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浪书院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周逸群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共产主义的坚强战士。他早年从事青年宣传工作和领导中国青年军人运动,卓着功劳;他与贺龙同志率领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参加了北伐战争和伟大的“八一”南昌起义。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他与贺龙同志亲密合作,共同努力,创建和领导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创建和领导了洪湖赤卫队。1931年5月,他在粉碎敌人“围剿”,保卫洪湖苏区的英勇斗争中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青少年时代的进步思想

周逸群,学名立凤,贵州省铜仁县城关镇人,1898年7月23日诞生在铜仁城关大公馆路(现共同路十三号)一个“小康之家”。因父母早逝,从小就开始了独立的生活。

少年时代的逸群,从小聪慧,族叔周自炳先生很喜欢他,教他识字、读书。1905年,进入周自炳先生等人创办的城南小学学习。他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从不打闹,经常独立一旁,抄着双手,思考和消化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每期学业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逸群不仅勤奋好学,成绩优异,而且关心时局,爱憎分明。当时,铜仁有个外号叫“铁算盘”的财主郭铁珊,残酷地剥削帮工,激起了他心中的忿忿不平。于是他邀约同学编出顺口溜,讽刺郭铁珊的丑恶嘴脸。

二十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侵华日益加深,在进行政治、经济侵略的同时,在思想上利用信仰和侵华作为侵华工具,腐蚀中国人民。辛亥革命后不久,美帝国主义在铜仁设立了“福音堂”,他们披着教士的外衣,扯起慈善事业的招牌,进行侵略活动。逸群目睹洋人在自己家园横行霸道,蹂躏祖国大好河山,激起了他无比的愤怒。一次,他带领几个同学来到中南门“福音堂”门前,用石头砸烂了福音堂的玻璃窗。表现了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大无畏精神。

1914年,逸群进入贵阳南明学校中学部第十期学习。在四年中学学习期间,他认真攻读,特别刻苦钻研中国历史。入学的第一学期,他写的一篇作文《诸葛亮辅汉于蜀论》被选为全校优秀文章,登于校刊《南明杂志》第一期上。发表在校刊上的还有《明太祖以布衣起兵论》等文,都受到师生们的好评。他关心时局的发展,向民众宣传反袁(世凯)斗争的胜利,对贵州政情有充分的了解。

逸群中学毕业后,于1918年春天回到故乡铜仁。这时正值铜仁教育会成立,周自炳先生为教育会长,逸群充任教育会会计。他忠于职守,办事认真,待人非常诚挚;遇事又敢作敢为,受到同事们的爱护和尊敬。这期间,他经常参加从事教育多年的族叔周自炳、周自谦先生对时局的家庭讨论。例如怎样拯救中国的问题,逸群在族叔的启发和教育下,大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一次,他跋涉到离城三十多里的大溪沟,与佃耕老农促膝谈心,了解农民的生活状况,同情他们的处境,批判吃人的封建土地制度,决心把家里的田产无偿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

1919年3月,逸群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离开了灾难深重的祖国,东渡日本留学,入东京庆应大学攻读经济学。

当时,由于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成功,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日本,逸群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他在给家里的信中,告诉了人类出现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国家的喜讯,并且谈到:要想达到我国人民向往的大同世界,即实现共产主义,就必须彻底粉碎资产阶级体系,建立坚强的无产阶级体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走苏俄之道路……。

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1919年北京爆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这一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也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留日学生的爱国运动。逸群加入了留日学生会,积极带领中国留学生为保障学习和基本生活条件而斗争。一次,国内由于军阀混战,中止了留日学生生活费达数月之久,使同学们陷于困境。学生会选出逸群等十几个代表,到中国驻日公使馆,要求解决生活问题。经过说理斗争,迫使公使胡维德接受条件,答应借款解决,斗争取得胜利。

1922年2月,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帝国主义勾结英、法、日、意、比、荷、葡和中国北洋军阀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九国公约”。宣称:“各国在华工商业机会均等”和“中国门户开放”的侵略政策,以实现瓜分中国的目的。“九国公约”一出笼,就遭到了世界公正舆论的谴责和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中国留日学生立即召开大会,声讨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罪行,反对华盛顿会议。逸群废寝忘食,积极投入这一反帝爱国运动。会后,他被选为留日学生回国请愿代表团的成员,受留日学生的委托,回到祖国,在上海、北京等地进行了广泛宣传。不久,他又回到日本。

