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如此费心费力,制作出如此精美钱币,不是亏本吗?”
面对诸葛丞相的疑问,刘禅解释道:
“相父放心,朕虽然为了挽回朝廷发行当百钱币的信誉,在银币和铜币的重量上让了利,
但经过了测算,也是绝对不会亏本的。
首先是材料,此材料看起来虽然金黄美观,比起纯铜也不多让,实则也是含有杂质的铜,
这种铜料来源于南中,是当地一种混生矿物冶炼时发现的,外观漂亮,
是朕经过工坊的研究,实验出来的最优配方。
主要是在冶炼铜时加入了炉甘石(锌矿石),熔融而成,
加上朕采用的冲压制作,不仅依旧有三成左右的钱息,
看起来也比寻常铜更加美观,硬度也更高,更加耐磨。”
诸葛亮熟读史书,也善于治理朝政,对于铜钱的价值影响自然深知,他一针见血地指了出来:
“陛下所用材质如此精美,如果商户百姓将铜钱融掉制作铜器售卖,那你又如何是好?
如果减轻重量,就会回到当百大钱的境地被百姓抵制,
如果重量超值,又会被人融化铸造劣钱器物,如此以来,劣币当道,还是会出现了钱荒。”
刘禅笑着将全新钱币的防伪设置,以及特殊防熔设计告诉了诸葛丞相,
讲述之后,刘禅还特意让工坊将熔化之后效果拿了过来。
尽管不知道究竟为何会如此神奇,诸葛亮依然击节赞叹道:
“陛下所思所想,天马行空,实在是精妙,如此新钱无忧矣!
不知陛下的皇庄钱作,每日可出新钱币几何?”
刘禅伸出五根手指,自信地回答道:
“如今全力生产,每日可产新铜钱五万枚!
如果是夏季丰水期,至少可以再加十组冲压设备,日产十五万枚也不在话下!”
这个数字着实惊到了诸葛亮,他了解到的传统铸造钱币,需要繁琐的制模,浇筑,打磨修整等工作,
关键每个工序还都急不得,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如今陛下不过是制作出一批器械,就可以将效率提升到如此之高,实在是难以想象。
这可是真的直接造钱啊!
如果不是需要顾及陛下考虑的钱币贬值问题,真的可以直接用钱币横扫天下啊!
陛下果真是最有钱的!
诸葛亮简单测算了一下,开口道:
“既然如此,那么臣就在明年元日开始推行新旧钱币兑换,臣请陛下准许,动用恤孤署从员主持钱币兑换。”
“准!”
建兴六年第一天,一则政令直接传递到了大汉统治的各个地方,
大汉朝廷开始回收替换市面上的旧钱!
全新标准足量五铢(大约0.2汉两)铜钱,更换标准旧钱,残损钱币折价兑换,私铸劣钱不予兑换。
半两重的纯银五铢钱更换当百大钱,只要是朝廷官方推出的当百大钱,直接按面值兑换,不论重量!
同时推出大汉官方认证的纯金一两钱,用于大额交易。
所有三种全新钱币都设有官方防伪,简单易辨,伪造及使用伪钱者,斩!
从南中诸多山寨,到河套以及漠南的众多部落,甚至西凉,东吴,也都收到了这个消息。
这期间,通行各地,高效的商路承担起了驿站的作用。
……
蜀地,杨家
“这就是朝廷新颁布的三种钱币?”
杨家被诸葛丞相敲打过之后,安分了许多,杨仪虽然没有从丞相府离职,但基本已经边缘化,
所有实权都与他无关,只能做一个领俸禄的闲职。
他看着府内管家送来的三种新钱,拿在手里仔细端详。
三种钱币看起来都很精致,大小都和五铢钱差不多。
杨仪找来钱称,仔细称重了一下,铜钱是标准的五铢,也就是五枚加起来一汉两,重量只多不少。
而银钱则是半两重,按照面值百钱算,使用的白银价值,基本在100到150钱之间浮动。
而金钱的重量是足两,按照一两黄金兑换万钱的兑换比例,也是毫无水分的。
朝廷这次竟然这么实在?杨仪捏着下巴,有些疑惑。
要知道,当年刘备入川,为了筹钱,铸造的当百大钱,最好的时候也不过使用青铜半两,
重量不过五铢钱的三到四倍,币值却是五铢钱的百倍,短时间府库充盈,却只能在蜀地流通。
如今朝廷竟然舍得用白银铸钱,来回收世面上最烂的当百大钱,难道不怕亏本吗?
杨仪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如何从中牟利。
既然陛下这么大方,他不好好操作一把,就对不起他的眼光了。
杨仪首先想到的是制作假钱,不过很快就被他自己否了。
如此精美的钱币,就算没有朝廷所说的防伪,找工匠,开模具,
使用足量的铜料做出这种钱币,怎么说也是亏本的。
看这铜币的成色,金灿灿的,比青铜刚出炉时候都亮,朝廷如今还真是财大气粗,
这些都是从世家嘴里抠出来的!
杨仪带着双重愤恨去研究朝廷新推出来的钱币,除了给朝廷找不自在,打击刘禅的信誉,更多为了利益。
他杨家储存的金银和五铢钱不在少数,烂大街的当百大钱倒是没有多少,
他翻来覆去端详着铜五铢钱侧面的齿痕,这些齿痕直接杜绝了剪边的行为。
铜钱外圆内方,内郭外郭都有明显的起伏,一面延续了汉代五铢钱上的五铢二字,
同时有一道明显的黄白色细线上下贯通,深深嵌入钱币里。
这条细线在钱币的背面也有一条,双线对应整齐,如同尺量一般。
背面与寻常五铢钱不同,多了大汉通宝四个大字,这个字体一看就是诸葛丞相书写的。
一枚最普通的五铢钱,就耗费如此精力,每个模具上都要弄六个字,还有这些齿痕与黄白线条?
杨仪直接抛弃了仿造的念头,这么复杂的字体,想要篆刻制作模具,他还不如制作铜器来卖呢!
想到铜器,他精神一震,对啊,既然朝廷财大气粗,如此精良的铜料用作钱币,
融了之后做成铜器,不就更值钱了?
不仅是杨仪,汉地众多世家,以及魏国吴国在内的众多世家,通过多方途径拿到新钱之后,就开始了研究。
在发现无法仿造私铸汉钱之后,也有了同样的想法。
特别是魏国吴国的世家,他们现在肯定不方便直接用对头的钱币,
只不过,颇具生意头脑的他们,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挣钱的方法,
那就是用汉地的新钱,熔化成铜器!
这样既能让蜀地钱荒,又能多赚钱财,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