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见信,却心动不已。
徐悟锋虽为叛军,却是极富威名,连官府都被压制得抬不起头,这般能力实属罕见。
即便山东地势平缓,不如川蜀险要,但在徐悟锋麾下,仍有可为。
闻汝明权衡利弊,很快有了决断。
燕青看他拿定主意,笑着问道:“不知公子意下如何?”
闻汝明答道:“父亲来信,自当携母前往相聚。”
他将书信收入袖中,果断表态。
即便多等片刻,待形势明朗后再动身,那时若徐悟锋依旧势如破竹,投奔梁山的文人必定更多。
天下将变,男儿理当有所作为,岂可犹豫不决?
于是,闻汝明当下决定立即启程。
---
青州。
自徐悟锋控制胶东以来,梁山的所有事务中心便迁至青州。
原本的青州府衙经修缮后成为山东节度府,刘慧娘等女眷早已入住。
这天,程万里的正妻带着两个儿媳特意来到节度府后宅探望程婉儿。
原来,程家得知程婉儿身体有异,便请了安道全为其诊脉,结果发现程婉儿怀上了孩子。
此事尚未传开,刘慧娘已闻讯,不仅送来了补品,还亲自探望了程婉儿。
进屋后,侍女们退出,只剩程家母女二人。
程夫人环顾四周,才开口问女儿:“在这儿可有人欺负你?”
程婉儿摇头:“没有,几位姐姐待我都很好。”
程夫人仍不放心,追问:“真的都好?哪怕一般富贵人家,若有三妻四妾,也常会有纷争。”
程婉儿答道:“娘亲,我确实过得很好。
他对我很好,姐姐们也很照顾我,前日刘姐姐还来看我。”
程夫人闻言安心,看着女儿笑道:“好孩子,你真争气,入府不久便怀上了孩子,希望能为徐家添个男丁。”
程婉儿已羞得双颊绯红,低头不语。
见女儿这般模样,程夫人又问:“他一个月会在你房里住几晚?”
并非程夫人爱打听,而是这事关系到程婉儿是否受宠。
程婉儿脸更红,迟疑片刻才轻声回应。
程夫人听后一怔,随即也红了脸,嗔道:“他怎能这样?让你们一起……他哪里应付得过来?”
“娘亲,别再问了……”程婉儿窘迫不已。
“好好好,我不问了!”
程夫人勉强笑了笑,虽听说徐寨主武艺高强、体格健壮,但看他外表不凡,实在没想到私下竟如此行事。
如今的年轻人啊……
稍作停顿,程夫人叮嘱女儿:“你现在怀孕了,要多加小心,安心养胎才是,以后的日子还很长。”
程婉儿听闻此言,不禁开口道:“母亲,难道您真的觉得未来还有很多时日吗?我听说朝廷大军已逼近济州,我的心一直悬着。”
程婉儿对徐悟锋颇有好感,他不仅不像传言中的那般令人畏惧,反而英姿勃发,对她关怀备至,这让她对他渐渐倾心。
然而,随着朝廷大军的到来,程婉儿不止一次做噩梦,梦到梁山泊连连失利,朝廷大军势不可挡。
最终,青州城陷落,节度府也被焚毁,她的父母和兄嫂都在这场 ** 中丧生。
程婉儿难以置信,小小的梁山泊竟有力量对抗大宋朝廷。
相比大宋朝廷,梁山泊的八百里水域显得微不足道。
即便一时占据上风,控制了整个山东,但面对朝廷精锐部队的到来,也如沙堡般脆弱不堪。
占领胶东两个月以来,梁山泊的各项政策逐步实施。
程婉儿对此略有耳闻,她并非无知之人,梁山泊的政策明显与地方豪强对立,站在了文人官僚的对立面。
在程婉儿看来,朝廷大军压境,山东各地民众必将热烈欢迎王师。
程夫人听见女儿的话,也大吃一惊,转头看向门外后说道:“乖女儿,你怎么能这样想呢?你已经是他的人了,怎么还能如此忧虑?”
程婉儿答道:“但我确实很担忧,母亲,要是万一……”
“没有万一!”
程夫人立刻打断女儿的话,说:“看来你还不知道吧,你父亲刚刚得到消息,朝廷十几万大军全军覆没。”
“那所谓的九个节度使,有一个战死,剩下的都被俘虏。
领军的蔡攸抛下大军独自逃窜,跑得比兔子还快。”
“这么快就失败了?这……这……才多久啊?”程婉儿听得目瞪口呆,算了一下时间,不过半个月而已。
这……这就失败了?
