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收复藏南的命令下达,已然过去两个月之久,对外那掷地有声的“勿谓言之不预”,也已宣示一月有余。
然而,战争的态势依旧徘徊在相互试探的阶段,如同暴风雨来临前压抑的宁静,每一丝动静都牵动着所有人的神经。
藏南战事,犹如一团错综复杂的乱麻,而那弥漫在这片土地上的迷雾,无疑是其中最为棘手的难题。
这迷雾,由一种微米级的虫子构成,它们微小得近乎无形,却宛如隐藏在黑暗中的鬼魅,给战事带来了无尽的困扰。
并非无法将这些微米虫消灭,只需一通火箭弹迅猛发射,那爆炸产生的高温足以瞬间将它们炸得灰飞烟灭,让它们在炽热的烈焰中化为虚无。
但令人投鼠忌器的关键在于,迷雾之中还生活着80万华夏族裔。这80万同胞,是华夏军队无论如何都要守护的底线,使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使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每一次军事行动的策划,都如同在钢丝上舞蹈,必须小心翼翼,稍有不慎,便可能给同胞带来灭顶之灾。
在一个看似平常却又暗藏危机的日子里,阳光无力地洒在藏南那片饱经战火洗礼的大地上。
李疏雨,这位肩负重任的指挥官,带领着刚刚完成高强度训练的机甲团,毅然踏上了第一次深入探寻的征程。
他们的脚步,缓缓穿过荒芜废弃的稻田,曾经肥沃的土地,如今已被战争的阴霾笼罩,杂草丛生,一片死寂。
那些无人打理的稻穗,在风中无力地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繁荣与如今的凄凉。路过的小镇与村庄,宛如一座座被遗弃的鬼城,空无一人。
残垣断壁在无声地诉说着曾经的苦难,墙壁上的弹孔如同历史的伤疤,触目惊心。他们逐渐深入到实际控制线之外40公里的区域,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与危险,仿佛踏入了一个随时可能爆发的火山口。
此次行动,充分汲取了上次的经验教训,配备了两个重装合成团作为坚实的后盾。
这两个团在距离他们不足10公里的地方严阵以待,宛如忠诚的卫士,时刻保持着高度警惕,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为前方的机甲团提供有力的支援。
三个团成品字形稳步挺进,李疏雨所在的机甲团如同一把锋利的箭头,一马当先突在最前方。
与此同时,空军的一个武装直升机中队和远程火箭炮部队也都进入高度戒备状态。武装直升机整齐地排列在停机坪上,如同蓄势待发的雄鹰,旋翼微微转动,发出低沉的轰鸣,仿佛在向敌人示威。
远程火箭炮则如同一头头沉睡的巨兽,炮管直指苍穹,随时准备发出怒吼,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更为关键的是,两个重型合成团各自携带了一队数量高达两万架的四旋翼无人机。
这些无人机如同敏锐的眼睛,密密麻麻地分布在队伍周围,为整个行动提供全方位的保障,警惕地监视着四周的一举一动,任何细微的异常都逃不过它们的“眼睛”。
李疏雨带领队伍逐渐靠近最近的一块迷雾区域。刚抵达迷雾边缘,激烈的枪声便如爆豆般传入众人耳中,打破了周围的死寂。
那枪声在空旷的荒野上回荡,尖锐而刺耳,让人心头瞬间一紧。迷雾,如同一块巨大的黑色帷幕,将里面的世界遮得严严实实,无人机在它面前仿佛失去了“视力”,无法穿透这片神秘的区域。
李疏雨双眉紧锁,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他深知此次任务的艰巨,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队员们的生死存亡。
在短暂的思索后,他当机立断,派出两具以西广目天王为原型设计的西广天金刚机甲前去探明情况。
但即便如此,他心中仍觉不安,又紧接着派出两具以东持国天王为蓝本打造的东持金刚机甲尾随保护。
10号和11号机甲正是西广天金刚机甲,它们身姿矫健,如同猎豹一般敏捷。只见它们几个跨步,身形一闪,随后落地一滚,便迅速消失在迷雾之中,进入了那片充满未知与危险的区域。
而1号和2号东持重型机甲则昂首挺胸,迈着大阔步,如勇猛无畏的战神般冲进了迷雾。
即便如此,李疏雨还是放心不下,索性又派出南增长天王和北多闻天王系列各两具机甲前去垫后,以确保行动万无一失。
