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挽风阁回到镇北将军府已经是半夜,将军府大门灯火通明,侍卫增加了许多。
正奇怪的苏小楼,走到自己住的院落外,就听见里面传来妇人的啼哭声。
走进去才发现院子聚满了人,杏儿和倩儿站在院子里手足无措。
见到苏小楼,杏儿顿时喜上眉头,长长松了一口气,不由分说拉着他就往屋里跑。
“何事如此慌张?”
还未等杏儿回答,府中几个老管事就欣喜喊道:“苏少爷回来了,苏少爷回来了!”
两个身着华贵的美妇从客厅的椅子上猛的站起来,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着抓住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弄得苏小楼一阵头大。
“管事!”苏小楼严厉喝道。
那老管事被苏小楼严厉的声音吓得一跳,慌忙躬身道:“这两位是府上大少夫人和二少夫人。”
两位妇人哭的撕心裂肺之态,估计也是没经历过什么风浪的富家小姐出身。
“两位嫂嫂莫哭,发生了什么事,慢慢说来。”苏小楼安慰着将两位夫人扶坐到椅子上坐下。
看了一眼一旁的一群侍女丫鬟、老婆子,喝道:“还愣着干什么,都出去候着。”
顿时一群人化作鸟兽,散到院子中去。
苏小楼毕竟是杀过许多人,若刻意,散发的气质很骇人。
杏儿端来了茶,倩儿给两位夫人递过了手绢擦拭脸上的泪珠。
苏小楼亲自给两位夫人倒了茶,两位夫人这才慢慢消停下来。
心知府中应生了大事。
这徐管家和大爷才离开,府中就乱了起来。想起徐管家的嘱托,也是头皮一阵发麻。
这镇北将军府三代无一庸才,皆为忠心的国之良才,连同府中培养的下人也有一部分才气不俗。
这两任皇帝任上局势均比较动荡,镇北将军府只要是还能动的老少男人均在外为王朝奔波。
留得一大家子老弱妇孺在家,而且颇为怪异的是,萧家男人都是人中龙凤,女人却大多是毫无主见。
罕见有女流之辈能撑起家中繁重事务。
“徐管事去哪了?”
四下不见那徐管家的侄儿,便问那老管事。
“午时被十一爷遣人叫到了河间府。”那老管事小心翼翼回答。
苏小楼的气质与府中少爷、老爷一般,杀气很重,都是眼睛里容不得沙子之辈。
加上萧府治家严厉,老管事不免生出些惧怕。
苏小楼心里都不知道如何评价,偌大的一个萧府,竟然沦落到他一个外人来主事。
帝国之幸事,也是王朝之不幸。
待两位夫人情绪稍微稳定之后,才慢慢讲清了缘由。
府中大爷、二爷两房的长子,是为族中老大和老四,现今均在极南之地与南蛮打仗,多年未归。
两家各育有二子三女,均十一二岁。
这四子从小顽劣不堪,喜好舞刀弄枪,家中几个女流之辈如何能管教得住。
幸得府中大爷和萧十一在,方能约束。
可这大爷一早出征,还带走了萧府家务的主心骨,徐管家。
萧十一也外出执行公务数月未归,加之勉强能总领将军府大小家务的徐管事,也被萧十一唤到了河间府。
这四个少爷仿佛脱缰的野马,再无人可约束。
于是偷偷到城外将军府的养马场,每人强行骑走了两匹西凉马,说要去铁门寒关萧湛阿爷大将军处,建功立业。
等府中夫人发现,已经没了几人踪影。
将军府内卫几个统领已经带领大批人手在木南城北搜寻,至今杳无音讯。
心急如焚的两位夫人,婆家又远在京城,无人可相助商议,急的团团转。
只得按照徐管家临行前的嘱咐,在十一小叔子回府前,出了什么事就来寻苏小楼。
闻言,苏小楼心里咯噔一下,暗叫不妙。
他是知道这萧府幼子,从小均接受骑射训练,每年都会参加府中组织的野外狩猎。
虽年幼,却具备极强的野外生存能力和精湛的骑术。
从两位夫人不见儿子算起,已经过了三个时辰。
而且如此迅速得手,绕过府中内卫,应该是蓄谋已久,按西凉马的速度估计已经跑出去百里。
府中内卫几乎不可能在木南城外搜寻到几人的踪迹。
但他也不敢露声色,生怕这两位嫂嫂吓出了个好歹,他罪过就大了。
只得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堪堪将两位夫人安抚下去。
两位夫人却死活不愿意离开苏小楼所在小院,要在这等着消息。
这些女人虽无主见,倒也不是省油的灯,这不是要硬逼着他出去找人吗?
