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春天。
征文大赛作品经过一年的初赛和复赛,终于良优佳作水落石出。
大河市黄河滩区槐花村的作者冰儿写的散文作品《槐花荡》荣获本次征文大赛的一等奖。
由于家里有急事,冰儿没有前去大河市广播电台参加褒奖大会。
冰儿给草儿来了一封信说明了她没有参加颁奖会的原因。
信中说——
“草儿老师:
您好!
我是冰儿,由于家里老母亲心脏病复发而住院,不能参加颁奖会了。抱歉!
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厚爱,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学习,把作品提升一个新的台阶。
我很喜欢老师您主持的《冰阳之歌》节目,有艺术鉴赏水准,才情横溢,声音悠扬磁性。
我也很喜爱播音主持,如果有缘的话,很希望跟老师学习。
不知老师意下如何?
致礼!
冰儿敬上
1996年3月12日于故乡黄河滩槐花村”
草儿读了冰儿的来信,心里有一种伯乐相马的感动,一个良心的心灯照亮了寂寞的夜。扶持文学新人的使命感催促着草儿,他知道怎样去做……
草儿给冰儿回了一封信。
五一假期,草儿没有去外地旅游,他决定利用这个时间去采访冰儿,给冰儿送去一盏坚守梦想的指路明灯。
草儿开车来到黄河滩区槐花村,这是一个八百人口的小村庄。
草儿把车开到村委会大门口,下车直奔村委会广播室。
在广播室值班的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汉。
“大爷,您好!我是市广播电视台的记者,给您打听个人。”草儿边说边掏出口袋里的记者证给这位大爷看。
“嗯。谁呀?叫啥?”这位大爷满脸笑容地问
“冰儿,她叫冰儿。”草儿诚恳地说。
“嗯。你说的是会写稿的大妮吧?”大爷试探地问。
“大妮?嗯。可能是吧?您带我去看看好吧?”草儿请求说。
“好吧!我带你去,就在前面。”大爷嘻嘻哈哈地指着村部东边一家人家说,“不远,第三家,不用开车了,我们走着去吧”
草儿和这位大爷一块来到了大爷说的大妮家。
“大妮在家吗?”爽快的老汉没进大门就抬高嗓门喊道。
“唉!谁呀?”从堂屋里走出一位小姑娘抢先说。
“二妮,您姐呢?”老汉问这位小姑娘。
“大姐,有人找。”小姑娘冲着堂屋里高声喊道。
随后走出来的就是大妮冰儿。
“草儿老师您怎么来了?”冰儿意外惊喜而又疑虑地说。
“五一放假,我来看看你和大妈。”草儿被问的不好意思了。
“草儿老师,快!请屋里坐。”冰儿热情地说。
草儿走进屋里,坐在冰儿家堂屋正对门的椅子里。
草儿向冰儿询问了家里的情况。
这是一个极普通的农家,三间八层红砖基础墙的土坯瓦房,两间东厢土坯房,一个鸡架门楼。
冰儿姐妹两个,父母健在。父亲外出打工去了,母亲体弱多病。妹妹十二岁,上小学四年级。
谈话的当儿,冰儿给草儿沏了一壶茶。
冰儿初中毕业后,因家庭贫困又加上母亲体弱多病。虽然考取了市重点中学市一中,面对现实,冰儿只好忍痛割爱,辍学在家,照顾母亲料理这个简朴的家。
这是一次普通地采访,这是一次现实地探望。草儿的心里惦念着一匹千里马的前程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