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恕臣驽钝,这个木框架有何功效,可以称得上陛下所说国之重器?”
黄月英也有同样的疑惑,她一直在忙活雷霆火炮的研制,对于这边工坊并没有太多的关注。
她只知道这些木框一样的东西结构很简单,还是同样的规格,水力裁板打孔之后,只需要拼接起来就可以了。
就这么一堆木头和竹纸组合起来的东西,就算机智如她,也看不出来究竟厉害在哪。
目前这个工坊生产的几百件已经运送了出去,具体用途她并不知晓。
刘禅笑而不语,叫过工坊的负责人问道:
“现在安装到哪了?”
工坊负责人拱手答道:
“启禀陛下,南中,合浦,西羌等多地已经安排妥当。”
刘禅点点头,邀请诸葛亮与黄月英来到工坊旁边的一座小山包。
山包之上有一个实验性质的小烽火台,安装着一套方斗式的东西。
“相父,师娘,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刘禅顽皮了一下,拿出纸笔,对诸葛亮道:
“相父,陈到将军治下的巴郡朐忍柑橘天下闻名,朕想让陈到将军送些过来,你看怎么样?”
些许柑橘,就算劳烦一路兵站运送,也无伤大雅,诸葛亮自然无不可,点头道:
“陛下说起朐忍柑橘,臣也口舌生津,只是这和国之重器有何关联?”
刘禅神神秘秘地笑着在纸上书写着什么,写完,对着诸葛亮与黄月英展示出来,
只见纸上写着两行字:
“送永安,陈到将军,伤口恢复如何?派人送一筐巴郡朐忍柑橘到成都吧。”
展示完,刘禅把纸递给一旁的年轻人:
“发出去吧!一会把回信的源码与报文送过来。”
年轻人点头称是,拿着纸一路小跑上了烽火台。
刘禅这才招呼诸葛亮与黄月英坐下来,喝茶等结果。
黄月英知道永安在哪,至少两千里的路程,还需要换乘船只,
去的时候还好,快马加鞭,顺流而下,五六天可以到达。
回来时候逆流,就算有陛下改进的脚踏船,至少也需要六七天时间。
在这喝着茶,吃着点心,就能有结果?
黄月英虽然不是很明白,不过没有多问,自顾自地吃起桌上的点心来。
一旁的诸葛亮心思如电,大概猜到了陛下是要用烽火之类的传递方法,
不过烽火只能大概传递敌袭之类的简单示警,怎么可能传递具体消息?
他拱手道:
“陛下,臣想要上烽火台看看,不知可否?”
刘禅只是顽皮地卖个关子,当然不会拒绝诸葛亮的要求,
询问了一下黄月英,她不想爬山,刘禅就陪着诸葛亮一起来到烽火台上,
此时的山顶上燃起一道笔直的烟柱,也升起了一个橘黄色,用细线系着悬空中的孔明灯。
指着山顶的细烟和方形木框讲解道:
“相父请看,烟与孔明灯现在不仅仅是示警,也是在校对匹配。
正常传递消息约定时辰是辰时(早上7:00—9:00),午时(11:00 - 13:00),亥时(21:00 - 23:00)。
悬灯与烟火是紧急联络,现在的木框上的数字分两行,上面的1-1是匹配信号,下面的2-3是发送的目的地。
23只指代的就是永安城。”
刘禅说着,递给诸葛亮一本油印的小册子。
诸葛亮翻看了一下,前面是两位数字对应的指令,11表示匹配测试,33表示匹配完成,
00表示结束,99表示所有人都要接收。
下面还有各种问题的代码。
后面是一些两位数字对应的地名,成都是01,23正是永安。
代码后面就是一些数字对应的文字,这个精通军事谍报思路的诸葛亮很容易理解,
不过对于烽火传递,考虑到天气,驻守人员携带等因素,正常烽火传递到永安,一昼夜时间已经算是快的了。
这还只用来示警,陛下怎么用这些数字,来快速传递信息?
刘禅干脆席地而坐,用笔在纸上画出一个个圆圈,然后用曲折的线连了起来,说道:
“相父请看,这些圆圈就相当于一个个兵站,
朕改造过的兵站间隔不过十里,从成都到永安,中间隔着两百多个兵站。
其中最难的就是匹配过程,当成都这边发出狼烟与孔明灯,周围二三十里的兵站都会看到,
如果最近的兵站没有响应,上级下级兵站就会派出快马前往警告,十里路程,两刻即可抵达。
响应到的兵站就会准备好千里镜与数字板,等候在传输木框前。
木框分两向,一向上级,一向下级,用千里镜观察自己方向的数字进行匹配联络。
当看到11匹配,23永安之时,这个方向的兵站就会把木框方向对应好,形成一个人眼构成的通路。
等最终地点回复33匹配完成,才会一级又一级向上将数字摆成33,
这样反向传递回发起点,通路就构成了。”
说话间,他们旁边的烽火台上,拿着千里镜观察的年轻人禀告道:
“启禀陛下,通路匹配完成!”
说话间,只过了一盏茶的时间,从成都到永安的通路就完成了!
这也和现在接近中午,兵站都在认真观察有关。
诸葛亮惊呼道:
“这么快?”
刘禅回应道:
“发送消息到永安吧,稳一点,别出错了。”
年轻人回到烽火台上的木框,开始摆出0029。
刘禅接着讲解道:
“四组数字,几乎涵盖常见汉字,每个兵站的木框都是双向,
一个兵站接收完成,在朝向下级的木框摆出同样数字,在朝向上层摆出第01和22,
这就表示第一个字我已经收到并记录传递下去了。
上层看到,就会开始传递下一个字。
如果有疑问,就可以在这一层直接使用错误代码解决。
如此传递下去,直到结束,反向传递回来00,就表示完美接收。”
诸葛亮思索了一下,这套系统果然比传统的烽火狼烟系统优异百倍,
只要匹配完成,几乎可以延迟很低的传递复杂消息!
等了半个时辰,二十八个字,四个断句传递完毕,烽火台看到了下一级反馈过来的00,这才下来禀告:
“陛下,全程通路传递完毕永安已收到。”
接下来就是等待永安方向的回复了。
很快,管理这个烽火台的年轻人送了一个写着数字与汉字的纸过来。
刘禅看了看纸上的内容,满意地弹了一下纸张,递给诸葛亮:
“相父请看,陈到将军的答复。”
诸葛亮接过纸张,只见上面写着:
“末将安好,多谢陛下挂念,柑橘不日即可送达。”
成了!陛下说得没错!这果然是国之重器!
陛下这是怎么想到的办法?神乎其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