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协定”的墨迹未干,可中国大地的局势却如暴风雨前夕,看似平静,实则暗流翻涌,局部冲突频发,和平的表象下危机四伏。
林宇,这位来自现代的穿越者,并非对历史走向一无所知。相反,他太清楚和平的珍贵与难得。只是,身处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他明白改变历史轨迹并非易事,每一步决策都需慎之又慎。
国民党的暗中备战,表面上,国民党对“双十协定”信誓旦旦,宣称全力推进和平建国大业。然而,背地里,蒋介石却密令亲信,加快军事部署。
在美国的支持下,大批美式先进装备如潮水般涌入国民党军队。崭新的坦克、威力巨大的火炮,以及各类轻重武器,源源不断地运往各个战区。同时,国民党军队频繁调动,以隐蔽的方式向解放区周边集结。
在华中地区,国民党某集团军暗中制定作战计划,准备对新四军控制区域发动突然袭击。他们在夜间秘密行军,构筑工事,囤积弹药,妄图打新四军一个措手不及。一些国民党军官甚至大放厥词:“和谈不过是拖延之计,共产党迟早要被消灭干净!”
八路军敏锐地察觉到国民党的险恶用心,虽秉持着和平诚意,但也毫不懈怠地做好应对准备。
各解放区迅速组织民兵队伍,开展军事训练。从基本的射击技巧到复杂的战术配合,民兵们刻苦学习,力求提升自卫能力。同时,八路军加强情报收集工作,在解放区周边布下严密的情报网,密切监视国民党军队的一举一动。
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小规模挑衅,八路军保持克制,但也坚决予以回击。在山东某县,国民党地方武装试图抢夺八路军的粮食储备点。八路军某部迅速出击,凭借精准的战术和顽强的斗志,将敌人击退,成功保卫了物资。
八路军高层一方面与国民党进行严正交涉,要求其遵守协定;另一方面,积极调整军事部署,强化防御体系,为可能到来的更大危机做好充分准备。
林宇深知局势严峻,炎龙独立军不能坐视不管。他凭借现代的战略眼光和对历史的了解,指挥独立军展开一系列行动。
炎龙独立军利用先进的无人机侦察技术,对国民党军队的调动和备战情况进行全方位监控。一旦发现异常,情报迅速传回总部,为应对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同时,炎龙独立军在自身辖区加强防御建设,构建坚固的防线。他们还在一些关键交通要道设置隐蔽的观察哨和防御工事,防止国民党军队的突然进犯。
林宇召集高层会议,明确表示:“我们要尽最大努力维护和平,但如果国民党执意挑起战争,我们绝不能让无辜百姓受到伤害。”炎龙独立军开始在一些敏感地区进行小规模军事演练,展示自身强大的战斗力,对国民党起到威慑作用。
国际局势对中国国内的纷争有着微妙的影响。
美国表面上呼吁国共双方维持和平,遵循“双十协定”,但私下里却持续向国民党输送军事援助。美国政府的一些官员认为,扶持国民党建立亲美政权,符合美国在亚洲的战略利益,因此对国民党的备战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苏联对国民党破坏和平的行径表示强烈不满,通过外交渠道向国民党政府发出严厉警告。苏联在东北地区保持着一定的军事存在,对国民党在该地区的行动形成制衡。苏联还暗中向共产党提供一些军事技术和物资支持,鼓励共产党坚决抵抗国民党的压迫。
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忙于战后重建,对中国内战无暇过多干涉,仅通过外交声明表达对和平的期望,希望中国能尽快恢复稳定,以保障其在华商业利益。
随着国民党备战的深入,局部冲突逐渐演变为激烈战斗。
在河南某地区,国民党军队以“剿匪”为名,对八路军根据地发动大规模进攻。他们动用重炮对村庄进行轰击,随后步兵在坦克掩护下推进。八路军奋起反抗,利用熟悉的地形和巧妙的战术,与敌人展开周旋。
战斗持续数日,双方均有重大伤亡。八路军凭借顽强的意志坚守阵地,给国民党军队以沉重打击。但国民党军队凭借优势兵力和装备,不断发起冲锋,局势愈发紧张。
此次冲突让国共双方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和平的天平摇摇欲坠。国内各界目睹此景,心急如焚,纷纷呼吁停止内战,重回谈判桌。
国内各界人士对日益紧张的局势痛心疾首,纷纷挺身而出,为和平奔走呼号。
民主党派联合发表声明,严厉谴责国民党破坏和平的行为,呼吁国共双方以民族大义为重,放下武器,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分歧。声明中强调:“内战只会让国家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和平建国才是中华民族的唯一出路。”
宋庆龄、何香凝等爱国人士四处奔走,组织集会,号召民众团结起来,共同抵制内战。她们的行动得到广大民众的积极响应,无数人走上街头,高举“反对内战,渴望和平”的标语,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
学生群体也积极投身其中,各大院校的学生罢课游行,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他们的纯真与热血感染了许多人,进一步推动了反内战运动的发展。
然而,国民党对这些呼吁充耳不闻,依旧我行我素地朝着内战深渊狂奔。中国大地阴云密布,战争的阴影笼罩着每一个角落,和平的希望愈发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