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杨厂长和李怀德的进步(三)
轧钢厂的领导层会议举办的很成功,由李怀德和杨厂长代表轧钢厂向部里报捷。下班之后,杨厂长直接就到了大领导家里,李怀德也是接上老婆到老丈人家里,为了争取最大的利益,杨老板和李怀德都必须和后面的支持者汇报考核成果。只有抢了先手,才能利益最大化。
杨厂长到大领导家里的时候,大领导刚好下班回来,两个人在别墅外碰上。大领导看到杨厂长来找他就知道轧钢厂工级考核出结果了,大领导看杨厂长的神情就知道轧钢厂工级考核结果很好。杨厂长跟着大领导进入书房之后,杨厂长就把轧钢厂工级考核统计总结表递给大领导。
大领导接过总结资料看起来,在大领导看总结资料的时候,大领导家的生活助理送过来两杯茶,杨厂长在书房门口接过之后,就先让生活助理离开。大领导看完资料之后,就说到:“小杨,这个钳工培养资料效果比预计的还好,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全部过了一级,还有十几个二级,尤其是那个阎解成同志,已经过了三级理论,只是实操的时候经验不足。”
杨厂长听了大领导的话,就说到:“大领导,这次考核的成绩绝对真实有效,没有一点点水分,甚至可以说今年的等级考核要求比之前还要严格,绝对是实打实的真实实力。如果按照之前的难度,二级工还要多上上百个。”
大领导听了杨厂长的话,沉思了一会就说到:“这份资料里面提到贾东旭同志直接提升六级,从二级钳工成为八级钳工。我记得上次贾东旭同志还说自己可能有五级钳工实力,怎么一个多月就变成八级钳工了。”
杨厂长听了大领导的话,马上保证道:“大领导,贾东旭同志绝对是凭自己实力考上的八级钳工。这次我们厂出了两个八级钳工,就是贾东旭同志和他师父易中海同志。因为贾东旭同志连升六级,所以他的理论考试试卷和实操工件都特意存档。并且贾东旭同志从今天开始已经加工八级工件,今天加工了两个粗胚,两个都成功,并且都是完美级别的工件。
按照他师父易中海说的,不是贾东旭同志只有八级钳工的实力,而是钳工等级最高只有八级。虽然这话说的很嚣张,但是没有一个钳工师父反驳,所有钳工师父对贾东旭同志都很佩服。贾东旭同志出了实力强,还不藏私,只要向他请教,不管是几级工,他都会耐心回答,一点都不藏私。”
大领导听了杨厂长的话,点点头说到:“小杨,你有和贾东旭同志沟通过,如果让他编纂其他工种的培养资料,培养效果是不是也可以达到钳工的效果。如果其他工种也可以达到钳工的效果,那么这套培训资料的重要性就要提高好几个等级。”
杨厂长听了大领导的话,也是一脸懵逼,他完全把贾东旭这个最大的功臣忘了。大领导一看杨厂长的反应,心里暗叹一口气,杨厂长是真的不适合当领导,连表面的赏罚分明都做不到。大领导本来还想着把杨厂长调进部里是给自己当帮手的,但是现在一看,杨厂长不要说当帮手,能不给他添麻烦就算不错了。大领导在这一刻决定改变对杨厂长的支持力度,这次还是把他调进部里,只是虽然还是心腹,但是只能是办事的心腹,不再是独当一面的心腹。
就在大领导对杨厂长有些失望的时候,李怀德正在享受着来自老丈人的赞赏。李怀德接上老婆到岳父家之后,刚好赶上岳父一家在吃饭。大舅子一家,二舅子一间,还有小姨都在,只有小舅子因为在部队才没在家。李怀德看到一大家人都在吃饭,李怀如夫妻也没有客气,直接就在桌子边坐下,然后要生活助理帮忙打饭。
吃完饭之后,谭父就招呼着大儿子,二儿子和大女婿一起到了书房。到了书房之后,李怀德就把轧钢厂考核统计资料递给谭父,谭父看完之后,就把资料递给自己的大儿子,说道:“你和你弟弟也看看,看完说说自己的看法。”
谭家的两个儿子看完之后,又把资料还给谭父。谭家大儿子说道:“爸,这个资料的数据可以表明一件事,那就是这一份钳工培养资料可以短时间大批量培养中低级钳工,这对于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助理不可估量。如果可以根据这一份资料整理总结出一份其他工种的培养资料,那么这一份资料堪比核弹,是战略级的。”
谭父听了大儿子的话,就对着二儿子说道:“你还有什么补充的吗?”
谭家二儿子听到父亲的问话,就说道:“我从这个数据里面看到这份钳工培养资料最重要的不是资料本身,而是整理总结这份资料的理念和方法。如果把这个理念和方法理解透,我觉得其他所有工种应该也都可以总结整理出培养资料,培养效果即便不如钳工,也不会太差。”
谭父听了二儿子的话,就对着李怀德说道:“怀德,你今天有没有和贾东旭同志聊其他工种的培养资料的事情,贾东旭同志是怎么说。”
李怀德听了谭父的话,就说道:“我今天和东旭聊了一会,东旭告诉我,只要有对应工种的专业人才帮助,他可以整理出培养资料。就像二哥说的那样,虽然效果可能比不上钳工培养资料,但是效果绝对差不了。”
李怀德说完之后,犹豫了一下,继续说道:“对于东旭,我最开始佩服的不是他整理出钳工培养资料。”李怀德看着谭家父子疑惑的看着他,就说道:“爸,大哥,二哥,你们绝对想不到,东旭居然可以为了一个工人夜校名额居然可以拿出全部家财。我当时问他,这笔钱都可以买两个工位了,为什么拿出来争取一个工人夜校的名额。当时东旭告诉我,只是可以改变命运,一个有知识的人可以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一群有知识的人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