这时,初步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周逸群,在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下,立志投身中国革命的愿望非常迫切。于是他同在日本士官学校就读的贵州籍青年毛景周商量,决定回国从事革命的武装斗争。

1923年春,当毛景周在士官学校毕业时,逸群断然放弃了学习,两人一起离开日本回到祖国。在上海,又进一步研究了到湘黔边一带去拉队伍的行动方针。这里“天高皇帝远”,都是地方军阀把持,如湖南凤凰的陈渠珍,就是赫赫有名的“湘西王”,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军阀之间互相火并,家乡铜仁连年发生战争,人民群众长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逸群等来到湘黔边进行一系列兵运的联络工作,经过大半年的尝试,最后终于没有成功。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党的直接领导,加之当时湘黔边地区党和群众的基础非常薄弱,没有把工农群众发动起来,开展革命武装斗争的条件极不成熟。逸群在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必须宣传革命以唤起民众,才能实现武装斗争的目的。从此,他着书立说,进行革命的宣传工作。

在上海创办《贵州青年》

1924年初,逸群重返上海。当时,我国蓬勃发展的新文化运动的大好形势,对于从事革命宣传,唤起民众,进行革命武装斗争的事业极为有利。逸群开始在《新建设》上发表文章。其中刊于第一卷第五期的《革命与统一》一文,以充分的史实,论证了“革命”与“统一”的辨证关系,指出:“军阀就是中国统一的障碍物”,“中国若不用革命的手段,把反革命派的势力根本铲除,中国不会实现真正的统一”,“而且为要防制反革命派,革命以后,必要有相当的时间,由革命派专政”,这样,“民主国家,才能实现,才能有真正的统一可言”。此文与发表在同一期上的恽代英《中国革命的基本势力》、肖楚女《教育与革命》等文章紧密配合,对当时的革命形势产生了一定影响。接着,在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的启发下,他联合了在上海的贵州进步青年李侠公等,组织“贵州青年社”,并创办《贵州青年》旬刊。5月,正式发表创刊宣言。《宣言》说:

我们对于政治,主张:1促进真实的民主政治实现;2唤起民众底阶级的自觉,以与权力阶级对抗;3不持狭隘的地方主义,在解决贵州问题时,并企图解决国家问题。社会方面,主张:1打破一切的不平等的制度;2唤醒青年向上精神,使之自拔于黑暗社会;3促进“互助”、“团结”的美德,以训练团结生活。文化方面,主张:1积极灌输新思想,以唤起青年底知识欲;2改造因袭的人生观,使一般人得着“人的生活”;3铲除一切占据思想界底旧权威的黑暗势力;4促醒教育根本的注意点……。

逸群主办《贵州青年》,精力旺盛,特别具有埋头苦干精神。从采访、搜集素材到拟稿、编排、校对等工作,他都亲自动手。由于发行量有限,经费比较困难,除少量捐助外,大都靠逸群从家里寄钱来解决。而他自己却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

对当时全国的形势,尤其对西南的政局,逸群有深刻的了解和敏锐的洞察力。在创刊号上,他以“黔铁”笔名撰写的《贵州问题的先决问题》一文,肯定了贵州在全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贵州人切不可以因为恨唐继尧滇军而走错路,去欢迎直系势力袁祖铭回黔驱滇。因为贵州“实在是屹立西南,始终和北洋军阀对抗,为着民国奋斗的”,“今天西南尚在继续护法事业联合努力革命的程期中,贵州既和西南各省有不可分割的历史关系”,故贵州人今日是不能让“任何反势力侵入,将它原有的个性摧残,使它的地位和精神,从此与它的环境永陷于矛盾和冲突的悲境”。

在《贵州青年》第六期上,逸群发表的《精神附北与实质附北》论文,影响很大。文章以铁的事实,精辟地分析,揭露了西南军阀投靠北洋军阀的罪行。阐述了刘湘、赵恒惕代表精神附北派和刘存厚、袁祖铭代表实质附北派的具体表现。指出:“精神附北与实质附北,性质虽异,而同为附北。我们既站在民主主义旗帜下说话,自然应该一律加以攻击。”文章结论写道:“对于实质附北的袁祖铭,由种种地方证明,实在是绝望。对袁个人,虽然绝望,对黔军全体,仍抱着无穷希望。但是在他们未驱逐附北的袁祖铭,与西南民主派合作移师声讨曹、吴及服从革命领袖孙中山先生之命令之前,我们仍然是毫无疑义地攻击他们的附北行为。”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北洋军阀政府和西南军阀的极度恐慌。他们为压制革命舆论,指使贵州的爪牙给《贵州青年》投匿名信,信中画了一枝手枪,进行无耻的威胁和恫吓。逸群面对敌人的卑劣行径,仍坚定不移地继续战斗。

