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阎解成背下巨额债务(中)
易中海和车间主任都不是缺这六百块钱的人,即便知道这是车间主任的套路,易中海也被车间主任对他表示的信任感动。车间主任看着易中海既感动又有些激动的神情,就知道他这一手是收拢了易中海的心,对于他以后的工作以及升迁都有帮助。现在国家到处都缺高级技工,精密零件的加工数量是车间主任升迁的重要考核标准之一。
易中海没有和车间主任客套,只是默默的把招工单收起来,然后心里暗下决心,以后主任安排的高精尖工件一定更加用心完成,并且更加努力的练习技能,尽快升级到八级钳工。如果易中海升级八级钳工,车间主任在使使力,未尝不能升迁,毕竟为国家培养一个八级工,这个功劳即便是杨厂长都要动容。
现在车间主任是不知道易中海的想法,如果他知道,一定会帮助和督促易中海学习钳工技能。为国家培养一个八级工可比做一些精密工件的贡献大了不知凡几,并且车间主任也知道现在工业部会抽调轧钢厂的八级工支援保密项目。抽调之后,整个轧钢厂的八级工会从现在的十一个降到两个,这个时候轧钢厂培养出一个八级工,厂长都会受到表彰,他一个车间主任升迁的机会不小。
中午的时候,易中海就骑着贾东旭的自行车到学校找阎埠贵,阎埠贵在学校见到易中海的的时候,开始还以为家里出事了。要知道以前易中海可从来没有到学校找过他,在听到易中海的来意是商量招工表的事情后,阎埠贵对易中海在轧钢厂的关系之深也表示感叹。只有半天不到,易中海就联系到了招工表,并且还是钳工的招工表。
易中海对着阎埠贵说到:“三大爷,钳工招工表已经联系好了,要六百,如果你需要,我就直接定死。如果你不要,我就回信。这个事情要快,最好是明后两天去轧钢厂报到。”
阎埠贵听了易中海的话,就知道轧钢厂公布招工计划的时间就在这两天。如果不趁着招工考核之前入职,等拖到和招工的人一起报到就容易引起麻烦。工厂的招工考试之后,名单都会公布的,街道办推荐的名额也是需要公布的。如果不在这两份名单里面,又拿到了招工表,一旦引来眼红的人举报,那就麻烦大了。
像领导截留招工名额这种事情如果没人举报,啥事都没有,毕竟全国上下都这样,谁还没有需要工作的子嗣。但是这个事情一旦被举报,尤其是实名举报,那麻烦就大了。到时候不但弄到招工表的人要被开除,整个工厂领导从上到下都要吃瓜落。甚至还要拿出几个小领导祭旗,用来平复民愤。
阎埠贵下午没课,就想着直接回家拿钱,把事情定下。阎埠贵对着易中海说到:“一大爷,我下午没课,要不我们一起回去,我给你钱,麻烦一大爷帮忙把招工单买下,我要解成明天就报到入职,这个事情越早越好。”
易中海听了阎埠贵的话,也没有耽搁,直接就和阎埠贵一起骑车回四合院。易中海接过阎埠贵递过来的钱的时候,脸色就像便秘一样难看。阎埠贵递过来的钱,面额大到十元,小到伍角。易中海越数,脸色越是难看。易中海是知道阎埠贵虽然总是装穷,但是家里一两千是有的,没必要为了装穷把伍角的都拿出来。
易中海数完之后,说到:“三大爷,我们这么多年的邻居,都知根知底,你家底怎么样,我心里也有数,没必要把伍角的都拿出来。如果你说家里十元面额的不够,我还信你的,但是你拿出来伍角的就有些过份了。我这数钱的时间,比起寻摸招工单的时间还多,还害得我下午要迟到。”
阎埠贵听了易中海的话,即便是脸皮厚如城墙,也有些羞赧。只是阎埠贵不愧是阎埠贵,马上就调整好了,说到:“一大爷,真不是我故意这样,实在是家里的现金不多,其他都存银行了。”
对于阎埠贵的解释,易中海一个字都不信,院子里所有人的性格易中海可以说是了如指掌。院里有钱的几家就没有把钱存银行的习惯,就像他自己,就是家里存了六千多现金,也不曾想过要把钱存银行,主要是他们这个年龄的人都被所谓的银行坑怕了。
易中海也没有再多说,拿过钱用袋子装好之后,就把招工单递给阎埠贵,说到:“三大爷,这个是招工单,你和解成说明天我带着他去报名入职。”阎埠贵接过招工单之后,看着骑车离开的易中海,心里想到以后要和易中海交好了,易中海在轧钢厂关系很硬,居然可以先拿到招工单后给钱。和易中海交好对阎解成在轧钢厂发展有利,并且说不定以后阎解放和阎解旷买工作还需要麻烦易中海。
车间主任接过易中海递给他的钱的时候,就相信招工单真的不是易中海自己需要,是邻居需要。车间主任知道以易中海七级工的收入,区区六百块,肯定全是十元面额,不会有其他面额。可是现在这一袋子钱里面不但有一元两元的面额,甚至出现了五角的面额。如果是易中海拿出来,这不是在羞辱他这个车间主任,更是在羞辱他自己。
一个七级工,六百块只是八个月的工资,拿出六百块都要把家底刮干净,这不就是在打他自己的脸吗。车间主任数了一遍钱之后,就从里面掏出十元,递给易中海说到:“易师傅,钱数是对的,我也知道规矩,你们中间人都是收十元。”
易中海接过钱之后,就说到:“主任,那我先去工作了。”易中海说完就走开了。易中海接下这十元,并不是缺这十元,而是告诉车间主任,如果这份招工单出了意外,事情到他这里就结束了,不会拖累到车间主任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