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那句“养活我”的考验,如同投入平静水面的巨石,瞬间在小镇激起了意想不到的涟漪。两位曾经站在财富金字塔顶端的男人,被彻底剥去了华服,赤手空拳地投入了这座滨海小镇的烟火江湖。
**陈砚舟:精准切入,整合为王**
陈砚舟牢记林晚“找到急需、低于成本、建立网络”的核心教诲。他没有盲目出击,而是花了整整一天时间,像最勤勉的市场调研员一样,穿梭在码头、早市、夜市摊位和几家规模稍大的餐馆之间。他放下身段,用温和的态度和一杯杯自掏腰包请的凉茶,与渔民、摊主、餐馆老板攀谈,倾听他们的抱怨和需求。
痛点迅速浮现:
* **渔民老张:** “唉,早上捕到好货,急着赶早市卖高价,可码头到市场那截路,找车麻烦,运费还贵!有时候耽误了,鱼虾不新鲜,只能贱卖。”
* **阿海大排档老板:** “每天天不亮就要去抢最新鲜的货,累死个人!有时候去晚了,好货都被大酒店的人包圆了。还有啊,那些小章鱼、小杂鱼,处理起来费工夫,卖不上价,收得也少。”
* **夜市炒粉王阿姨:** “油盐酱醋、一次性碗筷,天天要补货,东市买油,西市买醋,跑断腿!价格还一天一个样!”
陈砚舟的眼睛亮了。这就是“急需”!他迅速构思方案:
1. **解决“运”的痛点:** 他找到镇上唯一一家有辆破旧小货车的运输队(其实就是父子俩),提出合作:他负责每天清晨在码头统一收集渔民需要快速运往市场的渔获(特别是那些易贬值的高价货),按品类、目的地集中,由运输队按最优路线统一配送,费用由收货方(市场摊主或餐馆)分摊。他承诺给运输队稳定业务,并预付了一笔定金作为诚意。
2. **解决“收”的痛点:** 他找到几家需要稳定小海鲜货源(如小章鱼、小杂鱼)的餐馆(包括阿海大排档),承诺每天按固定价格、固定数量收购渔民手里这些“鸡肋”但需求量不小的货品。对渔民来说,省去了零售的麻烦和风险,有了稳定收入;对餐馆来说,保证了货源稳定和成本可控。
3. **解决“采”的痛点:** 他与几家用量大的夜市摊主(炒粉王阿姨、烧烤李哥等)达成初步意向,由他出面,去市里的大型批发市场统一采购油盐酱醋、一次性餐具等消耗品。利用集中采购的量,压低批发价,再以略高于批发价但远低于零售价的价格供给摊主,省去他们奔波砍价的麻烦。他赚取微薄的差价作为服务费。
**行动:** 第二天清晨,天蒙蒙亮。陈砚舟就出现在了码头,不再是西装革履,而是一身利落的便装。他拿着一个小本子和简易的电子秤,开始游说渔民加入他的“集运”和“保底收购”计划。起初渔民们将信将疑,但看到运输队的小货车真的准时出现,看到陈砚舟当场预付部分定金收购小杂鱼,几个胆大的渔民尝试了。效果立竿见影——高价鱼虾更快更便宜地送到了市场,小杂鱼直接换成了现钱!消息像风一样传开,加入的渔民越来越多。
傍晚,他又拿着从市里批发市场拿到的报价单,找到炒粉王阿姨等人。当王阿姨看到那低得让她咋舌的酱油批发价时,眼睛都直了,毫不犹豫地签了“团购”意向。
**第一桶金:** 仅仅三天后,陈砚舟就收到了第一笔“收入”:
* 运输服务费差价(他补贴了部分运费给渔民以吸引客户,但向收货方收取的服务费略高于实际支付给运输队的费用,赚取微薄差价)。
* 小海鲜“统购统销”的微薄佣金(他收购价和供给餐馆价之间的差额)。
* 首批日杂团购的预付款和微薄服务费。
金额不大,加起来可能只够在高级餐厅点一道前菜。但这笔钱,是他靠自己的头脑、对林晚理念的深刻理解、以及在这烟火人间里一点点谈判、组织、服务赚来的!意义非凡!他小心翼翼地将这笔带着海腥味和汗水味的“巨款”收好,眼神灼灼地望向“烟火小筑”的方向。
**顾寒渊:技术破局,效率制胜**
顾寒渊的起步则充满了“硬核”风格。他同样做了调研,但视角不同。他敏锐地发现:
* 近海小型渔船缺乏有效的通讯和定位手段,有时为了找鱼群会浪费大量燃油和时间,甚至误入危险区域。
* 码头管理混乱,渔船靠岸、卸货缺乏调度,高峰期拥堵严重,影响渔获新鲜度。
