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悟锋持续搜集硫磺和硝石,目前库存已相当可观。
难点在于炮身的铸造,若质量不过关, ** 风险极高,因此这项工作仍在试验阶段。
在火炮完成之前,徐悟锋将注意力转向石炮,这并非宋军现有的梢炮,而是后来元蒙使用的**石炮,又称襄阳炮。
石炮即抛石机,自问世至北宋时期,皆依赖人力发射。
现今宋军有五梢炮、七梢炮等多种抛石机。
然而,人力操作抛石机存在显着不足:一方面,人力有限,需频繁更换操作者才能持续发射;另一方面,每次发射力度难以一致,导致射程波动不定。
据《武经总要》记载,宋军投石机仅能发射数十斤重的石块,射程亦短。
而襄阳炮则不同,它是配重式石炮,不依赖人力,而是利用配重箱将石弹抛出。
这样一来,所需操作人员大幅减少,若配重箱重量固定,则发 ** 度更高,远胜传统多梢炮。
简言之,只要襄阳炮质量达标,理论上可连续发射,这种配重型抛石机无疑是**时代巨型投石机的巅峰之作。
历史记载,元蒙围攻襄阳六年未果,直至忽必烈派遣使者赴波斯,请来襄阳炮工匠,打造了此炮。
铁甲襄阳绝非虚名,当时其护城河最宽处达半里,人力抛石机根本无法达到如此射程。
但襄阳炮轻松实现,据记载,它能发射一百五十斤重的石弹,最远可达二百五十步,约四百米,远超护城河与壕沟宽度。
元蒙以襄阳炮攻襄阳,震撼天下,所向披靡,深入地下七尺,坚守六年的襄阳守军随即崩溃,守将吕文焕迅速投降。
襄阳炮的威力惊人,若是一百五十斤的石弹持续攻击,无人能承受其冲击。
直到火炮和火铳问世,它才逐渐退出战场。
徐悟锋向凌振详细讲解了襄阳炮的原理,凌振对此颇为熟悉,听后立刻双眼放光,立即组织工匠着手研发。
原本徐悟锋并不打算立刻展示襄阳炮的实力,但面对任城县的危机,他必须迅速扭转局势。
对于这样重要的武器,他不再隐瞒。
蔡京与高俅得知青州等地的败报后,心中十分愤怒。
他们将希望寄托于项元镇身上。
岂料傅玉带来消息,告知蔡京此事,蔡京对此大感震惊,难以置信项元镇会失败。
蔡京安排傅玉暂住,随后派人邀请童贯、高俅等人前来商议军情大事。
不久后,高俅率先到达,询问是否真如传言所言,项元镇已败?
原来,梁山取得胜利后,项元镇退守任城,高衙内闻讯极为恐慌,急忙派人将此消息送至东京高俅处,请求调动自己离开。
高俅收到信件后正欲找蔡京商议,却接到蔡京派人相邀的通知,于是快速赶到。
蔡京面色阴沉地说:“项元镇身为一节度使,竟被一群匪徒击败,看来他是太过安逸,已忘却领军作战之法。”高俅皱眉问道:“大人,我们该怎样应对?”蔡京思索片刻答道:“项元镇已请求支援,你觉得该如何处置?”高俅犹豫道:“若要派兵,由谁担任主帅?从何处抽调兵力?”蔡京稍作思考后说:“待童枢密到后再定夺。”两人等待之际,童贯带领三衙太尉及属官来到蔡京府邸。
众人见礼后,蔡京邀童贯及其他两位太尉入座,将事务一一说明,随后道:“梁山贼寇击败多路官兵,横扫山东州府,实为朝廷心头大患。
今有何良将可剿灭此寇?”
在场诸人皆为武将,自然关心军务,梁山泊之事他们虽有所闻,但连项元镇都折戟沉沙,一时无人敢应。
蔡京见众人沉默,面色微沉,斥道:“朝廷厚禄供养你们,临敌之际竟无一人敢战?”
童贯眉头紧锁,一方面惊讶于梁山贼寇之强,另一方面,他的女儿童娇秀失踪,至今毫无音讯,令他近来忧心忡忡。
相较之下,他更挂念女儿,梁山不过一群草寇,早晚必除。
童贯冷哼一声,对众武将说道:“如此畏缩,日后联金灭辽时,岂能倚仗你们?”
