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攸嘲讽道:“李大人倒是深谋远虑!”
赵佶见群臣意见分歧,颇感焦虑,摆手道:“罢了,此事暂且放下,且议江南局势。”
李纲随即进言:“陛下,臣得知摩尼教每至一处,百姓闻风而动,闻鼓即至,甚者争相归附。”
“江南之乱,根源在于花石纲。
漕运关乎国计民生,然近年来因运送花石纲,漕运渐被忽视。
漕船及商船皆被强制征调。”
“朱勔等人在江南横行霸道,但凡听说谁家有珍稀之物,便不惜破坏房屋农田,挖掘祖坟,致百姓困苦不堪。”
“如今摩尼教势力日盛,臣建议停止花石纲运输,废除苏杭造作局,并罢免朱勔父子兄弟的职务。”
“此举既能安抚民心,又能削弱贼寇气势,望陛下详察!”
赵佶得知花石纲可能停运,立刻陷入迟疑。
艮岳尚未完工,若停运花石纲,工程还能否继续?
然而,赵佶内心清楚,若江南局势不稳,别说一座艮岳,整个大宋江山都有倾覆之危。
此时,宿元景、郑居中、邓洵武等人均支持李纲的建议。
虽心中不舍,但在当前形势下,赵佶硬起心肠道:“依李爱卿所言,朕即刻拟旨,终止所有与花石纲相关事务。”
“陛下英明!”朝堂上下一片附和声,赵佶却极不悦,挥手道:“暂且退朝,容朕静思片刻!王少宰、童爱卿、蔡爱卿随朕至延福宫一谈!”
“遵旨!”童贯、王黼、蔡攸齐声领命。
延福宫内,赵佶看着三人说道:“童爱卿,若由你领军征伐梁山,几月可平定?实话实说即可。”
童贯沉吟片刻,躬身答道:“官家,梁山匪患非同小可,朝廷屡次征讨无果,连十节度亦败于其手,足见其势强大。
微臣估算,至少半年方能奏效,未必能完全剿灭。”
“半年?”赵佶眉心微蹙,“即便调动西军,也要这么久?”
童贯苦笑着摇头,半年已是乐观估计,与西夏交战时,他一战往往需三五个月。
梁山拥数万兵马,非寻常草寇,半年能推进到青州已属不易。
童贯无奈道:“官家,京师十五万大军中仅五万为西军,若全为西军,臣或可确保三五个月内平定梁山。”
赵佶一时语塞,调走十五万西军,西北边防岂不成空?
思索片刻,赵佶开口道:“先前蔡攸所言,朕细思之下,若朕将公主许配于他,你觉得他会接受吗?”
王黼、蔡攸面露惊异之色,未曾料到赵佶竟有此念。
将帝姬嫁予反贼……
童贯听闻后目光微亮,随即急忙进言:“陛下,臣以为此法可行。
若再授予其一定官职爵位,或许能说服他。”
赵佶皱眉思索,问道:“若要封爵,诸位认为该封何爵?”
王黼思虑片刻道:“既不可过高,亦不可过低,微臣以为封为国公较为适宜。”
赵佶略显严肃地点点头,“如此甚好,蔡攸,朕命你前往交涉。”
蔡攸闻言大惊:“陛下,臣曾与贼寇对峙,若派我去恐惹其不满,反而误了大事。”
赵佶淡然回应:“无妨,此事你不得推脱,朕自会增派侍卫,宿元景陪你同行。”
察觉到皇帝情绪不佳,蔡攸不敢再多言,只能领命。
赵佶接着吩咐:“你即刻准备,江南形势严峻,明日清晨便出发。”
蔡攸连忙称是:“臣遵旨!”
