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野狐沟,收购站小院。晨。
薄雾尚未散尽,小院里的气氛却凝重如铅。林建国、王铁柱、周勇、吴建军,甚至林海涛和赵小虎,都围在院中央那几株一夜之间彻底枯萎发黑、覆盖着诡异蓝白色冰晶的灌木前。这正是昨夜矿洞死气洪流爆发时,洞口附近被波及的植物。
“老天爷…这…这比上次那冷气厉害十倍都不止!”周勇声音发颤,指着那如同被速冻后又腐朽的枯枝,“要是昨儿我和建军在附近…”
吴建军脸色发白,下意识摸了摸贴身口袋里的三角黄符——此刻它已恢复常温,但昨夜那刺骨的冰冷和突突的跳动感记忆犹新。
林墨站在一旁,神色平静,但眼底深处残留着一丝疲惫。他手中拿着一个简陋的自制笔记本,上面画着矿洞区域的简图,并用红笔在昨夜死气爆发冲击的扇形区域重重标注,范围远超之前的警戒线。
“都看到了。”林墨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这不是简单的冷气,也不是什么氡气。孙教授之前的报告,只揭开了冰山一角。矿洞深处,存在着一种我们目前无法理解、但极端危险的‘地质能量异常’。它具备极强的低温效应、生物毒性,并且…具有不稳定的爆发性。”
他环视众人,目光锐利:“从现在起,野狐沟矿洞及其周边…特别是昨夜被波及的扇形区域,划为绝对禁区!
设立三道警戒线:最外围警示牌,中间铁丝网加警示灯,核心区由铁柱带人24小时轮班值守!
没有我的允许,任何人不得靠近核心区五百米内!违者,立即开除!”
“是!墨哥!”王铁柱第一个挺胸应道,声音斩钉截铁。昨夜他虽未亲见那恐怖的死气洪流,但周勇二人的描述和眼前这可怕的植物景象,足以让他明白事态的严重性。他身后的周勇、吴建军更是把头点得像小鸡啄米。
林建国忧心忡忡:“小默,这…这动静太大了,又是铁丝网又是人看守,乡里和村里问起来…”
“理由就是孙教授报告的升级版。”林墨早有预案,将笔记本翻到新的一页,上面是他模仿孙教授笔迹“推测”的结论:
“经初步勘探及异常现象分析,野狐沟矿洞深处存在高强度未知放射性矿物(疑似伴生超重元素衰变链异常)及剧烈地质应力释放点(隐伏断裂带活跃节点),伴随高强度次声波及未知低温粒子辐射,对人体及生态环境构成极高风险。
强烈建议设立永久隔离区,禁止一切人员活动。”
他将笔记本递给林建国:“建国叔,这份‘补充报告’,你找机会‘不经意’让乡里和村里关心这事的人看到。
再通过收购队下乡时,把昨夜‘矿洞又喷冷气,冻死一片树’的消息散出去。让大家知道,靠近那里,是真的会死人的。” 恐惧,有时是最好的防护墙。
“明白了!”林建国接过笔记本,郑重点头。他知道怎么操作。
“收购队和勘探队的工作重心转移。”林墨继续部署,“海涛,小虎,你们继续下乡,范围扩大到邻县,重点收老家具、古籍字画、还有各种奇特的石头、矿物标本,尤其注意有没有那种…嗯…摸着特别凉或者特别热、或者花纹很奇怪的石头。
铁柱,你的人手分成两班,一班轮值守矿洞禁区,一班跟着建国叔,加强收购队的押运和安保,同时…收集野狐沟周边不同区域的石头、土壤、水源样本,标注好地点。” 这些样本,将成为现代灵科院研究“野狐沟地质异常”的第一手“科学”材料。
安排妥当,众人各自领命而去。小院暂时恢复了平静,只有那几株覆着蓝白冰晶的枯木,无声地诉说着地底的恐怖。
林墨回到小屋,关上门。他盘膝坐下,没有立刻调息,而是拿出了那叠绘制简易“庚金护身符”的黄纸和研磨好的庚金精粉。
昨夜青鳞盾硬抗死气洪流虽然成功,但消耗巨大,难以普及。
而周勇他们身上的简易护身符,却在预警方面展现出了极高的性价比!只需微量的庚金精粉和低阶灵力引导,就能敏锐感知到死气的靠近并发出强烈警示!
这给了他新的启发——符文技术的民用化、普及化!
“核心在于‘感应’和‘示警’…防御交给青鳞盾这样的专业法器…”林墨指尖沾着细腻的庚金精粉,在黄纸上缓缓勾勒。这一次,他不再追求复杂,而是将符文的“形”简化到极致——只保留最能代表“庚金之气对阴寒死气天然排斥与感应”的几个核心转折笔锋!
同时,他调整了灵力注入的方式。不再是持续激发符文,而是制作时就将一丝微弱的“感应触发”机制烙印在符箓结构内部。
平时处于休眠状态,一旦感应到高浓度的阴寒死气靠近,便会自动激发符文中蕴含的微弱庚金之气,产生冰冷或震动示警!如同一个精密的“地质能量异常报警器”!