逸群发表在《贵州青年》上的还有《贵州青年对贵州政治应有的主张》、《三民主义与贵州》、《军人的头脑》等,这些文章像利剑般地刺向封建军阀,对西南的政局以深刻的影响,促使黔军进步官兵后来倒袁北伐。同时,也启发了广大进步青年的政治觉悟。《贵州青年》成为当时唤醒贵州青年,向着黑暗势力冲锋陷阵的革命号角!

《贵州青年》一问世,就得到了《中国青年》主办人之一的肖楚女的重视和支持。他在《中国青年》第三十六期“新刊批评”栏内,向全国广大青年介绍和推荐《贵州青年》,指出“是贵州人为了要求贵州前途底光明而办的”,并撰文对逸群《贵州问题的先决问题》一文给予高度评价,称赞说:“这是一个何等周到的政治见解,何等远虑的革命态度!”

逸群在与肖楚女、恽代英等同志的接触和交往中,建立了亲密的革命友谊,进一步靠拢了中国共产党。1924年秋,逸群到广州黄埔军校后不久,经鲁易和吴明(陈公培)的介绍,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在党的领导下,他积极从事党的宣传工作和中国青年军人运动的组织工作,将全部精力和智慧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在黄埔军校的革命活动

1924年1月,孙中山先生召开国民党“一大”,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开始第一次国共合作。5月,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于广州黄埔创办了“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中国共产党从全国各地派了许多优秀党员、团员和先进农工青年到该校工作和学习。

这年秋天,周逸群怀着要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进行革命的武装斗争的信念,投笔从戎,立即奔赴大革命的策源地广州。他从上海来到广州,见到了先期到达黄埔军校的李侠公,旧友重逢,畅叙情谊,逸群欣然命笔写下了一首七绝诗,表达他坚强的革命决心:

废书学剑走羊城,

只为黎元苦匪兵。

斩伐相争廿四史,

岂无白刃可亡秦?!

10月,逸群进入黄埔军校第二期辎重队学习。首先结识了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并开始了革命的亲密合作。这时,党在黄埔军校的组织是中共黄埔军校特别支部,在第一期学生结业以后,党的特别支部进行了改选,组成新的特别支部。恩来与逸群俩同时担任了特别支部宣传干事。逸群一方面认真攻读革命理论,刻苦钻研军事技术;一方面积极从事党的宣传和青年军人运动的组织工作。

为了把黄埔军校的进步青年军人团结在党的周围,逸群与蒋先云、李劳工等共产党员于1924年底成立“火星社”。它是黄埔军校成立初期党的秘密革命团体,是效法列宁创办《火星报》而定名的。参加的成员是学生中的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和进步学生。逸群通过“火星社”,宣传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团结进步力量,开展革命活动,做了大量工作,在军校学生中影响很大。1925年初,军校国民党特别党部进行第二届选举,“火星社”发动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参加竞选活动,结果逸群当选为执行委员,并担任常务委员,主持日常工作。身为校长的蒋介石因落选而狼狈不堪。

逸群来到黄埔军校,没有赶上开学典礼。听说孙中山先生主持了黄埔军校开学典礼并作了重要讲话。他讲到关于国共两党紧密合作,坚持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实现民主革命而奋斗的主张。逸群深以不得见到和聆听中山先生的讲话为憾事,于是他和李侠公联名写信给中山先生,表达殷切求见的心情。几天后,中山先生在大元帅府召见了他们。中山先生首先赞许逸群和侠公投奔广州参加革命的行动,特别是对逸群在日本庆应大学学习后又来当“武学生”给予很大的鼓励。接着,谈到创办黄埔军校,建立革命军的道理,以及实行国民党改组的原由,痛斥了顽抗改组、反对三大政策的国民党右派。逸群平常沉默寡言,那天,他胸有成竹地向孙中山先生提出许多问题,其中提出:“中山先生决心北伐,目前北洋军阀投靠帝国主义,势力大,革命军能够战胜吗?!”所先生不作答,反问逸群:“你说说?”逸群说:“光靠革命军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联合工农的力量,武装工农,才能取得胜利。”他滔滔不绝的讲话使中山先生连连点头,表示赞赏。谈话进行了一个多小时。最后,孙先生对他们说:“你们这些青年娃娃,不要以为我是大元帅,你们的前途是很远大的嘛!”“希望寄托在你们青年身上!”

