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兄所言甚是。”广成子身旁另一道法相开口,声音平和清越,如同山涧清泉,抚慰人心。此人鹤发童颜,手持一卷古朴竹简虚影,周身弥漫着浓郁的草木生机与阴阳调和之气,《黄帝内经》之祖——岐伯!他目光温润,望向神情剧变、正竭力收束星力的郭沁瑶,又看向手持玉琮、正竭力沟通传承之力的秦古阳。
“沫星之力,主‘辅弼’,暗合人身奇经八脉之‘任督’。”岐伯法相缓缓道,话语虽轻,却字字清晰,蕴含医道圣者对生命本源的洞见,“亢龙有悔,物极必反。紫府正气,亦需周流不息,过刚易折,过盛则溢。归墟投影,其根底亦是天地间一种极致扭曲的‘平衡’,强破不得,需以巧劲导之。”他目光转向秦古阳腰间那光芒万丈、裂缝中喷涌着历代阁主气息的玉琮,“此琮裂变,历代阁主英灵显化,非仅为助阵破敌,更是指引迷途,重申吾辈‘修真长生’之正道——非为独善其身,乃为护卫人道正途,使文明薪火不坠,天地正炁长存!”
岐伯的声音陡然高昂,带着穿透万古的肃穆:“广成师兄与我,昔日传下《内经》《道枢》,非独言导引吐纳、金丹玉液之术!内丹证道,肉身成圣,其根本基石,在于‘正命正业’!心正则气正,气正则道生!守护人道正途,引领文明行于正道,免其堕入邪魔外道、歪理邪说所布之万劫深渊,方是我天成阁历代阁主承接天命之根本!亦是寻觅‘天选之子’,守护世家应劫之才,开启修真试炼之路的最终目的!”
他目光灼灼,注视苍穹深处,仿佛要看穿无尽星海:“此刻,归墟投影显化,‘招摇之山’秘境门户洞开一角,亦预示着大荒深处动荡加剧。秦古阳,”岐伯声音转为低沉郑重,直呼其名,“汝承玉琮,感应青台阵基,引动吾等残灵显化,此乃因果使然,亦是汝之试炼开端!‘辅星’沫星之力已现端倪,然九星齐聚,方能定鼎乾坤!寻找那隐于尘寰、紫微帝星暂时隐曜之时应运而生的‘天选之子’,令其承接玉琮,肩负起这守护华夏道统、引领人道正途之天命重任,刻不容缓!”
广成子法相亦沉声道:“痴儿,此时不退,更待何时?收摄星力,静观其变!归墟之引,自有其律,强攻反受其噬!且借历代阁主英灵之力,稳住此方天地气脉!”
郭沁瑶得此指点,心头豁然开朗。强行催动的紫府星力立时如潮水般倒卷而回,周身那星河匹练般的璀璨剑光瞬间内敛。说来也奇,她星力一收,那归墟旋涡的吸力虽仍在,却不再疯狂针对她,转而变得更为宏大、混沌不定,仿佛在酝酿某种未知的平衡。
秦古阳紧握光芒四射、裂缝中透出万千气象的玉琮,指尖微微发颤。岐伯法相的话语,如同洪钟大吕,一遍遍在他识海中轰鸣回荡。正命正业!守护人道!寻找天选之子!每一个词都重逾千钧。蛋壳黑陶上的星图、青台遗址的北斗九星、沫星之力、归墟投影、历代阁主的法相与传承……无数线索碎片,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着,开始在他心中碰撞、旋转,指向那古老而崇高的天命核心。
他猛地抬头,望向招摇之界牌坊深处那幽暗难测、却暂时平静下来的旋涡,眼中再无半分迷茫犹豫,只有磐石般的坚毅。
“晚辈……谨遵法旨!”秦古阳对着空中那万千法相虚影,躬身深深一拜。
玉琮之上光华流转,历代阁主的虚影亦对他微微颔首,身影渐渐由实转虚,重新化作道道流光,汇入玉琮的裂缝之中。那股自青台遗址而来的磅礴星力,亦缓缓消退。
天地间,一时只剩下招摇牌坊深处那缓慢旋转、蕴藏着无尽凶险与未知的归墟旋涡,以及漩涡边缘,两个并肩而立的身影。
郭沁瑶调匀气息,看着秦古阳手中光华渐敛、裂痕犹存的玉琮,低声道:“秦师兄,下一步……”
秦古阳凝视着那幽冥旋涡,目光仿佛穿透了无尽的黑暗,投向《山海经》传说中那片神秘莫测、危机与机缘并存的大荒深处。
欲知后事如何 且待下回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