时候,大家拿上这些钱财好好的乐呵乐呵去”。
李师爷本来听着王县令说想把城外李员外手中的钱财闹到手中,心中还不以为意,以为王县令又想要霸占别人的钱财了,这种事情发生了很多次了,每一次王县令都是吃独食,只是下发上三瓜两枣的给手下的弟兄们,就跟打发要饭的一样,本来还无精打采的听着,现在猛然听到王县令要拿出李员外手中一成的钱财打赏自己和弟兄们,这可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平日里那么抠搜的,只出不进的王县令还会有这么一天,真是让人不可思议了。
李师爷不可置信的抬头望向了王县令,嘴中嘟囔着:“县令大人您果真会将李员外手中的那一成的钱财分给自己等人”?
王县令听到李师爷这不可置信的语言满脸的黑线,心想自己平日里在这些下属面前的形象就这么差劲吗?王县令对着李师爷说道:“李师爷,那个李员外有那么些钱,本官拿其中的九成已经不少了,将其中的一成分给你们也没多少,本官又不差你们那三瓜两枣,有什么好主意就赶紧说出来,要是让别的衙役想出办法来,那一成的钱财可就没有你的份了”。
李师爷看到王县令说的像是真的,就开始动起了脑筋,像他们这种胥吏,平日里对各种法律条文都研究的十分的透彻,到时候无论是和原告还是被告索贿都有依据,那些送钱送物的人发现了想要在公堂之上闹事,这些胥吏就能将他们驳斥的无话可说,李师爷就开动脑筋开始想着平日里面熟读的那些法律文书,法律条例,看看能从哪一点上面可以陷害那个城外的李员外,谋夺他的家产。
李师爷在那里绞尽脑汁的想着办法,王县令看他这样子,等了半天之后有些不耐烦了,对着李师爷喊道:“李师爷,你别再转圈了,你想到什么好的办法了吗?”
李师爷正想着呢,猛然听到王县令这样子吼叫声,知道王县令有些不耐烦了,于是赶忙开动自己的脑筋,翻来覆去的思想,哎别说在压力之下,李师爷还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