在中共黄埔特别支部领导下,为进一步加强党在革命青年军人中的团结,以“火星社”为基础,开始筹建更广泛的革命青年军人组织“青年军人代表会”,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活动,1925年2月1日,正式成立了“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简称“青军会”),逸群是负责人之一。“青军会”的任务是“领导一切被压迫的民众,向一切帝国主义和一切军阀进攻;深入一切军人群众,告诉他们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他们所受的痛苦;努力同农工群众联合,结成农工的严密的联合战线。以建设一个统一的坚固的国民革命政府,和有革命纪律的革命军”,“把中国从帝国主义和军阀双重压迫之下解放出来”为宗旨。1925年9月,第二期结业后,党派逸群担任“青军会”主席,专职从事青年军人的组织领导工作。

以党团员为骨干的青军会,开始只是在军校内发展会员,由于形势发展的需要,逐步扩大到驻粤的湘军讲武堂、滇军干校教导团、粤军宪兵营、鄂军讲武堂和部分海军中,并迅速扩大到全国各地。例如,在四川工作的旷继勋曾派钟克容前往广州“青军会”联络,成立了“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四川分会”。仅八个月的时间,会员就发展到二万多人。成为当时革命青年军人中唯一有影响的革命团体。

青军会成立后,立即投入了反帝、反军阀和巩固发展广东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在逸群等的主持下,制定了《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简章》,先后创办了《青年军人》、《中国军人》、《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周刊》及《兵友必读》等刊物及小册子。这些革命刊物,成为党在宣传革命的统一战线、团结革命青年军人、打击敌人的重要宣传阵地。逸群紧密配合形势和任务,撰写了一些重要文章,发表在这些刊物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第一次东征战役中,逸群及时组织青军会会员参加战斗。他针对革命军人中反映出来的一些思想问题,在《青年军人》第五期上发表了《说牺牲》一文,阐述了东征的意义和如何正确理解牺牲精神。他说:“我们革命,是为要解放我们被压迫的民族,实现我们的主义,不是有意拿我们的头颅,去换什么‘烈士’的头衔的。”因此,“我们只看他是否恪守党的纪律,能否尽忠他的职务便可以知道他有无牺牲精神。”同时,青军会紧密配合军事进攻,组织政治宣传队,印发“青年军人联合会东征宣言”五万份,其他传单数十万份,宣传东征的意义和目的,鼓舞士兵英勇杀敌,动员各界群众支援东征,打倒军阀陈炯明,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在平定杨(希闵)、刘(震寰)的叛乱中,逸群组织青军会向滇桂军士兵广泛散发《兵友必读》小册子,号召不为杨、刘利用,以免危害革命政府,并命令滇桂军中的青军会会员立即脱离叛军。这样,在青军会的强大政治宣传攻势配合下,叛军仅在一星期内就土崩瓦解。

五卅运动爆发,中国工人阶级充分显示了自己的革命力量。6月2日,青军会在广州与各界群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声援上海工人阶级的革命行动。逸群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了“五卅”及省港大罢工,满腔热情地赞颂了工人阶级的英雄业绩。他说:“中国现时之民族革命运动,以‘五卅’事件而充分证明劳动者的特殊势力,其不妥协精神,实远在各阶级之上。”并且指出:“中国民族革命之成功,必在打倒一切帝国主义之后,而打倒一切帝国主义,惟有中国的劳动阶级,有此决心,有此力量。”中国的革命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个结论的正确性。同时,在纪念“五七”国耻日的时候,逸群发表文章,用大量事实,揭露帝国主义与中国军阀相勾结,妄图瓜分中国的罪恶阴谋;唤醒全国民众,“我们若想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民族独立,以后永远消灭国耻,首先就要肃清为帝国主义所利用的工具——军阀!”这就为国民革命军的北伐作了舆论上的准备。