几年前,童贯出使辽国时带回马植,此人献策联金灭辽,立刻引起童贯的兴趣。
当时女真尚未成势,建金也是今年的事,但马植已觉察女真的潜力,认为即便未能统一,也能割据东京道。
郁郁不得志的马植抓住机会接近童贯,凭借口才让童贯心动。
童贯自身亦有野心,宋神宗遗诏提到收复燕云者可封王,加之他好大喜功,多年征伐西夏不仅为削弱对方,也意在建功留名。
童贯身为太监,若能复燕云封王,此生也算无憾。
只是童贯不通史籍,否则他会知晓历史上已有两太监封王,北魏的宗爱弑杀两帝,最终族灭;唐的李辅国先逼唐玄宗流放高力士,后拥戴代宗,声称内事归己。
李辅国虽获封王爵,又身居要职,最终却落得悲惨结局,被唐代宗派人处置。
童贯对此一无所知,一心只想着收复燕云,好成就自己的王侯之梦。
然而,当前朝堂上下对联合金国灭辽一事多持怀疑态度,因惧怕辽国的强大,认为女真不过是一时兴起。
辽国作为当时的大国,难道还对付不了区区一两万女真人?
不过,童贯既然相信了马植的建议,自然也认可女真的实力,常常提及联合金国灭辽之事。
但童贯此刻所说只是空谈,等到真正行动时,他打算调派西军,对其他地方的禁军则毫无信心。
自高俅掌控禁军以来,便侵占军营用地建私宅,京城中的禁军成了他的工人,为他修建府邸。
无技能者需另雇工匠代役,富人出钱免灾,无需再行训练。
而那些贫困的禁军,则只能外出谋生,无力顾及操练。
不久后,军队纪律松弛,军政废弛。
宋初设立禁军时有严格标准,禁军薪饷也高于厢军。
但高俅掌权后,这些规定形同虚设,只要身高达标并缴纳一定银两,就能成为禁军。
这批看似强壮的禁军曾让童贯颇为满意,挑选数千人作亲军,前往西北对抗西夏。
谁知战场之上才发现,这些人不过徒有其表,不堪大用,险些危及自身性命,从此对禁军心存芥蒂。
众将领听闻蔡京、童贯之言,想到连项元镇都败北,若自己前往征讨梁山,又能得到多少援兵?
步司太尉段常脸上挂不住了,严厉扫视部下,期待有人能为自己挽回颜面。
终于,一名高大汉子站了出来,段常定睛一看,是衙门防御使保义,名为宣赞。
众人目光齐聚宣赞身上,只见此人面色黝黑,鼻孔朝天,卷发红须,身材魁梧,众人不禁露出异样神情,有人甚至强忍笑意。
当年辽国派来的使者在东京城耀武扬威,其中一名番将箭法精湛,令城内武官无人能敌。
后来宣赞主动挑战,凭借精湛的连珠箭技艺击败了这名番将,为大宋挽回颜面。
那番将箭术超群,应属辽国顶尖高手,却被宣赞战胜,足见其箭法非凡。
某郡王欣赏他的武艺,招他为婿,但郡主嫌弃他面貌丑陋,竟因此自尽,使他成为东京城中的笑谈,被戏称为“丑郡马”。
此事后,郡王对他颇有成见,仅授予他一个小小的防御保义使之职,便让他离开王府。
对于男人而言,事业重于一切,若能成就一番事业,其他皆可忽略。
然而,宣赞的容貌确实令人难以接受,尤其是那夸张的朝天鼻,严重拉低了他的形象。
因容貌问题,宣赞本就不善言辞,郡主自尽后更是变得沉默寡言,东京城的朋友寥寥无几。
他思虑再三,认为这是建功立业的机会,于是说道:“昔日乡中有一故友,乃汉末义勇武安王的后裔,姓关名胜。”
“形似祖上,使青龙偃月刀,人称‘大刀关胜’。
如今他在蒲东任巡检,埋没于小吏之中。
关胜自幼研 ** ,精通武艺,勇猛无比。
若以厚礼聘他,拜为上将,定能平定水寨之乱,扫除匪患,护国安民。”
蔡京听罢,问童贯和高俅意见。
高俅得知是关二爷后人,立即表示支持,认为此人必能剿灭匪徒。
童贯虽有些顾虑,认为关胜只是个小吏,缺乏实战经验,但一时也找不到更合适的人选,只能同意先试试看。
蔡京见众人都赞同,便说:“既如此,我写一封文书给你,你速去请关胜前来。”
宣赞接了公文,跨马启程,带着三五随从,未过几日,抵达蒲东巡检司门前。
关胜闻讯赶来迎接,引至厅内落座后询问:“贤弟久未谋面,今日前来,不知有何要事?”
宣赞答道:“京东有股梁山匪患,蔡太师调遣五路大军围剿,反遭挫败。
宣某在太师面前竭力举荐兄长,称您智勇双全,可安邦定国,望莫推辞,速整装赴京。”
关胜自感怀才不遇,仅任巡检一职,闻此良机,岂有不欣然应允之理?
