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然气打火机
贾东旭,秦淮如和易中海是同时到达四合院,他们刚回家,就知道今晚在何家吃饭。贾东旭和易中海都在想,今天柱子是弄了什么菜,还是有什么喜事,居然搞起了聚餐。
晚饭的时候,易中海带了一瓶二锅头,贾东旭带了一瓶莲花白。何家的晚餐很丰盛,有七个菜,其中五个是肉菜,并且可以说是大荤。贾东旭看到这么丰盛的晚餐,就开玩笑的说到:“柱子,有什么喜事啊,这么丰盛,是不是要当爸爸了。”
何雨柱听了贾东旭的调笑,就说到:“也没啥喜事,就是好久没聚餐了,今天聚聚。红烧肉是一大妈赞助的肉,红烧鱼是张大妈赞助的鱼,豆腐鱼汤的鱼也是和张大妈换的,只有这只鸡是慧茹从菜市场买的。这个刚好慧茹买到了鸡,张大妈钓鱼丰收,我们就一起聚聚,聊会八卦。”
何雨柱的厨艺很不错,大家都吃的很开心,吃完饭之后,一大妈和贾张氏回家了,小孩子也出去玩了,秦慧茹去后院送聋老太,秦慧茹在帮忙收拾卫生。贾东旭,易中海和何雨柱则在一边喝茶一边聊天。贾东旭拿出烟,给何雨柱和易中海每人拿了一根烟。就在何雨柱准备拿出火柴点烟的时候,贾东旭直接从口袋里面掏出一个打火机给三个人都点上烟。
易中海和何雨柱看到贾东旭手里的打火机,都是把眼睛睁的大大的,眼神中充满了贪婪的欲望。贾东旭看到两个人赤裸裸的眼神,就直接说到:“这是我自己做的天然气打火机,这个还只是试验品,我想着自己先试用一下,既然师父你喜欢,那就先给你。我明天再做几个,这个东西做起来很简单,只是天然气不好弄而已。等天然气用完了,师父你在找我,我帮你充气。”
贾东旭说完就把打火机递给了易中海,易中海很小心的接过打火机。易中海接过打火机之后,马上自己试用了几下,发现每次都可以打着火。又拿到鼻子附近闻了闻,也没有发现异味。易中海知道贾东旭发明的这个天然气打火机比现在的煤油打火机好用很多,不但容易打着火,还没有异味。只要推出这样的打火机,一定会市场火爆,很好卖。
然后说到:“东旭,这样的打火机生产成本是多少。充一次气可以用多久,充气方不方便。”
贾东旭听了易中海的话,就说到:“这个原材是我从轧钢厂买的废料,花了四毛钱,可以做五个,平摊的每一个就只有八分钱。如果只做这个,我一天可以生产至少一百二十个,人工成本一个是四分钱。
还有就是燃气钱,这个是最主要的费用。我花了二十从实验室买了一罐天然气,我今天充气之后计算了一下,一罐燃气可以充一百二十个打火机。但是这个充气的时候会漏气,所以实际应该在八十到一百个。按八十个算,每一个的天然气成本就是两毛五分钱。
这样计算下来,一个打火机需要原料成本八分钱,人工成本四分钱,天然气成本两毛五分钱,总成本是三毛七分钱。当然这只是我做试验品的成本,如果批量工业化生产,这个成本可以控制在两毛五分钱之内。
这个天气然打火机理论上充一次气可以用一千次或是一个月,实际能用多久,就要看实验的数据。我在实验室实验的次数数据,试验了两个,一个用了一千零九十二次,另一个用了九百八十一次。如果天然气用尽之后继续充气,实验的极限次数是,充气五次,一个使用了五千五百零七次,另一个使用了五千九百九十次。”
贾东旭的话说完,易中海还没有说话,何雨柱就说到:“东旭哥,这么便宜的吗?如果不要票,一块钱一个我会毫不犹豫的买下来,两块钱我都可能会买。”
易中海听完贾东旭的话之后,就在心里拿打火机和火柴单次的使用成本。现在的火柴一盒有一百根,一包有十盒,一包的价格是一毛钱,那就是一分钱一百次。按照刚刚贾东旭说的打火机工业化的成本和实验次数,打火机每一百次的最高成本是两分五厘钱,最低成本是每一百次一分四厘钱。
如果是家庭生火,一个家庭每年一包火柴就够,只要一毛钱。如果使用打火机,那么一年就至少两个打火机和充十次的气一罐,这个花费肯定比火柴高。所以打火机用于生火点火几乎不可能,只能抽烟的工人用,这批人群一年花两块三块的让自己抽烟更方便,更有钱不会太在意。
贾东旭听了何雨柱的话,没有管还在计算的易中海,而是对着何雨柱说到:“柱子,如果工业化生产之后,天然气打火机的价格最多也就三毛钱一个,可能会需要特许的票据,如果量大,可能也不会需要票据。我明天多生产几个,到时候送你一个,然你在工友面前有面。”
何雨柱听了贾东旭的话,就说到:“谢谢东旭哥,明天记得给我一个。东旭哥,既然这个打火机生产容易,到时候我们就建一个打火机厂,并且是万人大厂,到时候每年可以生产几亿个打火机,人手一个,就不需要票了。三毛钱而已,又不是出不起,到时候每一个人都有打火机,根本不需要抢购,也就没必要发票据。”
贾东旭听了何雨柱的话,就说到:“柱子,建立工厂不是我们该考虑的,那是国家和工业部领导该考虑的。我现在考虑的是我明天做几个样品,让你在同事面前有面。”
之后贾东旭和易中海他们又聊了一会,等秦淮如和秦慧茹收拾好卫生之后,贾东旭就带着秦淮如回了家。第二天上班的时候,贾东旭就做了二十多个样品,设计处的领导人手一个,厂里的主要领导也是人手一个,还有就是何雨柱和刘海忠贾东旭也送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