在孙中山先生逝世后的一年中,青军会在党的统一战线正确方针指引下,与工农运动紧密结合,取得了一系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推动了革命向前发展。逸群以精辟的语言,高度概括了这一历史功绩。他说:“中国青年军人运动,在总理逝世后的一年来的成绩,最重要的能使军人打破地方主义而从事全国军人的联合,进而谋工农兵的大联合。……现在青军会已能领导全中国的革命军人,无形中是中国青年军人运动的中心,我们要使革命势力发展到全国,则青年军人运动当与青年工农运动一样重视,因为他们三种群众,都是最受压迫而最能革命的。”当时称为“广州三杰”之一的张秋人也热情称赞青军会“开中国军人的新纪元”。恽代英对青军会也寄予了深切的期望,希望全国热心于军事运动的青年以他们为榜样,“把党与主义公开的或是秘密地输入军队中间去”,那么全国的军队“都可以变成象广州一样的革命军”。

青军会的革命活动引起了国民党右派的敌视。蒋介石在黄埔军校的爪牙王柏龄、缪斌、杨引之等一伙,经过反革命的策划后组织了一个所谓的“孙文主义学会”。他们以宣传孙中山学说为幌子,宣扬戴季陶的《孙文主义的哲学基础》,与黄埔军校的“西山会议派”分子互相勾结,用种种卑劣手段打击共产党员,偷窃共产党人文件,肆意攻击青军会,蓄意挑起事端,迫害青军会领导人。逸群面对现实,坚定地领导青军会与孙文主义学会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一天,孙文主义学会分子潘佑强、杨引之等人在广东中山大学遇到青军会一位负责人,即辱骂不休,并施以毒打,结果他们自己亦遭到了回击。经青军会的揭露,潘、杨两人在广州臭不可闻。1926年1月的一天,在中共两广区委的领导下,周逸群于广州大佛寺主持召开“西南革命同志会”。会前,得知孙文主义学会反动分子组织暗杀队,要破坏这个大会。逸群立即向区委汇报了这一情况,并作了充分准备,参加大会的负责同志都带上短枪,大会按时召开。以假面目出现的国民党右派何应钦应邀出席了大会,在主席台就座。但不等会开完,他就借口有事溜走了。紧接着,孙文主义学会分子开始捣乱会场,何应钦的走卒、流氓王惠生跳出来叫喊:“这个会是共产党操纵的,大家不能听他们指挥,清除共产党!”并趁混乱之际,向主席台上的逸群开枪射击。逸群沉着应战,指挥青军会保卫人员进行反击。这些反动分子见有准备,不得不逃之夭夭。孙文主义学会分子杀害青军会领导人周逸群未能得逞,于是,他们又利用反动文人,从政治上进行恶毒攻击,说什么“周逸群、张其雄实为周恩来手下最得力之……两将”,充分表现了孙文主义学会的反动性。

在孙文主义学会反动分子枪击周逸群的时候,蒋介石却玩弄反革命的两面派手法,对逸群等共产党员进行拉拢和收买。一天,他特别邀请逸群和蒋先云到他家作客。席间假心假意地询问逸群家庭情况,需要什么等等,并说有困难一定帮助解决,妄图用金钱、物资进行收买,当即被逸群义正词严地拒绝了,使蒋介石的阴谋未能得逞。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一手制造了反革命的“中山舰事件”。孙文主义学会分子在这一事件中充当了蒋介石的御用工具。“中山舰事件”后,蒋介石借口青军会与孙文主义学会的斗争有违“亲爱、精诚”的校训,下令解散了这两个组织。不久,蒋介石组织了一个直接在他卵翼之下的“黄埔同学会”。“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于1926年4月15日发表宣言,宣布解散。

“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完成了党赋予的历史使命之后,党派逸群参加国民革命军政治训练部工作,担任中校宣传科长。他积极协助周恩来为国民革命军出征北伐,做了大量的宣传准备工作。为此,国民党反共文人惊呼“张其雄、周逸群两人,把持政治训练部,……以致政治工作全部赤化。”

周逸群在广州时,经常把党中央主办的《向导》、团中央主办的《中国青年》、黄埔军校的《中国军人》、《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简章》以及介绍广东革命形势的信件,陆续寄给贵州铜仁等地亲友,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和革命道理。当时,贺龙率部驻扎在铜仁,读到了这些刊物和信件。后来贺龙回忆说:“这对于我是第二次思想上的推动。”1926年5月,贺龙率部由铜仁开始出征北伐,黔东、黔东南等地的进步青年参加贺龙部队达两千多人。

