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拜访李怀德
吃饭的时候,贾东旭对着易中海说道:“师父,我想拜访一下李厂长,师父你知道李厂长家里的地址吗。”
易中海听了贾东旭的话,吃了一块红烧肉之后说道:“李副厂长家的住址我不知道,但是柱子肯定知道,我记得柱子之前说过他给李副厂长做过几次席面。东旭你这是准备找李副厂长解决夜校名额的事情了吗,之前我还在想即便是找李副厂长送重礼难度也很大。但是今天你被工业部评为先进个人,就有了竞争夜校名额的资格。并且工人的夜校名额竞争不大,只要李副厂长说句话,拿下一个名额十拿九稳。”
贾张氏等人听了易中海和贾东旭聊关于夜校的事情,并且还要给李怀德送重礼,都感觉很惊讶。秦淮如和一大妈没说话,贾张氏就说到:“东旭,你都被工业部和厂里表扬了,读书还要送礼吗?上夜校有什么用,为什么要花费精力去读书。”
贾东旭听了贾张氏的话,也看到秦淮如探究的目光就说到:“妈,夜校和扫盲班是不一样的,夜校毕业就是大学学历,就有了干部身份。并且大学毕业之后,我就会成为十级技术员。到时候工资就是八十多,加上补贴超过就是。”
贾张氏听了贾东旭的话,顿时就说道:“一个月就是多,是不是比老易工资还高。”贾东旭的话不只是让贾张氏激动,秦淮如也是很激动。一大妈也是一脸不可置信的看着易中海,想要从易中海那里得到答案。
易中海看到一大妈询问的眼神,就说道:“正常大学生实习期十四级工资,是四十八点五元。转正之后是十三级工资,就是五十五元。但是东旭已经有了差不多十年工龄,东旭夜校毕业之后,加上工龄,至少可以拿到十级技术员工资,是八十六点五元。”
有了易中海的解说,所有人都知道了夜校名额的分量,不但可以获得干部身份,收入起步就翻倍,甚至是翻三倍四倍都有可能。只要涉及到钱,贾张氏就说到:“东旭,既然夜校毕业直接就是干部,工资翻倍,这个夜校名额是不是需要很多钱。”
在贾张氏的朴素价值观里面就知道好处越大,花的钱就越多。既然上夜校的好处这么大,那么想要拿下夜校的名额花的钱不会少。
贾东旭听了贾张氏的话,就说到:“如果没有今天这个工业部的先进个人,就是两条大黄鱼,我都没信心拿下。今天被工业部当成典型奖励了,我有信心五百块就可以拿下一个名额。”
贾张氏听了说要五百块,心里也是一颤。虽然知道夜校名额会很贵,贾张氏想着最多也就一两百,没想到贾东旭被工业部重奖了,还需要五百。如果没有工业部的先进个人,两条大黄鱼都拿不下。贾张氏在心疼钱的同时,对于贾家的未来,对于自己晚年的生活充满信心。这个夜校名额越值钱,就代表贾东旭以后的前途越广大。
易中海虽然开心,但是还是有点担忧,易中海知道想要从夜校毕业不容易,贾东旭能不能顺利毕业,易中海也没有信心。易中海就说到:“东旭,你有信心从夜校毕业吗?”易中海知道这样问,有点伤人,但是如果不能毕业,钱就白瞎了。
贾东旭听了易中海的话,也没有在意,直接说到:“师父,吃不了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学习的苦,吃一时;生活的苦,吃一世。”
易中海听了贾东旭的话仔细品味一番,越是品味越是觉得有道理。易中海瞬间感觉,东旭成熟了,以前的东旭不会有这样的感悟。既然有了这样的感悟,贾东旭从夜校毕业一点问题没有。
晚餐之后,贾东旭就来到何雨柱家门口,敲了敲门。何雨柱打开门一看到是贾东旭,就说道:“东旭哥,有事吗?”
贾东旭也没有和何雨柱客套,就说到:“柱子,我有些事情想要李厂长帮助,我不知道李厂长的住址,我听师父说你帮李厂长做个招待席面,我就想问问李厂长的住址。”
何雨柱虽然有个傻柱的外号,但是人不是真的傻。何雨柱知道贾东旭是有私事找李怀德,并且还是不能放在明面上的事情。何雨柱把李怀德的住址告诉贾东旭之后,也没有刺探贾东旭找李怀德有什么事情。贾东旭拿到地址之后,也没有多留。
第二天下班的时候,贾东旭发现李怀德走的方向是回家的方向,就决定今晚就去找李怀德。贾东旭是晚上八点左右到的李怀德家,开门的是李怀德的老婆。李怀德的老婆出身显贵,看人的眼光很好,看到穿着轧钢厂工服的贾东旭的第一眼,就觉得贾东旭为人应该不错。在看到贾东旭不卑不亢的表情,还有手里拿的水果和化妆品之后,心里更是满意。
李怀德的老婆请贾东旭进门之后就喊道:“怀德,你同事找你有事。”
贾东旭听了李怀德老婆话,就知道李怀德的老婆虽然是官二代,但是品性很好。贾东旭明明只是李怀德管理的工人,却以同事称呼,一下子就拉近了距离,显得平易近人。
李怀德从书房出来之后,发现来人是今天被工业部奖励的贾东旭。就说道:“东旭,你找我是有什么事吗?”
贾东旭接过李夫人泡的茶之后,就说到:“李厂长,你好,我最近不是被厂里和部里奖励了嘛,这多亏了李厂长的教导。我这次带了一些水果表示感谢,都是不值钱的东旭,免得有人说我巴结领导。”
李怀德夫妇听了贾东旭的话,都是莞尔一笑,都觉得贾东旭人不错,不但一表人才,还谈吐幽默。贾东旭在李怀德家里做了一盏茶的时间,再次表示感谢之后就提出了告辞。贾东旭离开李怀德家里的时候,李怀德要贾东旭第二天去他办公室。已经出门的贾东旭听到这话,就知道事情成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