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清源堂”旗舰直播间。周日晚8:00。
柔和的聚光灯精准地打在林墨身上,他一身深青色素面唐装,衬得身形挺拔,气度沉凝。
背景博古架上,几件素雅的民窑瓷瓶与线装古籍作为点缀,最核心的位置则被几块墨绿色、螺旋纹路清晰的“青罗石”和一株栽种在透明生态箱中的暗红色“赤金藤”占据。
生态箱内模拟着微湿的岩石环境,那藤蔓的茎秆虬结有力,狭长的叶片边缘在灯光下隐约流动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暗金光泽。开播瞬间,在线人数如同坐上了火箭,数字疯狂跳动,顷刻间冲破一百五十万大关!
弹幕如瀑布般倾泻而下:
“来了来了!前排合影!”
“科学居士!想死你了!”
“石头!藤子!终于等到你!”
“背景那个瓷瓶有点意思,求上链接!”
“快开始实验!等不及看叶子拉皮筋了!”
林墨面对镜头,笑容温润平和,抬手虚按,一股无形的气场让喧嚣的弹幕都似乎凝滞了一瞬。“欢迎各位墨友归来。久别重逢,废话不多说,今晚直播主题——‘荒野馈赠,自然之力’!带大家亲眼看一看,我们从西南边陲一处人迹罕至的原始山谷深处,带回来的两样‘自然奇珍’,并用一点‘科学’小手段,探探它们的虚实。”
第一幕:青罗石 - 自然的“空气净化器”
林墨走到博古架前,小心拿起一块巴掌大小、沉甸甸的墨绿“青罗石”。石头的螺旋纹路在特写镜头下清晰可见,仿佛蕴藏着某种古老的韵律。“此石,我们暂名‘青罗石’。大家看这独特的纹理,并非人工雕琢,而是亿万年来水流冲刷、矿物结晶自然形成的结果。”他将石头托在掌心,对着镜头展示其温润的质感和冰凉的手感。
“它的神奇之处,在于其内在。”林墨示意工作人员推上一台小巧但专业的负离子检测仪。“经地质研究所孙柏年教授团队初步分析,青罗石的特殊晶体结构,使其能持续释放出远超普通环境的高浓度负离子,并产生一种独特而稳定的有益磁场。”
镜头紧紧锁定检测仪的显示屏。初始数值显示为室内常见的几十个\/cm3。当林墨将青罗石靠近检测仪的感应探头时——
嗡!
显示屏上的数值如同打了兴奋剂,开始疯狂跳动!几十…几百…几千…最终稳稳定格在 “58,700 \/cm3” !鲜红的数字几乎要冲出屏幕!
“卧槽!五万八?!我家空气净化器开到最大也没这零头!”
“这石头是活的吗?吐气量这么大?”
“呼吸都顺畅了!科学显圣第一弹!”
林墨放下石头,数值缓缓回落。他接着调出一份提前准备的动态磁场波动图谱,曲线平缓优美,在低频区域规律波动。“这是青罗石产生的磁场图谱,这种特定频率的磁场,被研究认为有助于舒缓神经,提升专注力。” 屏幕上适时弹出科普小窗,简洁明了地解释负离子净化空气、稳定情绪的科学原理。
最后,镜头切到一个安静的实验室场景。一位志愿者手腕上戴着一串用青罗石边角料打磨的素珠手链,旁边连接着脑波监测仪。
实时脑波图显示,佩戴后代表放松与专注的阿尔法波(a波) 波段显着增强,活跃度提升超过30%!
“实锤了!戴上就变聪明?”
“这石头我买定了!耶稣也拦不住!科学居士说的!”
“手串!手串在哪里?!”
第二幕:赤金藤 - 生命的“记忆合金”
直播间气氛被彻底点燃。林墨适时移步到生态箱旁,所有人的目光聚焦在那株暗红金线的藤蔓上。
他戴上特制的防割手套,动作轻柔地选取了一片大小适中、形态完整的“赤金藤”叶片。叶片狭长,质地厚实,边缘那丝暗金纹路在特写镜头下流转着内敛的光泽。
“这株植物,我们命名为‘赤金藤’。”林墨的声音带着一丝赞叹,“发现它的地方,是山谷深处最贫瘠的岩缝,几乎寸草不生。为了生存,它进化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物理特性——极致的韧性与近乎完美的形状记忆能力!”
工作人员合力将一台闪烁着金属冷光的高精度工业级电子拉力测试机推到镜头前。机器结构精密,液晶屏上显示着复杂的参数和即将归零的力值。林墨小心翼翼地将叶片的两端,用特制的软性夹具固定在测试机的上下夹头上。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让数据说话。”林墨神色郑重,手指按下了启动键。
嗡…
机器发出低沉的运转声。上方的箭头开始缓缓、匀速地向上移动。叶片瞬间被绷直!
拉力数值在液晶屏上开始跳动:
10N… 20N… 50N… 叶片被缓缓拉伸至原长度的50%,依旧笔直坚韧,毫无断裂迹象。
100N… 150N… 拉伸至原长度100%(即两倍长),叶片被拉成一条笔直的细线,呈现出半透明的质感,仿佛随时会崩断,却依旧顽强地连接着!
200N… 250N… 数值持续攀升!拉伸至原长度的150%!叶片被拉伸到了极限,薄如蝉翼,几乎透明!整个直播间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难以置信地盯着那看似脆弱却坚不可摧的叶脉连接!
拉力峰值:278N! 相当于吊起了近28公斤的重物!叶片依旧未断!
“我的妈呀…这真是叶子?”