嗤…
灵力流转,符文成型。一张崭新的、结构更为简洁高效、能耗更低的“庚金示警符”完成!林墨将其折成三角,放在窗台上。
过了一会儿,他将一丝微弱模拟的死气气息(取自青鳞盾上残留的冰屑)小心地靠近。
嗡…!
三角符箓立刻发出轻微的蜂鸣,并变得冰凉刺手!
“成了!”林墨眼中露出喜色。这种符箓,制作难度和消耗远低于护身符,材料只需普通黄纸和微量庚金精粉,灵力消耗更是微乎其微。他可以批量制作!
他立刻动手,一张张简易却有效的示警符在笔下诞生。这些符箓,将成为守护野狐沟、预警矿洞死气扩散的第一道“科学”防线。
而它们的原理,在未来灵科院的报告中,或许会被描述为:“基于特殊矿物(墨金相)粉末对未知辐射粒子的敏感响应特性制作的地质灾害预警装置”。
现代,栖凤谷灵科院,特殊矿物分析实验室。
孙柏年教授穿着白大褂,戴着特制手套和护目镜,神情无比严肃。他面前的特制铅玻璃观察窗内,正放置着几样东西:
一块来自野狐沟矿洞禁区边缘、沾染了少许蓝白色冰晶的岩石样本。
几片彻底枯萎、覆盖着同样蓝白冰晶的植物叶片(由林墨通过特殊渠道提供)。
一个密封的铅盒,里面装着极其微量的“墨金相”粉末(庚金精粉)。
实验室里气氛凝重,各种高精尖仪器全功率运行,发出低沉的嗡鸣。穿着防护服的研究员们步履匆匆,记录着屏幕上瀑布般刷新的数据。
“孙教授,岩石样本的伽马谱仪分析结果出来了!除了已知的微量铀系衰变产物,发现了一种从未记录过的、能量峰值极其怪异的衰变信号!半衰期…无法测算,信号极不稳定!” 一个研究员声音带着震惊。
“植物样本冷冻切片观察!细胞结构呈现瞬间超低温玻璃化后又急速腐败的特征!
检测到未知的有机酸结晶和神经毒素类似物残留!” 另一个研究员汇报。
“环境模拟舱数据!当模拟的次声波频率与墨金相粉末的异常电磁响应频率达到某个特定耦合点时,舱内温度会出现断崖式下跌!并伴随检测到异常的低能粒子流!” 第三个结果更加骇人听闻!
孙柏年看着汇总的报告,眉头拧成了疙瘩。他摘下护目镜,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对身边的林墨(作为特别顾问在场)沉声道:
“林顾问,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复杂和危险!这绝不仅仅是‘墨金相’一种矿物的问题!
野狐沟矿洞区域,是一个多种极端未知危险因素叠加的地质‘火药桶’!”
“未知的放射性衰变链、破坏性的次声波共振点、恐怖的未知速冻机制、伴生的神经毒素…还有那种能瞬间摧毁生机的低能粒子流!” 孙柏年的声音带着后怕,“难怪您坚持要设立禁区!
这地方,简直是…科学的禁区!任何未经充分防护的靠近,都是自杀行为!”
林墨看着观察窗内那妖异的蓝白色冰晶,平静地点点头:“所以,灵科院接下来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全力研究这种‘复合型极端地质灾害’的成因、预警和防护手段。我们需要基于‘墨金相’的特性,尽快开发出实用化的环境监测传感器和个人防护装置原型。”
他将一个不起眼的小盒子推到孙柏年面前:“这是我根据一些古籍记载的‘避瘴’原理,结合‘墨金相’粉末特性,手工尝试制作的一个简易‘环境异常感应器’原型。您看看,能否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孙柏年打开盒子,里面正是林墨在九十年代制作的简化版“庚金示警符”的拆解件——黄纸符胆上,用特殊的暗银色粉末(庚金精粉)绘制着极其玄奥简练的纹路。
孙教授拿起放大镜,仔细端详着那简约却蕴含某种奇特韵律的纹路,又看了看旁边仪器上显示的“墨金相”对耦合次声波\/粒子的异常响应图谱,眼中渐渐爆发出强烈的光芒!
“这纹路…这种结构…似乎能极大地放大和聚焦‘墨金相’的感应特性?!天才!简直是天才的构想!” 孙柏年激动起来,“虽然工艺原始,但这思路太有价值了!
林顾问,您这‘古籍’记载的,恐怕是某种失传的、利用天然矿物特性进行环境预警的古老智慧啊!这为我们设计微型化、高灵敏的探测器指明了方向!快!把设计思路和测试数据给我!我们要立刻立项,‘基于墨金相及仿古结构的复合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研发’!”
科学的禁区已被标定,而破解禁区的钥匙,却来自另一个时空的古老符文智慧。林墨用“古籍记载”的包装,将来自九十年代的庚金示警符技术,悄然注入了现代灵科院的前沿研究之中。
矿洞的威胁,正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推动着两界科技的融合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