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新年计划(下)
易中海对贾东旭说到:“东旭,你也要注意收收了,你这样的规模,在黑市上太危险了。你三个月赚的钱比一般人三年赚的还多。利益动人心,利润红人眼,东旭你倒腾粮食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安全。”
贾东旭知道像易中海这种经历了乱世的人更能明白人心的恐怖,利益的风险。贾东旭对着易中海说到:“师父,我在黑市都是小量出售,量大的时候我每次都是单线出售给一两个人,并且都是遗老。这种遗老虽然有钱,但是地位很低,他们是不敢扎刺。”
易中海听了贾东旭的话,就知道贾东旭的操作。贾东旭少量在黑市售卖粮食其实就是筛选遗老,等确定遗老安全,就上门大量售卖。这样既可以赚钱,又安全。这些遗老不缺钱,但是缺吃的。并且这些遗老因为成分问题,只要不踩到底线,这些遗老不敢举报,更不敢黑吃黑。
贾东旭喝了一口茶,就继续对易中海说到:“师父,年后我还想给淮如买一个工作指标。这样既可以把淮如转为城市户口,棒梗他们也追转为城市户口,这样,我们家就不缺定量。并且淮如有了工作,我们家也会多一份收入。”
贾东旭说完,看着易中海没接话,就继续说到:“我妈那个人,师父你也清楚她的为人。有点小聪明,但绝不是什么好人。我知道这样说我妈,有些过分,我不是嫌弃我妈,我是心疼我妈。我知道我妈是被生活所逼,我小时候的时候,我妈容貌不要说四合院,就是在南锣鼓巷这一片都算数得着。就因为生活艰难,我妈变成了人憎狗厌的人。如果我妈不变成这样,即便是有师父帮衬,我妈也保不住我的工位,更不可能把我养大。”
易中海听了贾东旭的话,对贾张氏少了几分厌恶,多了几分同情。易中海对于贾东旭的孝顺有了新的认知,以前易中海以为贾东旭有点懦弱。现在听了贾东旭的话才知道贾东旭不是懦弱,是心疼贾张氏。易中海对自己的老年生活多了几分期盼,多了几分信心。
想到这些,易中海就说到:“淮如的工作,我们用心留意,你手里钱够吗,这些年师父留下不少的养老钱,不够的话,师父帮你补上。”
贾东旭听了易中海的话,就说到:“师父,我现在手里有三条小黄鱼和两百块钱。按照现在倒卖粮食的收益,我想着到四五月应该可以筹集到一千两百多。这些钱给淮如买工位应该是够了,如果不够我再找师父你借。”
易中海听了贾东旭的话,就说到:“东旭,听你的意思,倒腾粮食的事情你只做到明年四五月。”
贾东旭听到易中海问话,就说到:“过完年,灾荒就三年了。我有次在黑市听到有人在讨论,根据气象局观测,灾荒明年夏收之后就会结束。我想着明年四五月就准备收手,如果贪得无厌,我怕到时候不好收场。”
易中海听了贾东旭的话,既可惜又欣喜。可惜是贾东旭少了一笔大收入,欣喜是灾情终于过去,日子又会好起来。就在贾东旭和易中海聊明年计划的时候,贾张氏和秦淮如都回来了,棒梗和小当还在外面瞎玩。
易中海看到贾张氏和秦淮如回来了,就离开了贾家。易中海到家之后,看到一大妈在那里烤火,就直接倒了两杯茶,把其中一杯递给一大妈。一大妈看到易中海坐下,就说到:“老易,你和东旭在聊什么,聊这么久。”
易中海听了一大妈的话,沉默了一会就说到:“一大妈,我都看错东旭了,我以前就觉得东旭有些懦弱,今天才知道,东旭不是懦弱,是心痛贾张氏。”
一大妈听了易中海的话,心里有些慌,就说到:“东旭是不愿给我们养老吗?”
易中海听了一大妈的话,就知道一大妈误会了。就说到:“东旭愿意给我们养老,我以前还担忧有贾张氏在,以东旭懦弱的性格,即便是给我们养老,我们晚年也就将就。但是东旭是真的很孝顺,为了我们晚年生活,东旭计划明年上夜校,还要给淮如买一个工位。”
一大妈听到贾东旭愿意给他们养老,顿时就放心了。一大妈默认易中海补贴贾家,她也帮秦淮如照顾小当,不就是为了让贾东旭给他们养老。但是当一大妈听到贾东旭要上夜校,要给秦淮如买工位就有些心痛。一大妈虽然不知道上夜校要花多少钱,但是一大妈知道一个工位少则七八百,多则上千块。以贾张氏的尿性,这笔钱肯定是他们家出。
易中海看到一大妈变化的脸色就知道一大妈误会了,接着说到:“上夜校和买工位不要我们花钱,这笔钱东旭自己出。”
一大妈听了易中海的话,也是不敢相信,就疑惑的问到:“贾张氏愿意出这笔钱。”
易中海说到:“不是贾张氏,是东旭自己出。”易中海看到一脸不解的一大妈就说到:“这几个月东旭倒腾粮食赚了不少钱,这些钱贾张氏不知道,都在东旭手里。东旭就是计划用这笔钱来买夜宵名额和工位。”
一大妈虽然知道贾东旭在倒腾粮食,也知道倒腾粮食赚钱,但是没想到这么赚钱。才两三个月时间,就赚到了一千多。普通人两三年才能赚到这笔钱,想要存下这么多,一般人二十年都不一定能存下。就是易中海工资高,这几十年下来,也就存下不到七千。
一大妈听了易中海的话,就说到:“东旭不会有危险吧,一下子赚这么多钱,容易被人盯上。”
易中海说到:“东旭也是一个有成算的聪明人,他主要把粮食卖给那些遗老。这些人有钱又老实。”
一大妈听了易中海的话就放下心,一大妈知道易中海的意思。现在的大环境,遗老不敢不老实,只要敢扎刺,搞不好会家破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