“牛顿的棺材板压不住了!植物学不存在了!”
“这韧性…防弹衣材料也不过如此吧?”
就在众人以为叶片即将断裂时,林墨松开了启动键。更令人震撼的一幕发生了!
没有“啪”的断裂声。固定叶片的夹具缓缓复位。那被拉伸到极限、薄得几乎看不见的叶片,如同被注入了生命,开始肉眼可见地、极其缓慢地回缩!它像一条苏醒的软体生物,一点点收回被拉长的部分,努力恢复着原本的形状。
镜头死死锁定回缩的过程。时间仿佛被拉长。十秒…二十秒…半分钟后,叶片奇迹般地恢复了超过 95% 的原状!除了边缘留下极其细微、几乎不可见的卷曲褶皱,整片叶子完好如初!静静地躺在林墨掌心,仿佛刚才那惊心动魄的拉伸从未发生过。
死寂!然后是彻底爆炸的弹幕!
“!!!!!!我看到了什么???”
“神迹!这绝对是神迹!科学居士法力无边!”
“回…回弹了?它自己缩回去了??”
“跪了!给藤神跪了!这科学怎么圆?在线等,急!”
“求问这藤条哪里买?我想给我家二哈做个项圈!”
林墨拿起一份孙柏年团队出具的、盖着红章的“初步检测报告摘要”,重点展示在镜头前:
“赤金藤叶片纤维结构特殊,富含多种高弹性生物聚合物(如类弹性蛋白、特殊纤维素复合体)…”
“其微观结构呈现独特的‘弹簧-铰链’复合模型,赋予其超常的拉伸极限与形状记忆效应…”
“初步判断,其提取物在新型生物材料(如人造韧带、缓释载体)、高端纺织及特种防护领域具有极大研究价值…”
“大自然的神奇,往往超越我们的想象。”林墨放下报告,语气带着科研工作者的严谨与一丝对造物主的敬畏,“赤金藤的发现,为我们打开了生物材料学的一扇新窗。相关深度研究,灵科院‘神农计划’已正式立项。”
第三幕:银元开张 - 真金白银的捡漏狂欢
预热与显圣带来的震撼尚未平息,林墨已走到直播长案前。他掀开覆盖的墨绿色丝绒布,下方整齐码放着三摞银光闪闪的银元!光绪元宝、袁大头、船洋…不同版式,品相均在xF(极美品)以上,在灯光下流转着迷人的光泽。
“直播最后,上点实在的。”林墨拿起一枚袁大头,屈指一弹,清脆悠扬的铮鸣声通过高保真麦克风传遍直播间。“刚从乡下收上来的‘土腥味’银元,保真,品相如图。随机挑选——”他目光扫过弹幕,随手一指,“…编号7、15、22、31、38、44、53、66、79、88!这十枚,1元起拍!捡漏的机会,就在眼前!给墨友们助助兴!”
早就被“青罗石”和“赤金藤”刺激得热血沸腾、钱包蠢蠢欲动的观众们,瞬间找到了宣泄口!特别是收藏爱好者和投机者,更是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
“7号!100块!”
“88号我出500!”
“22号800!谁都别抢!”
“一千!15号我要了!”
“一千五!7号!”
竞价声(弹幕)此起彼伏,价格如同坐了火箭般飙升!林墨沉稳地控制着节奏,展示每一枚被叫价银元的细节。最终,十枚银元均以远超市场价的溢价成交:
一枚品相极佳的三年袁大头签字版(仿品,但足以乱真,林墨心知肚明),拍出3800元!
一枚普通版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也拍到了850元!
平均溢价超过35%!
“恭喜拍中的十位墨友!稍后客服会联系您安排发货!”林墨笑容可掬,“没拍中的朋友也别急,好戏还在后头。”
他走到直播间的仓库大门模型前(道具),用力推开(特效)。“下次直播,咱们玩点更接地气的!”林墨的声音带着一丝蛊惑,“带大家直击‘清源堂’真正的仓库!
看看我们刚从各地乡下收上来、还沾着泥巴、带着尘土的老物件:磕了边的民窑碗、锈迹斑斑的铜锁、虫蛀的旧书、散了架的老家具…它们是真古董,还是老破烂?”
镜头切换,快速闪过几个仓库实景镜头:堆积的旧家具、成筐的铜钱、一摞摞泛黄的书卷、随意摆放的瓶瓶罐罐,充满了陈旧与未知的气息。
“我们将随机抽取几件,现场清理,现场鉴评!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捡着漏了您偷着乐,打眼了…算我的!”林墨对着镜头,眼神明亮,“用‘科学’的眼光,历史的积淀,还有咱们的眼力,一起在故纸堆和破烂里,淘出真金!下周六晚八点,‘清源堂’仓库寻宝,不见不散!”
直播结束。在线人数峰值突破两百万!后台成交额(仅银元)数万元,询单系统瞬间被关于“青罗石手串”、“赤金藤提取物产品”、“仓库直播具体流程”的咨询挤爆!
陈振华看着实时数据,激动得手都有些抖:“林先生,这…这效果…炸穿天花板了!那片叶子…简直神了!仓库直播的消息一出,预约人数已经破十万了!”
林墨看着屏幕上依旧在疯狂滚动的“科学显圣”、“跪求藤条”、“仓库蹲守”的弹幕,嘴角勾起一抹深意的弧度。
“让仓库那边把东西准备好,要‘土’,要‘旧’,更要‘真’。
淘几件有瑕疵但有潜力的民窑,几本有噱头的残破古籍,再弄点真假难辨的老铜件…下次,咱们让所有人看看,什么叫‘化腐朽为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