震惊之下,程婉儿心中的不安顿时消散,让她大大松了一口气。
程夫人眉开眼笑地说:“你猜怎么着?你爹听说这事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和你现在一模一样。”
“爹他怎么说的?”
程婉儿听得来了兴趣。
她深知父亲的立场,虽已投靠梁山泊,但忠心不过五成,大部分还是因为她的缘故。
程夫人笑着说道:“你爹当时直叹气,说徐悟锋真是个人才,梁山泊前途不可限量啊!你觉得他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程婉儿也浅笑回应,单凭父亲这句话,她便明白他的心思已经发生了转变。
程夫人继续说道:“你爹这人,总是被书本误导得不清。
既然归顺了,就应该全心全意替女婿办事,让梁山泊发展壮大。”
“可倒好,他还装模作样,说自己身子不适,只干些闲差事,真让我气得牙痒痒。”
停顿片刻后,程夫人又道:“闺女,可别学你爹。
要是这次怀的是儿子,他那么宠你,你的地位就能稳住了。”
“可惜呀,你要是正妻就好了,说不定哪天,你还能当个皇后呢!”
程婉儿瞪大眼睛,愣愣地看着母亲。
皇后?这也能提出来?
“娘,你是不是疯了?”程婉儿忍不住开口。
“你怎么说话呢?”程夫人盯着女儿,眼神里满是疑惑,语气中透着不满,“我活这么大岁数,过的桥比你走的路多,吃的盐比你吃的米多。”
“看看你那没出息的老爹,以前还跟我嘀咕,说朝廷一来,梁山泊肯定完蛋。
结果呢?”
“朝廷大军倒是来了,可全是些草包,连个精锐都没有,一触即溃,见到我女婿就跑得飞快。”
“如今你爹也不再说了,看他刚才的表情,准是后悔得要命!闺女,读书人的嘴,靠不住,千万信不得。”
程婉儿结结巴巴地问:“怎……怎么会这样?”
程夫人说道:“自古以来,百年王朝千年世家。
纵观历史,每逢朝代更迭,那些显赫的大族世家,号称书香门第者,又做了些什么呢?”
她继续道:“无论从前朝得到了多少恩惠,一旦旧朝覆灭,他们总是第一个改换门庭,对新主歌功颂德,摇身变为辅佐新帝的重臣。”
“不必提太远的例子,就说仙源的孔家吧,自汉代起便享有世袭爵位,历经多次朝代变迁,有谁见过孔家为哪一朝殉节?”
“这就是所谓的读书人,表面一套,背地一套。
他们可以助赵氏治理天下,却无法守护江山。”
程婉儿听了,紧张得咽了口唾沫,声音微颤地问:“母亲,他真的能成就那样的功业吗?”
程夫人答道:“你夫君乃当世豪杰,放眼天下,再找不到第二个如此人物。
仅仅三年时间,他就能割据胶东,登上帝位又有何难?”
稍作停顿后,程夫人冷哼一声:“换成如今那个赵官家,能有这样的作为吗?他虽擅长吟诗作画,可惜连江山都快要保不住了!”
程婉儿听得心跳加速,呼吸也变得急促。
程夫人接着说道:“女儿,不要再胡思乱想了,今后好好侍奉于他,让他欢喜,咱们程家未来的命运,全系在你一人身上!”
