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刚得知女主找过男主,下午就从系统那得知男主跟王月梅坦白有外公电话,已经联系上外公准备离开。
外公对于外孙宋明昭被收留深表感谢,临走前还想留给宋家一大笔钱,但是王王月梅觉得受之有愧硬是没收。
钱没收,带的礼物再不收就不合适了。
外公还留下电话和地址,表示需要帮忙可以随时联系。
送别时王月梅注意到女儿过于安静,以为她在为小伙伴离开难过。
“这么喜欢你明昭哥哥,两个人抱一下好了,刚刚明昭还跟我夸你聪明,好好学习等上学了就能写信,想联系写信也是一样的。”
王月梅说话还帮两人对着推了把,两个小朋友就这样抱到一起。
知道宋瑶后来喜欢自己,宋明昭对这个拥抱说不上来的别扭,但是扭头看到宋瑶那张呆呆的小胖脸,不禁失笑。
就算现在舍不得他,但是可能要不了一两年,对方估计就会忘记自己。
反正日后也不会再见面,无论是故事里的剧情,还是前世那些恩怨都将不会再发生。
想通后,手掌在她背上轻轻拍了拍:“好好学习,高中前不要早恋,也可以给我写信。”
男主还真是对学习异常关注,宋瑶心想。
不过男主只是客套而已,写信当不得真,这种时候只需要点头就可以了。
宋家门前突然停辆车,引来不少邻居关注,等车开走,邻居们纷纷凑过来。
刚刚他们可看得清清楚楚,那人还从车上拿下来各种大包小包的东西,有些光是从包装上就能看出价值不菲。
“月梅,真没想到你家还能有这么厉害的亲戚,之前没听说过宋家有这门亲戚,难不成是你家那边的?”
听到邻居暗戳戳的试探,王月梅没有丝毫不耐烦,反而还笑眯眯跟这些邻居耐心解释。
“哪有,那是建城带回来的那个孩子外公,之前没联系上就暂时把孩子放家里了。”
说到这里,王月梅颇有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先前宋建城突然带回来一个男孩,外面的人都在议论纷纷。
那时候宋建城又不愿意解释男孩父母身份,听到外面那些猜疑,王月梅也忍不住生出怀疑来。
王月梅:“不过老人家说以后两家当亲戚走动,也算是多了一门亲戚。”
听到王月梅这话,有的邻居不禁生出各种心思来。
“月梅,你家招娣不是在说人家,我那表侄说起来跟你家姑娘年纪相当,就大招娣三岁,要不要我从中间牵线让两个年轻人认识下?”
说这话的张婶之前和王月梅关系一般,因为远方表哥是县里厂长,在村里看人老拿鼻孔看人。
张婶有个厂长表哥的事在村里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了,她刚起这个头问,其他人就不敢再问了。
他们家那些亲戚里哪有能比得过张婶那个侄子那么好条件的?
王月梅听到这个提议确实心动了,年龄差三岁没什么,当爹的是厂长,那家庭条件肯定没得说。
宋瑶却听得警铃大响。
这个张婶和那个媒婆不同,说的确实都是实话,男方和男方家庭也挑不出任何问题。
但是问题在几年后就出来了,男方家开的是酒厂,销量一直很不错。
可儿子几年后上任,贪心在酒厂原料制作上偷工减料,甚至还曝出喝死人的新闻。
最后酒厂倒闭,那家人欠了一屁股烂债……
不得不说她妈这运气是真的绝了,两次想给大姐找的对象都有大坑。
可是对方现在确实看不出任何问题,酒厂也还算正常运营,她贸然阻拦说不通。
宋瑶会这样想也不是无的放矢,二姐宋来娣头婚同样是王月梅找人牵线,结果维持了两年就没过下去。
倒是没有大姐那样遇到一个爱打人的人渣,不过对方也不是什么好的,二姐生完孩子没多久就发现对方出轨了。
二姐当时想起丈夫老说工作忙,就想带着好吃的过去看看,结果没想到当场抓个正着。
和大姐不同的是,二姐从小就更果断,当即快刀斩乱麻。
面对丈夫苦苦哀求,二姐冷静提出把过去两年没上交的工资都交出来,另外再去厂里预支一年工资,否则就把两人的事全抖落出去。
至于为什么是一年,要不是厂子只能预支一年,她都想把下半辈子工资全预支走。
男人说两年工资早花完了,二姐直接说那是他的事,如果一小时之内筹不到钱,就把还光着的小三扯出去。
男人只能按照她说的做,最后还拿了小三存折去银行取钱才凑够。
结果二姐确实静悄悄走了,只是一出门就把这事对厂区工友说了一通。
过来看热闹的工友,正好看了个正着,等于把出轨男和小三的遮羞布当场扯下来。
不光拿走三年工资,宋来娣还把女儿也一并带走。
第二任丈夫是宋来娣后来打工认识的,两人都是二婚搭伙过日子,感情反倒还不错。
不过王月梅忙着给大女儿找结婚对象也可以理解,村里好多这个年纪的女孩子都生孩子了。
常年在村里,难免会受周围人影响。
宋瑶觉得人就是太闲了,要是有事忙起来就不会想东想西了。
尽管王月梅心动了,可上次的教训才不过一天,对方条件再好也不能再这样贸然答应下来。
上次说相看下,要不是小女儿提醒,她都没往那上面想过,更不会去的查周家老二之前退婚的原因。
所以王月梅没有立马答应,只是说老大害羞,等回家跟孩子商量看看再回复她。
听到亲妈这样说,宋瑶却并没有松懈,因为没有直接回绝那就是八九不离十。
果然,和邻居们分开回家关上门后,王月梅立刻迫不及待和宋招娣说要先去县里打听下那家人。
宋瑶:“人家是厂长,邻居肯定会想巴结厂长,说的话不可信,正好大姐做饭好吃,要不咱们就去厂门口卖点吃食,既能赚钱,还能从工人那里打听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