此时,李疏雨的心中犹如揣着一只兔子,忐忑不安,他不停地在指挥车内踱步,眼睛紧紧盯着监控屏幕,期待着机甲传来的消息。
10号机甲一马当先,走在最前面。它所看到的影像资料,通过先进的传输技术,实时同步到了李疏雨的指挥车里。
只见在那由微米虫组成的迷雾穹顶内部,景象逐渐清晰起来。一群身着破衣烂衫的人正在前方一边拼命奔逃,一边慌乱地向后射击。
他们的脸上满是惊恐与疲惫,衣衫褴褛,身形消瘦,脚步踉跄,仿佛一阵风就能将他们吹倒。
而在他们身后,几个身材异常高大的天竺国生化战士正紧追不舍,面露狰狞,犹如捕猎的野兽。
这些生化战士的脸上,写满了残忍与冷酷,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对猎物的不屑与戏谑,仿佛眼前这些奔逃的人只是他们的玩物。
前面奔逃的人似乎对这些生化战士颇为了解,他们一边向后射击,一边以极为敏捷的动作急速向其他方向滚动,以此躲开对方还击的子弹。
然而,敌人的强大超出想象,尽管他们拼尽全力,仍不时有人被无情击毙。
看着屏幕上的场景,李疏雨心急如焚,双手不自觉地握紧,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救出这些同胞。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同时也夹杂着一丝担忧,担忧这些同胞在敌人的追杀下难以支撑到救援到来。
李疏雨通过屏幕仔细观察着这一切,发现追击的敌人数量并不多,所持武器也仅是7.62毫米的自动武器,并未配备重火力。
当下,他果断下令10号和11号机甲:“消灭敌人,营救出这些同胞!”此刻,他的眼神坚定,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声音虽然平稳,但却带着一股让人安心的力量。
就在这时,李疏雨又通过另一个屏幕看到了1号和2号机甲传输过来的视频画面。
10号和11号机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战场上的各种障碍物,身形敏捷得令人咋舌,其速度最少是正常人类的3到5倍。
它们如鬼魅般迅速抄到那些天竺生化战士的左侧和右侧。此时,那十一名天竺士兵正满脸狞笑着,不紧不慢地追击着,仿佛在进行一场轻松的打猎游戏,时不时抬手射击那些逃遁的人。
他们的笑声,在这紧张的氛围中显得格外刺耳,让李疏雨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愤怒。
10号和11号机甲瞅准时机,同时发动攻击。出人意料的是,它们并未使用热武器,而是手持那两把长达1米5的长剑,如闪电般冲了出去。
只见寒光闪烁,“噌噌噌噌噌噌蹭”,不过短短五秒钟,那些生化战士的人头便纷纷飞起,鲜血如喷泉般涌出,无一幸免。
这一幕,让李疏雨心中不禁涌起一股畅快之感,但同时也提醒着他,这场战争的残酷。他深知,每一次胜利的背后,都可能伴随着无数的牺牲。
逃跑的破衣烂衫之人看到这一幕,顿时惊得呆立当场。他们的眼中充满了震惊与不敢置信,仿佛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是真的。
10号机甲来到一名破衣烂衫的人跟前,用带着机械质感的印地语问道:“你们是什么人?”李疏雨紧紧盯着屏幕,心中充满了期待,希望能得到确切的答案。
“我们是华夏人,你是华夏战士吧?你身上的红旗我认识!”那人激动地回应道。
听到这句话,李疏雨心中一块大石头落了地,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保护好这些同胞的决心。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欣慰,嘴角微微上扬,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李疏雨听到对话后,立刻下令:“1号、2号机甲断后,10号、11号机甲带他们回来。”此时,李疏雨的屏幕上已经收到了10号和11号机甲传来的分析数据。
这群人共计48人,其中有37个男人,11个女人,经面部识别,皆属于华夏种族,年龄在15至47岁之间。带队的是一名47岁的男子,这些人普遍存在着或多或少营养不良的状态。
他们手中的武器应该是这个地区反政府组织游击队的装备,由此推测,他们应属于游击队的一支。
李疏雨仔细看着这些数据,心中想着一定要尽快将他们带出这片危险之地。他在脑海中飞速思考着如何安排后续的接应工作,确保这些同胞的安全。