程婉儿只能连连点头。
广济军一役,梁山泊轻松拿下城池,生擒了王焕和梅展,俘获大量官军。
王焕虽然愤怒,但并非因战败而恼怒,而是因为他没有随徐京、李从吉一同投降。
来到广济军之前,他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令王焕不满的是,梁山泊占据绝对优势,即使正面交锋获胜也在情理之中,可徐悟锋还动用了诡计,使他败得极为窝囊。
因此,见到徐悟锋时,王焕的脸色十分难看,而徐悟锋对此并不在意,让人将王焕与梅展押下。
王焕的态度并不让徐悟锋感到意外,倒是广济军的知州,令他有些出乎意料。
广济军的府衙内,徐悟锋端坐堂上,目光如炬。
朱樘俯身跪地,恭敬行礼:\"小人朱樘,参见大王!\"
徐悟锋注视着他,眼中闪过一丝深意。
自起兵以来,朱樘是首位主动投诚的朝廷命官,而且是进士出身,这一点尤为难得。
即便徐槐归降,也因徐和的劝说以及亲属关系才得以顺利加入。
相较之下,赵鼎、宗泽等人宁折不弯,至今仍坚守梁山。
因此,朱樘的行为显得格外特别。
徐悟锋试探性地问:\"我已派人核查,你并无恶名,即便落入我方手中,也并无性命之虞,为何如此轻易归顺?\"
朱樘低头答道:\"启禀大王,当今赵天子沉迷享乐,疏远贤臣,亲近奸佞。
他沉溺虚浮之事,荒废政务,民怨载道。
大王出身草根,心系黎民,此番举义,实乃替天行道,为民除害。”
徐悟锋听罢,不禁点头称许。
朱樘口才出众,一番话条理分明,令他印象深刻。
然而,徐悟锋心中并未完全信任此人。
在他看来,朱樘不过是走投无路才选择归附,而非出于真心。
徐悟锋思虑片刻,决定给朱樘一个看似重要却无实权的位置:\"你先暂任主簿,日后若有更合适的职位,再另行安排。”
\"多谢大王恩典!\"朱樘连声道谢,不敢稍有异议。
处理完此事,徐悟锋随即转而处理其他事务。
此次朝廷出动十五万大军前来围剿,所运载的粮草、辎重、银两以及战利品数量庞大,令徐悟锋获利颇丰。
即便这十几万大军不可能完全被俘虏,但所得依然十分丰厚。
眼下,徐悟锋对战争的兴趣愈发浓厚,每次击败朝廷大军,都能让梁山的实力显着提升。
未曾想,朱樘投降的消息传播开来,影响十分显着。
广济军中经过清洗后遗留的差役和官吏里,至少有四十人愿意加入梁山,占据了剩余人数的大半。
这一数字不容小觑,毕竟广济军不过一座城池,能有如此多的人投靠已属难得。
徐悟锋部署完毕后,又分兵攻陷濮州与单州,如今京东二路仅剩应天府和兴仁府尚未攻克。
作为大宋四京之一,应天府堪称宋室兴起之地。
赵匡胤担任殿前都点检并兼任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时,便在此地。
赵匡胤登基后,因起源于“宋州”(即现今的应天府),故将国号定为“宋”。
由于宋州古称商丘,火正阏伯居住于此,商丘被视为大火星的分野之地,宋朝自称“炎宋”。
此地为赵氏宗庙社稷所在,紧邻汴河水道,是天下的繁华之地,也是宋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同时还是重要的军事要塞。
到赵佶即位时,城中已有十六万男丁,加上外来客居者,丁口数可能接近二十万,总人口约六七十万。
赵匡胤在北宋建立后,在归德修建赵家原庙,名为圣祖殿。
宋真宗时期,将应天府升格为南jing,建造行宫正殿,取名归德殿,将圣祖殿改为鸿庆宫。
并供奉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画像于圣祖殿旁,称为神御殿或三圣殿,为赵宋的祖庙。
梁山军攻下单州后,应天府的文武官员惊恐不已。
然而,徐悟锋暂时无意攻打应天府,他担心若攻下此城,会让赵宋君臣惊慌失措,一旦逃走就麻烦了。
攻陷应天府后,无需焚毁赵家祖庙,这太过缺德,只需掠夺一番,便足以极大削弱赵宋的威望。
世人对祖先一向敬重,若连祖庙都无法守护,赵宋的颜面恐怕荡然无存。
徐悟锋计划在此期间整顿军政,落实授田政策,稳固战果,再与赵宋交涉。
凌振、汤隆、白瓦尔罕等人研发的火炮即将完成!届时若西军来袭,定让他们见识到科技的力量。
……
东京城内,当日朝议决定招安策略后,仅剩细节尚未商定。
王黼下朝回府后,派人请来赵明诚和王师中。
京东逃出的官员中,只有这两人为知州。
尽管赵佶震怒,但王师中临行前搜刮了许多金银,到东京后四处打点,因此二人仅被削职。
如此结果已算宽厚,否则以赵佶的性格,两人恐难逃贬至岭南的命运。
赵明诚先行到达,见到王黼即刻拜道:“见过恩相大人。”
王黼瞥了他一眼,问:“德甫,近来可好?”
赵明诚忙答:“恩相,小人尚好,只是……这官职……”
王黼听罢,有些失望地说道:“德甫,我很失望,贼寇刚攻城,你就弃守逃跑,还用绳索缒城而出,叫我如何评价你?”
赵明诚羞愧地低下头,结巴着说:“恩相,贼寇实在凶狠,我当时害怕……”
王黼打断他的话,说道:“罢了,我不想听借口。
你的知州职务暂时取消,我为你争取了一个新差事。”
“只要你表现优异,我保证你能官复原职,甚至晋升也并非难事。”
赵明诚闻言大喜,急忙询问:“是什么差事?小人一定全力以赴!”