“好了,你们退下吧!”赵佶摆手示意。
“臣告退!”三人应声离去。
待三人走远,赵佶脸色愈加阴沉。
将次女许配给贼寇,于他而言实为耻辱,但目前情势紧迫,不得不低头。
幸而赵佶诸女中,长女嘉德帝姬已婚,三女顺德帝姬早逝,余下子女尚幼,唯有次女荣德帝姬适龄。
赵金奴为赵佶正室王氏所出,与太子赵桓同母。
然而,王氏姿容 ** ,不受赵佶钟爱,这直接影响了太子赵桓的地位。
由此观之,赵佶内心深处对次女荣德帝姬的重视程度有限。
即便如此,面对当前困境,赵佶仍决定将次女嫁给徐悟锋,虽心中不愿,但也别无他法。
徐悟锋得知这一消息,立刻调动兵马,准备再次与朝廷交战。
西军是一块试金石,正好用来检验自己军队的实力。
“在这个关键时刻,赵佶又派使者前来,不知所为何来?”徐悟锋心中疑惑,目光扫向在座诸人。
许贯忠开口道:“依我看来,恐怕是因为江南局势的缘故。”
闻焕章附和道:“江南是宋廷的重要税源,如今摩尼教在江南 ** ,显而易见,朝廷君臣坐立难安。”
徐和接着说:“若没有江南的赋税,几十万西军如何维持?朝廷财政必定出现问题。
赵佶此时遣使前来,多半是为了安抚我们。”
“如此说来,赵佶是改变了主意?”
徐悟锋心中已有答案,不禁苦笑。
梁山兵马正陆续向济州聚集,准备与童贯决战,却没想到会有这样的变故。
徐悟锋稍作思忖,决定先前往济州,见见蔡攸和宿元景,听听赵佶究竟有何话说。
济州城内。
一见到蔡攸与宿元景,徐悟锋拱手笑道:“不知两位钦差驾临,可是有要事相告?”
见徐悟锋如此客气,两人皆松了一口气。
进城时,他们已注意到济州城外集结的大批兵马。
宿元景微笑道:“徐节度近来可好?此次我和蔡大人奉旨前来,是为向节度赐予封赏。”
“封赏?”徐悟锋轻笑一声,“俗话说无功不受禄,我徐某毫无建树,无缘无故得此厚赏,实在愧不敢当。”
宿元景说道:“徐节度过谦了。
之前你接受招安,与朝廷休战,避免百姓受苦,这难道不是大功一件?”
徐悟锋冷笑一声:“仅凭这点?我倒听说东京城外集结了十几万西军,恐怕是冲着梁山来的吧!”
蔡攸急切说道:“东京的确有十几万大军集结,但那是为了征讨摩尼教,徐节度切勿误解。”
徐悟锋问道:“朝廷真的要征讨摩尼教?”
蔡攸肯定地说:“千真万确!”
宿元景在一旁听着,暗暗摇头,心想这种谈判方式实在少见。
徐悟锋微笑道:“我明白了!赵官家派你们前来,是担心朝廷攻打摩尼教时,我们梁山泊也会趁势而起吧?”
蔡攸干咳一声,宿元景却接口说道:“徐节度一向以仁义闻名,希望您能以天下苍生为念,切勿轻易动武,否则天下动荡,遭殃的还是百姓!”
徐悟锋冷哼一声,“以天下苍生为念?那当初天子推行花石纲、括田法时,是否也曾如此想过?”
宿元景急切地说:“天子已停止花石纲,罢免了朱勔父子,相信不久后朝局定会焕然一新。”
徐悟锋淡然一笑,问:“不知赵官家此次准备了什么封赏?”
宿元景答道:“陛下旨意,封徐节度为梁国公,统领京东两路军政事务,并赐予仪仗、珍宝及若干侍女。
圣旨在此,请国公过目。”
话音未落,宿元景便让随从呈上圣旨,徐悟锋接过一看,随即笑道:“既如此,两位一路辛苦,先去驿馆歇息,晚些我设宴为二位接风。”
见徐悟锋下逐客令,宿元景急忙说道:“国公稍等,老夫还有一事相商。”
徐悟锋道:“宿太尉还有何事?”
宿元景略一思索,直截了当地说:“国公应该清楚,如今田虎盘踞河东,王庆祸乱京西,此二人均为当世大患。”
“但朝廷眼下兵力不足,无暇顾及这两处叛乱。
官家得知梁山实力雄厚,希望能请国公率军助朝廷一臂之力?”
