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泗水惊魂
暴雨已经持续了三天。
陈默站在泗水河堤上,冲锋衣的兜帽被狂风吹得猎猎作响。他眯起眼睛望向翻滚的浑浊河水,手中紧握的那块青铜碎片边缘已经将掌心硌出深痕。在他身后,三辆印着\"国家文物局\"字样的越野车正艰难地穿过泥泞的乡道。
\"陈教授,水位还在上涨!\"穿着橙色救生衣的当地向导老周小跑过来,雨水顺着他黝黑脸上的沟壑汇成小溪,\"村长说这是二十年来最大的汛情。\"
陈默没有立即回应。他的目光黏在青铜碎片那些奇特的纹路上——交错的线条组成山岳轮廓,其间点缀着某种已经模糊的象形符号。这与《左传·宣公三年》记载的\"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惊人地吻合。
\"陈默!\"清冷的女声穿透雨幕。林雨晴撑着一把显然已经失去作用的黑伞走来,考古队标配的防水笔记本被她紧紧抱在胸前,\"南京实验室的检测报告回来了,铜锡比例与商晚期青铜器完全一致,但铅同位素分析显示矿源可能来自...\"
\"豫州。\"陈默突然打断她,指尖轻抚过碎片某处凹陷,\"你看这个符号,是甲骨文里'豫'字的变体。\"
林雨晴的瞳孔微微扩大。作为社科院最年轻的古文字专家,她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传说大禹划分九州时,豫州位居中央,而象征豫州的鼎正是九鼎中最重要的\"中央之鼎\"。
刺耳的刹车声打断了他们的交谈。一辆黑色路虎粗暴地停在警戒线外,三个西装革履的男人跨过泥水走来。为首的白人男子挂着程式化的微笑,胸口的金属徽章在雨中闪着冷光。
\"陈博士,久仰。\"男人伸出右手,腕间的百达翡丽在袖口若隐若现,\"我是威廉·霍华德,环球文化遗产基金会的亚洲区代表。\"
陈默没有握手。他注意到对方身后那两个亚裔保镖右手虎口都有相同的老茧——只有长期使用某种特定型号手枪才会留下的痕迹。
\"私人基金会无权进入考古现场,霍华德先生。\"林雨晴上前半步,声音像她的银框眼镜一样冰冷锐利。
威廉不以为意地收回手:\"我们刚捐赠了五台德国产的水下三维扫描仪给贵省博物馆。\"他意味深长地看了眼湍急的河水,\"听说昨天有潜水员在河底发现了...有趣的东西?\"
闷雷在云层深处滚动。陈默突然想起父亲失踪前夜在日记本上潦草写下的那句话:\"他们一直在找九鼎,不是因为历史价值,而是相信那个传说...\"
\"陈队!\"赵大川粗犷的嗓音从河堤下方传来。这个退伍的海军潜水员浑身滴水,手里提着个密封袋,\"你看我们捞到了什么!\"
密封袋里是一截断裂的青铜鼎足,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水垢,但依然能辨认出精细的雷纹装饰。最惊人的是鼎足底部那个清晰的铭文——一个被三角形符号环绕的\"夏\"字。
林雨晴倒抽一口冷气。夏朝文字存世极少,这个字符与她研究过的二里头陶文几乎完全相同。
\"不可能...\"她喃喃道,\"如果这真的是夏禹所铸...\"
威廉的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炽热,他向前迈步时,陈默突然横挡在他面前:\"霍华德先生,请止步。从现在起,这里升级为一级考古禁区。\"
雨势骤然加大。在所有人都没注意到的河心位置,浑浊的水流中隐约浮现出几串诡异的气泡,仿佛某种沉睡千年的存在正在苏醒。
——
当夜,临时指挥部的灯光在暴雨中显得格外惨白。
陈默用镊子小心清理鼎足上的沉积物,放大镜下那些纹路逐渐清晰——不是单纯的装饰,而是精确到令人发指的地形图。他打开父亲留下的九州古地图复印件,颤抖的手指沿着某条曲线移动,最终停在现代河南境内的某处。
\"这不是装饰...\"他对着空荡的帐篷自言自语,\"这是龙脉走向图。\"
帐篷突然被掀开,浑身湿透的赵大川闯了进来:\"陈队,出事了!留守河面的小吴不见了!\"
河岸边的探照灯将水面照得一片惨白。本该系着安全绳的浮标此刻空空荡荡,只有一段被利刃割断的绳索在浪中起伏。
\"最后一次通讯是什么时候?\"陈默厉声问道。
\"十五分钟前,他说...说看到水底有光。\"赵大川的声音有些发抖,\"然后是声嘶力竭的喊叫,说什么'鼎开了'...\"
林雨晴突然指向三十米外的河面:\"那里!\"
一个黑影正在水下三米处缓缓下沉。陈默来不及穿装备就扎进水中,冰凉的河水立刻灌入他的耳鼻。在浑浊的水中,他隐约看到小吴惨白的脸,考古队员的双手正死死抓着某个巨大的青铜构件,更可怕的是——七条锁链从构件延伸向更深处的黑暗,每条锁链上都刻满诡异的咒文。
当陈默抓住小吴的胳膊时,年轻队员突然睁大眼睛,一串气泡从他口中涌出。陈默永远忘不了那双眼睛里最后映出的景象——河底淤泥中,八尊巨鼎正环绕着中央一尊最为庞大的青铜鼎,鼎身上的九州地图在某种幽蓝光芒中清晰可见。
氧气耗尽前的最后一秒,陈默看到中央巨鼎的鼎盖缓缓移开了一道缝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