王黼回答:“前往梁山泊招安!”
不久后,王师中才缓缓赶到。
得知要去梁山泊招安时,他顿时惊得双腿发软。
“恩相……梁山贼寇极为凶狠,让我们去招安,我恐怕回不来啊。”王师中已满头是汗。
王黼不满地说:“看看你们的胆量,难怪会弃城逃跑!战场上尚且不杀使者,上次陈宗善去招安,不是安全返回了吗?”
赵明诚连忙说:“恩相,这些贼寇不同往常。
而且陈太尉虽平安归来,但同行的赵鼎据说被贼寇扣押,生死未卜。”
王黼听后脸色骤变,冷笑一声:“我还在皇上面前保荐你们,没想到你们胆子如此之小!”
“很好,你们现在就离开,明天一早就去辞掉这个差事。”
见王黼动怒,王师中和赵明诚都心头发寒。
王师中赶紧说道:“恩相息怒!我们并非此意,只是担心招安可能不顺利……”
王黼冷冷地道:“你们弃城而逃,如今是戴罪之身,还有什么资格挑三拣四?要不是我替你们求情,你们的政治生涯早就结束了。”
王师中和赵明诚都有做官之心,一听这话,立刻服软。
看到两人态度转变,王黼也缓和下来,说道:“你们尽管放心,只要别惹怒贼寇,他们未必会对你们不利。”
“一旦招安成功,功劳便是你们的,皇上高兴之下,也会原谅你们失守城池的过错。”
赵明诚说道:“恩相,朝廷真的要招安梁山贼寇?这些反贼占领胶东,势头直追当年的李元昊,若朝廷下旨招安,恐怕会让贼寇更加嚣张。”
王黼摇头道:“皇上并非真心招安,这只是缓兵之计,在西军入关平定叛乱之前,先稳住这些贼寇,让他们老实点。”
王师中进言道:“这些叛军已占胶东,若无些甜头,如何能让其归顺?官家有何打算?”
王黼答道:“正在商讨,数日内或有定论。
我先告知你们,你们先回去准备。”
“是!”王师中、赵明诚答应一声后告退。
赵明诚从王黼府邸出来,思虑片刻,便往秦桧住所而去。
李清照之母王氏为前朝王珪之女,秦桧之妻亦是王珪孙女,二人实为表姐妹。
因这层关系,赵明诚回京后与秦桧结识,而秦桧早因某些事迹小有名气。
听闻赵明诚来访,秦桧热情迎接,入厅落座后笑道:“德甫兄,今日怎么有暇来此?”
赵明诚叹息一声,说道:“会之,适才我去王少宰府上,他说朝廷命我去梁山招安。”
秦桧听后一笑:“这是好事!王少宰把此事交给你,说明看重你,若成事,官复原职指日可待。”
赵明诚道:“会之,可那是梁山啊,听说那些匪徒十分凶悍。”
秦桧摇头道:“德甫,即便有风险,也无需太过担忧。
况且你之前失守城池,这次正好弥补过错。”
“我们为官者,理应尽忠报国,天下好事不会尽数落到一人头上。”
“我听说此次招安由宿太尉牵头,你只是副手,多做事少说话即可,有何危险?”
赵明诚闻言道:“若真如你所说,我就安心了。”
秦桧微微一笑:“说实话,我都想替你去。
这次招安旨在安抚叛军,若成功,必是大功一件,对仕途大有裨益。”
“会之所言极是!”
赵明诚点头,他对梁山心存畏惧,所以犹豫不决,但秦桧的话让他豁然开朗。
归根结底,赵明诚还是舍不得放弃官职。
赵明诚出身名门,怎能甘于平庸?眼见蔡京失势,他好不容易找到翻身的机会,绝不愿就此结束政治生涯。
他暗中握紧拳头,决心这次无论如何都要把握住。
看到赵明诚的神色,秦桧微微一笑。
此时秦桧刚刚步入仕途,虽已有些名气,但仍不过是个小人物。
他急需建立人脉,尽管妻族背景深厚,但他深知作为男子不应仅依赖妻子的势力,于是有意与赵明诚结交。
秦桧笑着提议道:“你此行去招安梁山泊,正好可以顺便接回你的姐姐,让她不再独居京东这块贼寇横行之地。
那里毕竟不太安全。”
满怀雄心的赵明诚听罢,顿时神情凝滞。
他其实并不愿将姐姐接回,甚至有些害怕她的归来,只盼她继续留在青州。
并非姐姐强势,而是赵明诚仕途坎坷,才学又不及姐姐,这让他总是抬不起头。
家庭地位的低下让他深感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