念及结义兄弟郝思文,他说道:“我有一挚友,名唤郝思文,武艺高强,无所不通。
他也胸怀报国之志,不如一同前往,共襄盛举。”
“此计甚佳!”宣赞点头赞同,他对关胜的能力早有耳闻,既获其举荐,郝思文必有过人之处。
随即,关胜召来郝思文,二人整理兵刃铠甲,随宣赞连夜赶赴东京,直至太师府前下马停驻。
蔡京正挥毫习字,听闻关胜来访,命人引入。
三人步入府邸,见蔡京专注书写,不敢贸然开口,垂手静立一旁。
待蔡京写毕,放下毛笔,抬眼打量,只见其中一人身长八尺五寸余,三缕胡须细密,双眉入鬓,凤目炯炯,面色如丹枣。
蔡京无需多言,即知此人为关胜。
看他仪表堂堂,心生欢喜。
单凭外貌,已胜过宣赞不少。
众人俯身行礼,蔡京转向关胜问道:“将军年几何?”
关胜恭敬作答:“小将年方三十二。”
蔡京颔首道:“已届而立之年,却仅任低阶官职。
若能平定梁山匪患,本官定保举你为七品武官,再建功勋,复振祖上威名。”
北宋武官品秩,远逊于文官。
即便高俅身为殿帅府太尉,也不过是正二品官员,他所统领的马、步军两衙门,实际上只能算是正五品的都指挥使,而统制官更是只有正七品。
宣赞不过是从八品,得知关胜因战功被提升至七品后,心中满是羡慕。
关胜听罢,连忙下拜道:“多谢恩公。”
蔡京又道:“此次前往支援项元镇,剿灭梁山贼寇,你需要多少兵力?”
关胜沉思片刻,答道:“小将听说梁山贼寇四处劫掠州府,又聚集了大量人马,若想一举歼灭他们,至少需调集一万五千精锐之师。”
蔡京听后点头道:“好,我这就写信给你,你带着此信去找枢密使童贯,他会为你调配所需兵力。”
不一会儿,蔡京写完信,交给关胜。
随后,关胜等三人辞别蔡京,立即前往拜访枢密使童贯。
童贯见到蔡京亲笔信,也不敢耽搁,立刻命令枢密院官员,在规定期限内从京东、河北两地调集一万五千精兵到兴仁府集结。
然而,调兵需要时间,但行军之前必须先筹备粮草。
于是,步军太尉段常负责将粮草送往兴仁府。
这一系列行动自然瞒不过东京百姓和南来北往的商客,消息很快传遍京城,引来众人围观。
朝廷派出五路大军,共计三万兵力围剿梁山,结果却被一群贼寇打得大败,这样的消息令人震惊。
城内贩卖小报的人将此事添油加醋,四处传播,引发百姓热议。
东京百姓对这类八卦之事津津乐道,一旦兴起,便会无所顾忌地议论,甚至拿此事调侃蔡京和高俅。
关胜等人留在东京,除了忙着调动军队,闲暇时便去茶馆,看到那些小报上的内容,听到人们议论,都面露不悦。
他们本欲建功立业,以报答皇恩,可如今却听到有人诽谤朝廷重臣,甚至公开谈论某些敏感话题,这让他们十分气愤。
三人也曾试图制止,却常被反问:“何事?”
关胜三人无奈,于东京暂留数日,随后携带公文赶往兴仁府,一边等候调兵,一边打探任城县状况。
任城县方面,自上次战斗已过半月,外界看来,战局似乎陷入胶着。
这座小县城在项元镇治理下固若金汤,令梁山泊大军久攻不下。
城内项元镇逐渐放松,得知蔡太师派遣关羽后裔率一万五千精锐增援时,他如释重负。
清晨,刚破晓,就有消息传来,梁山军再度来袭。
项元镇大惊,顾不上用餐,急忙登上城头观望。
只见两百步外,五千梁山步骑整齐列阵,旗帜飘扬,气势森严。
此番景象让官兵们无不瞠目。
项元镇虽面色难看,却也不得不承认,梁山军阵形严谨,装备精良,气势逼人。
相较之下,自家军队竟显得逊色不少。
他的目光转向梁山军阵后方,尽管旌旗密集遮挡,但仍隐约可见投石机的身影。
仔细数来,共有十五座,且体积庞大,应为重型石炮。
庞毅低声说道:“节帅,敌军欲以石炮攻城,看其规模似为重型石炮,只是此距离稍显偏远。”
项元镇眉头紧锁,“确实太远,若不用轻型石弹,难以击中城墙;可若用轻型石弹,又何必配置这般巨炮?”
望着那些巍峨的石炮,项元镇心中忐忑,梁山泊能有今日威名,徐悟锋之才岂容小觑?
