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转向贾诩:“张绣似与冀州兵马有所关联?”
贾诩点头:“若董卓身故,张济、张绣叔侄……”
“恐会投奔刘备。”
此乃贾诩所获消息。
贾诩现于张济麾下任校尉。
“届时你若来我军中……”
长安局势愈发紧张,董卓与吕布之间的明争暗斗愈演愈烈。贾诩悄然离开李儒府邸后,董卓与吕布虽仍以父子相称,实则早已貌合神离。
董卓正从西凉调集兵力增援长安,而吕布亦暗中扩充势力。长安城内气氛剑拔弩张,军中将领皆察觉到大战将至的气息。
董卓麾下虽有众多精兵猛将,但大多分散在外围防区。长安周边仅有数万精锐,其中樊稠统领的一万大军坐镇城内。董卓对此深感忧虑,遂派遣牛辅率三万兵马自西凉赶来支援。
吕布方面,总计不过两万余人。八千并州狼骑是他最忠实的力量,其余五千余骑多为招募所得,另有六七千步卒由王允等人召集组成。尽管人数处于劣势,但这些部队战斗力不容小觑。
得知董卓增援消息后,朝廷群臣忧心忡忡。王允紧急询问简雍,刘备所率兵力几何。徐庶答曰:“强兵不在数量,而在质量。”又提及董卓可调动的兵力不少于四万。
“长安附近的兵力已足够,若召集各地西凉军回援……”
“至少可集结二十万精锐。”
“玄德能否护住天子?”
王允眉间满是忧虑。
话未出口,简雍已抢先安慰:“只要司徒大人能顺利将天子送出宫,至安全之地,我必护天子周全。”
关于传送阵一事,简雍从未向旁人提起。
“好!”王允果断应下。
箭已在弦,势在必行,此刻已无退路,唯有勇往直前。
转眼间,四月初七将近。
简雍府中又迎来几位访客,其中一人是锦衣卫统领史阿。
因刘备对长安局势存疑,特意遣史阿潜入城中打探虚实。
“未央宫内一切布置妥当,明日陛下将以龙体康复为由召集群臣议事,届时便是动手之时。”
简雍颔首。
史阿追问:“牛辅已入长安,其部众驻扎何处?”
形势危急。
原驻西凉的牛辅突然率军回返,刘备闻讯即命史阿入城查明详情。
简雍自怀中取出一幅地图,说道:“牛辅所率数万大军尽驻城北大营,他欲从城北赶赴未央宫,这一路需耗去一炷香时分,若行动迅速,他便无法及时救援董卓。”
听完简雍剖析,史阿点头认可,并叮嘱简雍与徐庶二人务必谨慎行事。
次日,二人无需现身,只待主公兵至便可。
史阿匆匆离去后,长安局势愈发微妙。
四月初八,晨雾弥漫,似有雨意。
未央宫踞于长安西南高地,占地广阔,四周环以高墙,东南西北各设一门。
殿内,少年天子刘协端坐正中,年约十一二,头戴玉冠,身着龙袍,气度非凡。
他目光投向殿外,眼中闪过一抹锐光。
“王司徒,此番能否除去董贼?”
虽年纪尚轻,刘协却已历洛阳之祸、宗族巨变,长年受董卓钳制,性情远超同龄人。
此次刺杀,对他来说是一场豪赌,也是不得不为的选择。
“陛下宽心,董贼今日必亡!”
王允神情坚毅,话语笃定。
见状,刘协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对董卓的恐惧。
“即刻传令,敲钟召集百官。”
钟声响彻未央宫,文武群臣陆续入殿。
不到半盏茶工夫,大殿已满。
众臣齐聚朝堂,静候权倾朝野的相国董卓到来。
片刻后,未央宫东门。
一位身形魁梧的大汉腰悬长剑,乘坐龙辇驶过宫阙,其后跟随数百心腹侍从。
前方不远处,吕布披甲持戟,策马护驾。
入宫之后,甬道两侧忽然涌出众多全副武装的甲士。
禁卫军统领杨占高呼:“奉旨讨伐逆贼董卓!”
话音未落,数百将士自两侧冲出,箭雨如注,直指龙辇。
“找死!”车内董卓震怒,侍从迅速结成防御阵型,举盾遮挡箭矢。
“董贼,天子有命,今日必除逆党,重振汉室!”杨占策马疾驰,直取董卓。
董卓冷笑:“刘协小儿也敢谋害于我?若非我扶持,他岂能登基?”
听闻此言,董卓勃然大怒:“既如此,便莫怪我不讲情面!我能立你为帝,亦可废之!”
这位出身西凉、历经沙场的大汉,依旧散发出令人胆寒的气息。
吼声震撼大殿,刘协闻言,脸色惨白,全身发抖。
对刘协而言,董卓如梦魇一般。
“陛下勿忧,今日董贼插翅难飞!”
王允神色从容。
“但愿如此。”
刘协轻叹一声,心中默念董卓今日必除。
宫门外。
董卓厉声质问:“奉先何在?为何还不出击?”
听闻此言,吕布策马疾驰,高呼回应:“董贼,今日吾奉旨讨逆。”
方天画戟直指苍穹:“李肃,可敢现身,共诛此贼?”
话音未落,李肃率两百精兵疾驰而至。
见状,董卓仰天狂笑:“呵呵呵,一群无知小儿,真以为这般能奈何得了我?”
即便身旁卫士接连倒下,董卓依旧镇定如初。
他拔剑指向天空,冷笑道:“吕布,吾岂会不知你的异心?今日必肃清内患!”
为防吕布反叛,董卓早已在宫内布下伏兵,只待时机成熟便出手。
“左右,动手!”
董卓一声令下,上千精锐自东门涌入,将吕布与杨瓒等人团团围住。
战斗一触即发,喊杀声震天。
长安城内,战鼓雷鸣,各路兵马正迅速集结。
与此同时,城外突然杀出另一支队伍,领头者身披白袍银甲,正是赵云。
赵云手握龙胆亮银枪,跨下照夜玉狮子,率数千精骑与西凉军展开激战。
长安城头,两位文士伫立。
贾诩轻蹙眉头:“王允真的在未央宫动手了。”
李儒叹息道:“徐元直入城,让我悟出了一件要紧的事。”
“所有人都盯着王允、吕布和董卓三方。”
“却没留意到悄然现身关中的刘备军,昼伏夜出。”
“时局如此,难以改变。”
“我能为相国谋划最后一步。”
李儒凝视着未央宫里的动向。
“若相国胜,还能雄霸关中数年。”
“若相国败,便再无生路。”
对董卓,李儒已无愧疚。
“我将离开长安,此去或许永别。”
“不知何时才能再见。”
李儒感慨万千。
大概天下诸侯都不会接纳他吧。
“但临行前,我会去见刘备。”
“看看他的胆量如何。”
李儒忽然问贾诩:“文和,若张济、张绣父子归顺刘备,你将何去何从?”
贾诩答:“汉室破碎,天下大乱,群雄四起。”
“我还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