方浪书院推荐阅读:史上最强练气期方羽上唐小柔无敌小兵三国行这个书生不能惹名门医女我的谍战岁月三国:我吕布一口真气可灭万军开局十选三,召唤十神将称霸异世极限保卫捡到一只始皇帝帝国雄心穷不拉几的李二大唐双穿:小兕子是我的!大康:皇帝老儿非要我当驸马晚唐余晖史上最强庶子在下首席谋士,只是有点缺德大乾憨婿从我的团长开始抗日砍不平三国江东霸主扛着AK闯大明悠闲王爷,太子的一生之敌召唤系统:从土匪开始称霸天下大秦:殿下,天凉加件衣服吧都穿越了,谁还娶公主啊?造反!宋晋府录天下兴亡红楼之万人之上大明:舞弄乾坤三国:东归志!渣男娶平妻?那就把婆家搬空了吧帝王战场:我朱厚照,就喜欢横推锦衣状元朱浩三国我为尊刘大耳的春天至尊神医之帝君要下嫁重生南宋,泼皮称帝传红楼:从今以后,我就是贾琏枌榆草木长朱元璋:咱大孙有帝王之姿从勃兰登堡到神圣罗马帝国天命玄鸟,华夏始焉惜芳时帝王霸宠:爱妃哪里逃!仙人只想躺着震惊,我居然穿越成了大唐小地主我是科技之王穿越之直播大唐包青天之奇案新妖孽兵王盛宠娇妃大文豪
方浪书院搜藏榜:抗日之铁血狂兵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万历四十八年疯鼠篮坛传奇崛起人在大隋,开局曝光穿越者身份皇帝直播间刺明大明:我真的不是皇长孙南明日不落穿越之我在流放中逆袭瀚海唐儿归吕布有扇穿越门劫貂蝉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篡儒大明:我朱雄英来了盛宠医妃刷视频给老祖宗们看新时代大明:朱元璋是我干爹恶明三造大汉,蜀之汗马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毕业后,忽悠大家去当雇佣兵凡尘如梦三国:我可以编辑剧本三国群雄乱舞大明:我的母亲把朱标揍惨了逼我去和亲,国库空了你哭啥?大宋河山三国:开局黄巾渠帅,阵斩关羽从靖康开始开局退婚后女帝要我做夫君藏武魂穿林冲,我化身杀神杀穿水浒汉鼎王妃想和离,王爷却是穿越人光荣使命1937我死后,给老朱直播大明烽烟再起德意志涅盘穿越之权御天下三国之汉室再兴弃妃种田:病娇王爷倾城宠替嫁之农门福妻特种兵之开局震惊唐心怡三国大曹贼,开局拯救杜夫人三国之开局偷袭孙策我真没想当阁老双穿门:被迫给女帝打工的那些年质子为王
方浪书院最新小说:永乐入梦我教我自己当皇帝穿越东齐,从匪窝杀奔庙堂苟活乱世,从深山打猎到问鼎中原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大明镇国公:从燕王护卫到摄政王大宋:开局金军围城,宰相辞职不良人之大唐麒麟侯大宋:朕的专利战横扫1126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幸福生活从穿越开始我李承乾,在大唐和李二斗智斗勇命理探源【译注】带着基地闯三国边军悍卒:开局被女将军盯上了大明:我崇祯,左手枪右手炮王伦逆天改命称帝谁主噬心穿越古代我的空间有军火:请卸甲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科举:我的过目不忘太招祸!这破系统非要我当皇帝史上第一祸害从边陲小将到帝国战神大明:人在洪武,复活常遇春物流之王之再续前缘水煮大明开局逼我替兄参军,拒绝后打猎养妻!穿越大秦:红颜助国兴大明锦官梦乾元盛世系统状元一心打猎,皇帝三顾茅庐我在大明洪武当神仙铁血龙骧:从将门遗孤到开国圣主龙吟三国秦世风云录乱世猛卒穿越战国我靠杀敌称霸天下大唐逆子:开局打断青雀的腿!原始蛮荒部落生存记我在古代当镇令混在民国当军阀我要多娶姨太太三国:曹营第一扛把子天娇:铁木真崛起与大元帝国前传穿越饥寒小破屋,系统非让我振兴宗门锦衣卫:陛下,何故谋反!假少爷回村后,成京城第一状元郎特种驸马:大唐迷雾之迷穿越商朝,为了人族而战东汉末年:我携百科平天下暖房丫环,建社团当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