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六十四周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六周年的喜庆时刻,铜仁地区党史资料丛书《黔东英烈传》第一集应运而生,它宛如一份承载着敬意与怀念的珍贵礼物,郑重地奉献给每一位心怀家国、铭记历史的同志。
新中国的成立,无疑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在漫长的岁月里,中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踏上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征程。无数优秀儿女挺身而出,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以生命为代价,为新中国的诞生铺就了一条血与火的道路。在那烽火连天的战场,在那暗潮涌动的地下斗争,在那艰苦的建设一线,他们的身影从未缺席。他们所展现出的共产主义坚定信念,如同一座巍峨的灯塔,在茫茫黑暗中指引着前进的方向;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让他们在面对枪林弹雨、生死考验时,毫无畏惧,勇往直前;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即便身处绝境,也能让他们保持对胜利的憧憬和对未来的希望;而革命的胆略与智慧,则使他们在复杂多变的局势中,一次次化险为夷,赢得胜利。这些精神品质,是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如同璀璨的星辰,镶嵌在历史的天空中,熠熠生辉。
我们从事党史资料征研工作,为这些英烈立传,不仅仅是记录他们的生平事迹与斗争经历,更是将他们的英雄业绩铭刻在革命的光辉史册之上。这一举措意义重大而深远。通过这些真实而生动的记录,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全面地了解党的历史,深刻认识到党的发展历程中所经历的艰难险阻与取得的伟大成就。同时,也能科学地总结革命的历史经验,从过去的成功与失败中汲取智慧,为我们当下和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宝贵的借鉴。这些英烈的精神,更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强大力量源泉。正如邓小平同志所强调的:“用革命的事迹教育我们的子孙后代:象我们前辈那样,象我们的先烈那样,永远当一个革命者,永远当一个为人民大众的集体事业服务的社会主义者,永远当一个共产主义者。”他们的精神,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永不止步。
黔东地区,无疑是一片具有深厚革命光荣历史的红色热土。这里的各族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斗争经验,展现出了坚韧不拔、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
早在大革命时期,黔东人民便紧跟时代的步伐,在贺龙、周逸群等革命先驱的引领下,积极投身革命浪潮。他们怀着满腔的热血与对光明的渴望,参加了北伐战争,在广阔的战场上,为了推翻反动统治、实现民族独立而浴血奋战。随后,他们又义无反顾地参与到举世闻名的八一南昌起义中,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为中国革命的新征程揭开了序幕。这一时期,黔东人民的革命热情如星星之火,在这片土地上悄然燃起,为后续的革命斗争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进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贺龙、关向应、夏曦等同志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来到了沿河、印江、德江、松桃等县。红军与当地人民紧密团结,携手并肩,共同创建了黔东革命根据地。这是在云贵高原上树立起的第一面红色政权的旗帜,它象征着人民当家作主的希望,也为革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支撑。紧接着,任弼时、肖克、王震等同志率领的红六军团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抵达黔东。苏区人民以无比的热情和坚定的行动,迎接红二、六军团在印江木黄的胜利会师。这一会师,不仅壮大了红军的力量,更为红军长征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而在红二、六军团撤离黔东后,苏区人民在特委段苏权同志的领导下,与黔东独立师一起,顽强地坚持根据地斗争。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为红军的发展、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形成以及策应中央红军长征,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积极贡献。
1936年元月,红二、六军团长征再次经过玉屏、铜仁、江口、石阡等县。黔东人民怀着深厚的情谊,如同迎接久别的亲人一般,为红军提供了各种支持与帮助,使得红军能够顺利北上抗日。这份军民鱼水情,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了一段感人至深的佳话。
在八年抗日战争和四年解放战争期间,党在思南、德江、松桃等县先后建立了地下组织。这些地下党组织犹如黑暗中的火种,领导着各族同胞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他们通过宣传抗日思想、组织群众集会、开展游击斗争等多种方式,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凝聚起了强大的抗日力量。革命的火种在黔东各县迅速蔓延,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此后,地下党组织及领导下的游击武装与人民解放军紧密配合,他们在战场上相互支援、协同作战,为黔东的解放谱写了一曲曲激昂慷慨的战歌。在这场伟大的解放事业中,无数黔东儿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换来了黔东地区的新生,也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黔东地区历次的革命斗争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优秀人物。他们以坚定的信念、无畏的勇气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书写了属于自己的壮丽篇章。
周逸群烈士,作为贵州青年运动的先驱、中国青年军人运动的领导者,在革命的早期,他便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组织能力,积极传播革命思想,培养了大批革命骨干。他更是八一南昌起义的组织和军事指挥者之一,在起义的关键时刻,他运筹帷幄,为起义的成功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后,他投身湘鄂西地区,成为湘鄂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他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不断探索革命的道路,为湘鄂西地区的革命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
旷继勋烈士,为创建红六军、红四军、红二十五军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在军事指挥上有着非凡的才能,带领着红军队伍在战场上屡建奇功。同时,他为开拓鄂豫皖和川陕革命根据地也立下了不朽功勋。在不同的革命根据地,他都积极推动土地革命,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赢得了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爱戴。
肖次瞻烈士和熊大瀛烈士,作为思南地下党的创始人,他们在黑暗的岁月里,秘密开展党的工作。他们深入群众,宣传党的主张,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为思南地区的革命斗争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他们在极其危险的环境中,与敌人展开了机智勇敢的斗争,为革命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切。
李光庭烈士,作为中共贵州省工委军事小组负责人,他肩负着重要的军事领导责任。在复杂的斗争形势下,他精心策划、组织军事行动,为保存和发展革命武装力量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智慧和勇气,在一次次的战斗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王光泽烈士,在红军苏区的斗争中,面对敌人的残酷围剿,他毫不退缩,始终坚守在战斗的第一线。他带领着红军战士与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为保卫苏区、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最终壮烈牺牲。他的英勇事迹,成为了红军精神的生动写照。
还有那些在抗日前线英勇献身的炳焜烈士等众多英烈,他们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抵御外敌的钢铁长城。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奋勇杀敌,为了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独立,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此外,朱亚、董啸嵋等同志,他们在黔东解放以及铜仁地区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同样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为了地区的发展、人民的幸福,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黔东英烈传》第一集,精心介绍了这十八位烈士和党史人物的光辉事迹。他们,仅仅是黔东地区众多英烈中的杰出代表。在这片土地上,还有无数无名英雄,他们同样为了革命事业、为了人民的幸福,奉献出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他们的故事,或许没有被详尽地记录下来,但他们的精神,与这些有名的英烈一样,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敬仰。
我们深深地怀念这些英烈,他们的高尚品德,如忠诚、勇敢、无私、奉献等,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楷模;他们的光辉业绩,是我们砥砺前行的动力源泉;他们的革命精神,更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支柱。我们要传承他们未竟的事业,在党的十二大精神的指引下,以坚定的信念、饱满的热情、不懈的努力,为振兴中华、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努力拼搏。我们要让这些英烈的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而奋勇前行。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挖掘和整理黔东地区建国前和建国后的其他烈士和党史人物的事迹。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的故事,让他们的精神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传承和弘扬。我们坚信,在英烈精神的鼓舞下,黔东地区乃至整个中国,必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辉煌成就,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