* 镇上的小诊所条件有限,遇到紧急情况(如渔民海上受伤),信息传递和初步救援指导效率低下。
顾寒渊的解决方案简单粗暴——**上科技!**
他立刻动用了自己最后一点“非总裁身份”的私藏(一个加密的卫星电话),联系了他一个在硅谷搞无人机和物联网的死党。他没有要求资金或资源(那违反规则),而是凭借自己强大的技术理解力和商业嗅觉,说服死党以“技术入股+未来滨海小镇智慧化试点”的模式,紧急空运了几套设备过来:
1. **小型低成本防水无人机(数架):** 用于近海渔情侦察,帮助渔民快速定位鱼群,节省燃油和时间,提升捕捞效率。同时具备基础搜救功能。
2. **简易物联网浮标(数个):** 投放于近海,监测水温、洋流、水质等基础数据,辅助渔民判断。
3. **一套基于手机App的简易码头调度系统和紧急呼救系统:** 整合无人机和浮标数据,提供渔情参考;实现渔船预约靠岸泊位,减少等待时间;集成一键呼救,连通镇诊所和附近救援力量。
**行动:** 顾寒渊的行动力堪称恐怖。设备一到,他亲自上阵调试(技术宅属性爆发),并拉上阿强阿力当临时助手(林晚只说不准用家族资源,没说不准用保镖的力气)。他在码头边找了个废弃的小仓库当临时指挥部。
他首先找到镇上最有威望的老船长,现场演示无人机如何快速发现近处一个鲭鱼群。老船长看着无人机传回的清晰画面,浑浊的眼睛都瞪大了。顾寒渊承诺免费为前10艘注册使用系统的渔船提供一周的渔情侦察服务。
接着,他找到焦头烂额的码头管理员,演示预约系统如何可视化泊位状态,减少冲突。管理员看着平板电脑上清晰的调度界面,如获至宝。
最后,他找到镇诊所唯一的老医生,演示紧急呼救系统。老医生看着能一键发送位置和初步情况的App,激动得直拍大腿。
**第一桶金:** 顾寒渊的“第一桶金”来得更直接,但也充满了技术溢价:
* **渔情侦察服务费:** 免费试用期后,按次或包月收费。虽然价格定得很低(远低于节省的油钱和时间成本),但架不住需求旺盛!尝到甜头的渔民们纷纷掏钱。顾寒渊还推出了“包船包月”套餐。
* **码头调度系统使用费:** 象征性地向码头管理方收取极低的年费,但要求所有使用泊位的渔船必须安装App(基础功能免费)。
* **紧急呼救系统“捐赠”:** 他名义上是免费提供给诊所和渔民,但接受“自愿捐助”,用于系统维护和升级。朴实的渔民们出于感激和安全保障,捐助颇为踊跃。
短短几天,顾寒渊账户里进账的金额,竟然比陈砚舟的还要可观一些!但这笔钱,每一分都浸透着他对技术的精准应用和对效率痛点的强力破解。他站在他的“指挥部”里,看着屏幕上无人机的实时画面和调度系统的运行状态,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属于征服者的自信笑容。他拿起手机,拍了一张繁忙有序的码头照片,又拍了一张无人机在海上翱翔的照片,精心编辑了一条信息(没有文字,只有图片),发给了那个他唯一关注的联系人。
---
“烟火小筑”的露台上,林晚的手机震动了一下。
她点开,是顾寒渊发来的两张照片:一张是井然有序的码头,渔船按序停靠卸货;另一张是碧海蓝天中,一个小点(无人机)正在巡航。
没有只言片语,却胜过千言万语——他在用行动汇报:看,我用我的方式,赚到“养活”你的资本了。
与此同时,赵心柔拿着一个朴素的小布袋走了进来:“大小姐,陈少派人送来的,说是……他工作挣的‘伙食费’。”
林晚打开布袋,里面是码放整齐的一叠现金,数额不大,却散发着新鲜油墨和海风的味道。还有一张简单的字条:
> **林老师:**
> **首笔佣金,请笑纳。明日有新鲜石斑,已为您预留。**
> **学生 砚舟**
林晚看着手机里的照片,又看了看布袋里的钱和字条,墨绿色的眼眸中,终于不再是审视和淡漠,而是漾开了一丝真实的、带着点惊奇和玩味的笑意。
一个用商业智慧编织市井网络,一个用技术手段提升烟火效率。
这场“养活”她的竞赛,似乎……比她预想的,要有趣得多。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