众人皆感压力山大,仿佛乌云压顶,心跳加速。
通常来说,抛石车分为轻、中、重三类,轻型石炮需两人操作,石弹仅半斤,多用于近战。
中型石炮种类繁多,包括单梢、双梢、旋风和虎蹲等型号,需五十至百人拉动绳索,能投掷二十五斤石弹,射程约八十步。
重型石炮如五梢、七梢炮,需至少一百五十人拉动绳索,投掷七十至百斤石弹,射程不过五十步。
而超重型的九梢炮、十三梢炮,所需人力更多,抛射距离反而更短。
当前梁山所用的石炮置于二百步外,即便是床弩的箭矢,也难以达到如此远的距离。
由于距离达三百米之遥,加之旌旗遮挡,项元镇看不清具体情形。
但他凭经验断定,梁山贼寇不可能造成太大威胁。
身为统帅,项元镇沉稳镇定:“莫要惊慌,梁山此举无非是虚张声势,欲使我军军心动摇,伺机进攻。”
若徐悟锋得知此言,定会失笑。
此乃威名远扬的襄阳炮,如今改称飞石炮,绝非儿戏。
坚守襄阳多年的吕文焕尚难抵挡,更不用说区区任城县,仅三丈高的夯土墙如何承受百斤石弹的冲击?
无论栅栏还是土墙,都将化为尘埃。
项节度,时代已变矣!
咚咚咚——
战鼓雷鸣般响彻云霄,低沉的号角声弥漫任城县上空。
徐悟锋率五千兵马,虽不足万人,但布阵城外,气势如排山倒海。
“替天行道,除暴安良!”
阵前两面杏黄大旗迎风招展,威武雄壮,诸位首领身披铠甲,护卫徐悟锋左右。
四周亲卫营铁甲齐整,壁垒森严。
将士装备精良,士气高昂,令城头项元镇等人震撼不已。
“此乃梁山精锐!”
项元镇深深吸了口气,眼前这气势磅礴的军队,是他带兵近二十年来首次遇见。
西军虽勇猛,但军纪稍显松散,或许这个时代皆如此。
徐悟锋心中平静,看着这支精锐之师,已习以为常。
从最初的七八百人壮大至如今近两万,这支军队全由他亲手打造。
耗费大量财力人力,加之每日严格的训练与多次重大胜利,这样的军队绝非寻常之辈可敌。
单论气势,便高下立判。
任城县内外的人们,望着对面的梁山军,心中涌起奇异之感,仿佛城外的才是正牌官军。
尽管对方兵力不多,但那份不可一世的气场令人不敢轻视,而城内官军则显得毫无生气。
项元镇只能苦笑着摇头,感慨梁山泊占据交通要冲,商旅往来频繁,物资充裕,这才铸就这支劲旅。
此时,飞石炮已准备就绪,圆润的石弹被运至炮车旁,士兵齐声吆喝,将石弹装填到位。
咚咚咚——
鼓声震天,徐悟锋扫视城池后,平静下令,号令官挥舞旗帜,健壮的士卒挥动大锤击打飞石炮的扳机。
哐!哐!哐——
伴随着机关启动的声响,百斤重的石弹在配重装置助力下,如雷霆般飞射而出。
呜——
巨大的石弹划破长空,落在任城县内外,项元镇等人震惊不已。
轰轰轰!
石弹砸落地面,巨响震耳欲聋,坚固的木墙顷刻间化为碎片。
所有人瞬间变色,难以置信眼前所见。
一块巨大的石弹自两百步外投掷而来,深深陷入地面三尺,其体积显然超过百斤。
“咕噜。”
不知谁吞了口唾沫,这细微却清晰的声音在寂静的城墙上格外突出。
庞毅变了脸色,“敌军的石炮竟如此强劲?”
无人能解答。
无论是守城的官兵还是梁山众头领,此刻皆面露惊容。
当初徐悟锋宣传此炮时言辞夸张,但众人仍心存疑虑。
这并非质疑徐悟锋的能力,而是千年来人们对石炮的认知根深蒂固,他们和项元镇等人一样,难以相信石弹能有如此射程。
“若这石炮是对方所有,我们恐怕撑不了多久。”李逵脱口而出,引来众人附和,同时对梁山拥有此利器感到庆幸。
片刻后,第二波石弹呼啸而至。
“节帅当心!”
庞毅一声高喊,话音未落,脚下便是一阵颤动,随即传来哀嚎声。
待站稳后,他迅速命令士兵将项元镇护在 ** 。
哗啦啦——
伴随着碎石滑落的声响,项元镇回过神,推开身边的士兵,看向左侧。
他再度震惊,只见数百步外,石弹击中之处形成一个缺口,随后落入城内,砸毁一座建筑。
另一石弹精准命中女墙,瞬间摧毁两个城垛,造成多名士兵伤亡,还在城头砸出一个深坑,裂痕如蛛网般扩散。
“速离城头!”项元镇不敢久留,匆忙带领人马撤离。
“天哪,敌军何来这般利器?”任城知县闻声而出,目睹此景,愣在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