苏小楼只得叫杏两人去收拾出房间。
这时府中一个内卫统领面色沉重的走了进来,他倒与苏小楼相熟。
见到苏小楼,仿佛有了主心骨,脸上浮起了一丝喜色。
苏小楼示意他出去说,毕竟才将两位夫人安抚好回房中歇息,若是再惊扰,估计又是鸡飞狗跳。
一行人到了将军府议事堂,因为那里有一张北境的详细地图。
苏小楼边走边安排道:“张统领,你立刻遣人将所有将军府内卫召回,几位少爷走失的消息严格保密,不得大张旗鼓。”
张统领本身就是一介武夫,哪里会思考其中门门道道,当即不疑,领命后下去安排。
对着一旁的三个老管事吩咐道:“要严格管控此消息,有乱在外面嚼舌根子的下人一律杖毙。避免消息过快走漏,威胁几位小少爷的安全。须知将军府仇人可不少。”
几个老管事闻言脸色一变,都是将军府老人,也属精明之辈,均点头应是。
到了议事堂,仔细研究了下地图,要前往铁门寒关,必须穿过两府十八州。
必经之路就是木南山脉和燕山山脉的交界处,宽度不足十里的天下雄关,玉门关。
玉门关离木南府两百余里,按照几人的体力精力,每日最多急行百余里就会吃不消。
按此算最快也要两天才到达玉门关,应该能在玉门关将其拦截下。
打定主意后,吩咐其中一名老管事立刻下去准备三十匹上等耐力更强的燕山马,配足十日干粮。
又与另外两名老管事做了详细交代,与匆匆而回的张统领前往将军府武库。
抽选了九名内卫中的高手,在武库中挑选了重兵器和弓箭后,趁着月色一人三马,疾驰出城。
抄近道前往玉门关而去。
一行十一人行了百余里,这才寻了一处水源稍作休整。
离木南府越远,越荒芜。
肥沃的土地长满杂草,到处都是断壁残垣的村子镇子。
鞑子和北蛮各族南下打谷草,玉门关周围能耕种的土地,基本荒废。
这片广袤的区域,人口也十不存一。
怪不得每年往南边的流民会如此之多,也就近两年少一些。
大夏三任皇帝皆为雄主,两任皇帝耗尽毕生精力解决了帝国心腹大患,匈奴和西夏王朝。
剩下的鞑子和大月族,虽无能力威胁到京师,但是时常南下劫掠,给大夏带来巨大的耻辱之余,造成的巨大损失。
已经让帝国财政捉襟见肘。
估计夏景帝已经是憋了一口气,只等消灭内部矛盾后,再转头来收拾大月族和鞑子。
北境逐年扩军,在木南府囤积大量粮食等物资,估计也是在为北伐做准备。
恐怕着急对吐谷浑动手,应该也是怕北伐过程吐谷浑趁火打劫,亦或者是要抽调西境军队北入。
这样说来,南面与蛮族莫名其妙打得热火朝天,是要将南面军队也抽调入北境?
这夏景帝不是单纯的想打击大月族和鞑子,而是要举整个帝国之力彻底消灭北方各族。
然后剑指苍山湖后,日益强大的女真各部。
难道说女真各部已经完成了统一,继承了西夏和后金的政治遗产和遗愿?
客商之间流传女真部落要称帝的消息,估计也不是空穴来风。
称帝,是大夏帝国不可逾越的红线,也是那道千百年流传的民谣禁区。
苏小楼一时间转过很多念头,不过又自嘲了一下,这些跟自己何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