李疏雨不敢耽搁,马上将这些情况和视频资料传给了上级,而后亲自前去迎接这支队伍的到来。
此时,他的心中既有对这些同胞的同情,又有完成任务的责任感。他加快脚步,向着队伍的方向走去,心中默默祈祷着一切顺利。
与此同时,伍笛生正在一部机甲内部专注地练习操作。这是丁一一为伍笛生量身定制的一款超级机甲,并非四大天王系列,而是以人们熟知的二郎神杨戬为原型打造的。
之所以命名为“二郎神”,是因为它确实如传说中的二郎神一般,拥有三只眼睛。那只独特的立目,具备各种神奇的透视功能,包括红外透视、x光透视等一系列特殊能力。
伍笛生在机甲内,一边熟悉着操作,一边思考着如何更好地发挥这台机甲的优势,为战斗增添胜算。
他仔细地观察着机甲的各项数据,反复调试着各种功能,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万无一失。
由于所有从月球基地回来的地球白子都享有一定特权,更何况这样的产品能够显着提升部队战斗力,所以部队上并没有对此有异议。
加之伍笛生在之前的几次战斗中表现英勇,所有战士们对他只有满满的钦佩之情。伍笛生深知这份信任的重量,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自信与坚毅,对即将到来的战斗充满了信心。
此刻,伍笛生在机甲里收到讯息,得知李疏雨汇报有来自迷雾里的抵抗组织出现,他立刻招手通知一架运输直升机起飞前往操场。
随后,这架龙直20运输直升机在操场上空4米的高度盘旋,缓缓打开舱门。伍笛生操控着“二郎神”机甲,如矫健的雄鹰般纵身一跃,稳稳地跳入机舱内。
这个动作他们已经反复训练过多次,堪称娴熟。紧接着,直升机径直飞向李疏雨所在的阵地。伍笛生在直升机上,看着下方飞速掠过的大地,心中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刻飞到战友身边。
他紧紧盯着窗外,眼神中透露出急切与担忧,期待着能尽快与队伍会合,为解救同胞贡献自己的力量。
伍笛生赶到时,只见装甲车围成了一个圈,将48名游击队员护在中间。这些游击队员,此刻正狼吞虎咽地吃着战士们提供的单兵口粮,一个个人饿得如同饿死鬼投胎一般。
他们的吃相,让伍笛生心中一阵酸楚,这些同胞在这片土地上,不知遭受了多少苦难。
他们的脸上满是污垢,眼神中透露出长期饥饿和恐惧留下的痕迹。有些队员因为吃得太急,甚至被噎得咳嗽起来,但却依然不舍得停下手中的食物。
为首的男子名叫邓国贤,是藏南华夏故土的原住民。五年前,他和他的族人不堪天竺种姓制度的残酷压榨,在一贫如洗、走投无路的绝境下,毅然揭竿而起。
他们率众抢了一个警察局,从此踏上了游击抗争的道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人加入他们,队伍不断壮大,他们逐渐占领了一些偏远地区。
在人数最多的时候,队伍规模甚至超过了千人。在此期间,他们积极与其他种族的抵抗组织取得联系,并获得了诸多支持,尤其是在武器弹药方面。
邓国贤回忆起这些过往,眼中闪过一丝自豪,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迷茫。他深知,虽然队伍曾经壮大过,但面对如今的困境,他们依然显得如此渺小和无助。
然而,当这片区域发现各种病毒时,他们的队员也未能幸免,不少人感染死亡,队伍减员达三分之一。
而当那诡异的迷雾落下时,他们所在的区域也被完全笼罩。这迷雾仿佛拥有智能,整个迷雾区域就像一个巨大的苍穹,从外面无法看清内部情况,而在里面却能保持相对较好的视野。
但奇怪的是,每当他们试图走出迷雾时,前方就会出现层层迷雾,如同无形的屏障,让他们始终无法突围,仿佛陷入了一个天然的牢笼。
邓国贤说起这些,脸上满是无奈与悲愤,他握紧了拳头,心中充满了对敌人的痛恨。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绝望,但又夹杂着对希望的渴望,期待着能有人带领他们走出这片困境。
“迷雾樊笼!”李疏雨脑海中瞬间蹦出这个词。他心中不禁暗骂,这些敌人简直太阴险了,这种微米级的虫子竟能组成如此精妙的天然樊笼,将这片区域内的人牢牢控制住。
此时,李疏雨的心中既有对敌人的愤怒,又有对如何打破这樊笼的思索。
他紧皱眉头,陷入沉思,努力在脑海中寻找着破局的方法。他深知,这不仅关系到这些同胞的生死,更关系到整个收复藏南行动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