“叫我出征?”
徐悟锋微微错愕,怀疑自己听错了,说道:“赵官家凭什么认为我会听命去围剿田虎、王庆?仅仅一个国公之位?”
蔡攸接口道:“若仅是国公之位不够,官家愿再加一位帝姬如何?”
徐悟锋更加惊讶:“帝姬?这又是何意?”
宿元景解释道:“官家有意将荣德帝姬许配给国公,结为翁婿关系,以此表明诚意,希望国公三思。”
徐悟锋笑着说道:“赵官家行事倒是有趣,之前我主动请缨却被回绝,如今却亲自送来机会,实在令人忍俊不禁。”
宿元景忍不住提醒道:“徐国公,请勿妄议圣上。”
徐悟锋轻哼一声,道:“行了!你们先去驿馆稍作休整,这件事容我好好想想。”
见徐悟锋并未立即回绝,宿元景心中燃起希望,随即说道:“既然如此,老夫便静候徐国公佳音。”
待宿元景与蔡攸离去后,徐悟锋唤来许贯忠等人,问道:“赵佶封我为梁国公,还打算将女儿嫁给我,更命我去征讨田虎、王庆,诸位怎么看?”
众人皆感震惊,许贯忠道:“如此看来,朝廷似乎不再计划进攻我们梁山,而是准备先对付方腊?”
徐悟锋点头称是:“从宿元景的话语中可以看出,赵佶确有此意,我们之前的推测并无偏差。”
萧嘉穗沉思片刻,开口道:“这表明赵宋气数已尽,连平定田虎、王庆的兵力都无法调配。”
大宋并非全无兵力,只是多数不堪一击,而能作战的西军又难以调动。
若非西夏存在,赵佶或许能够调动西军。
然而换个角度想,没有西夏作为练兵场,西军恐怕也与普通禁军相差无几。
闻焕章思索良久,说道:“依我看,节帅不妨先应允朝廷的要求,至于爵位和帝姬,这些暂且不论,朝廷总该提供些粮草军饷吧。”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徐悟锋略作权衡,继续说道:“倘若我们答应朝廷,也可借此让其放松警惕。
等童贯率军南下,我们若是北取河北,或是南攻淮南,谁又能阻挡?”
在场众人听后,无不深以为然。
徐悟锋稍作停顿,又问:“若是乘此机会,直取东京城,诸位认为有几分胜算?”
众人齐齐倒吸一口凉气,徐悟锋的野心竟如此之大。
一旦攻陷东京城,岂不是可以一举掌控赵宋皇族?
到那时,宋室失势,天下英雄必会竞相争夺,田虎、王庆之流,又怎能与梁山相比?
许贯忠略作沉思,开口道:“咱们既有飞石炮,又配火炮,我认为可以一试。
只是担心西军得知消息后入关勤王。”
在他看来,东京乃坚固之城,即便拥有飞石炮与火炮,短时间内恐难攻破。
一旦西军入关勤王,形势便不可控。
徐悟锋回应道:“此点无须忧虑。
圣上命我去征讨田虎,我们可借此机会抢先拿下潼关,断绝其东进援京之路。”
靖康年间,金兵首次围攻东京时,因完颜宗翰久攻不下太原,种师道所率十万西军得以顺利抵达开封。
待到二次围攻,太原失守,完颜娄室率军南下,封锁潼关,使东京陷入孤立。
徐悟锋本就有攻取东京之意,如今赵佶让他讨伐田虎、王庆,无疑提供了绝佳时机。
加之飞石炮与火炮相助,他对成功抱有相当信心。
听闻徐悟锋之言,在场众人皆精神振奋,思绪随之活跃。
当晚,徐悟锋的众位谋士商议至深夜方散,初步制定了攻打东京的计划。
次日清晨,徐悟锋再度召见宿元景和蔡攸。
甫一见面,宿元景便急切发问:“不知徐国公对此次行动有何考量?”
徐悟锋吞吞吐吐地答道:“朝廷让我征讨田虎、王庆,昨夜与幕僚商议后,此事似乎有些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