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怀德报捷工业部
易中海在离开刘家的时候,对着贾东旭说到:“东旭,你帮你二大爷分析了一通,你觉得你师父可以成为领导嘛?”
贾东旭说到:“师父,我不建议你走仕途,如果不是二大爷想当领导已经入魔,我也不会给二大爷出谋划策。”
易中海是一个很精明的人,他在听了贾东旭的话之后,就马上想起贾东旭退掉留校任教的邀请,也拒绝了工业部的邀请。反而夜校毕业,拿到大学毕业之后老老实实回到轧钢厂。虽然回到轧钢厂之后成为了设计处的科长,但是相比起留校任教的地位高待遇好,相比工业部的前程远大,留在轧钢厂是最差的选择。一直很聪明的贾东旭却选了一个看似最差的选择,当时易中海就很不理解,只是现在的贾东旭已经不是之前的贾东旭。即便是易中海不能理解贾东旭的选择,易中海还是没有干涉,尊重贾东旭的选择。
易中海试探的问到:“东旭,你是不是听到了什么风声,才会拒绝工业部和华清大学的邀请。虽然现在是工农联合当家做主,但是你在轧钢厂虽然发展不错。但是想比社会地位比不上华清大学,想比前景又比不上工业部。”
贾东旭听了易中海的话,沉默了一会,就说到:“师父,现在国家已经没有了外忧,接下来就是全力解决内患。我猜测一教员的魄力,为了扫清一切国内的那些牛鬼蛇神,统一思想,清扫力度只怕会远远超过所有的人的想象。并且我感觉有人会借刀杀人,浑水摸鱼,这样稍不留心,大行动在实际过程中可能会有些失控。”
易中海听了贾东旭的话,也是心里发寒。易中海也是看过史书的人,不是那种无知的人。易中海没有和贾东旭在这个问题上深究,只是默默地各自回家。回到家之后,贾东旭心情有些沉重。
第二天李怀德和轧钢厂厂长带着十八个车队的人一起开着二十辆三轮摩托车朝着工业部走去。轰鸣的发动机声音惊醒了四九城这个古老的城市,当二十辆三轮摩托车到达工业部的时候,半个四九城都知道红星轧钢厂生产出了三轮摩托车。工业部的领导在接到李怀德电话的时候还有些不可思议,他们都有些怀疑轧钢厂怎么能生产出三轮摩托车。但是当二十辆三轮摩托车停在工业部的时候,工业部的领导都觉得自己没睡醒,在做梦。
李怀德和轧钢厂厂长被工业部部长的秘书带到了会议室,等李怀德和轧钢厂厂长跟在秘书后面到达会议室的时候,工业部的大批领导已经在等着李怀德和轧钢厂厂长。等李怀德和轧钢厂厂长落座之后,工业部部长就在秘书的陪同下进入了会议室。随着工业部部长进入会议室,刚刚还有些嗡嗡声的会议室马上静寂无声。
工业部部长坐下之后,就对着李怀德说到:“怀德同志,这次你们轧钢厂放了一个大卫星啊,把整个四九城搅得天翻地覆。我刚刚还接到先生的电话,先生要求我们要实事求是的论证三轮摩托车的可行性报告,如果真的可以实现三轮摩托车的工业化生产,整个工业部要给到三轮摩托车项目最大的支持。怀德你说一下三轮摩托车的具体情况,实事求是的说,不要夸张,也不要缩减。”
李怀德听了工业部部长的话,就拿出自己准备的资料,准备站起来做报告。工业部部长就对着要站起来的李怀德说到:“怀德同志,你直接坐下说就可以,我看到你手里资料不少。你坐着慢慢说,不着急,我们有不懂的地方,我们都会先记下来,等你做完会汇报我们在一一请教。”
李怀德听了工业部部长的话,就顺势坐下来。李怀德手里关于三轮摩托车的资料有一百多张,整个报告会至少需要两三个小时。虽然李怀德自认为站两三个小时他可以坚持下来,但是李怀德也不是犟种,能坐着就不会站着。
李怀德坐下之后就翻开资料开始做报告,三个小时之后,李怀德已经把整个三轮摩托车项目从研发的设计思路,到生产实验发动机样品,再到发动机检测,最后组装出完整的三轮摩托车说的很清楚。李怀德说完之后,工业部部长就说到:“怀德同志的报告做的很好,数据很详尽。我们先吃午饭,下午我们再让怀德同事解答我们需要深入了解的问题。”
李怀德在吃完午餐之后,就到了会议室进一步熟悉报告资料,尤其是一些数据资料。李怀德知道下午的答疑将决定了三轮摩托车项目的命运,答得好,不说举国之力支持,至少也是工业部大力支持,到时候轧钢厂至少要增加一个几万人的三轮摩托车厂。如果答得不好,虽然不至于把这个项目砍掉,但是给的支持也会有限,这样轧钢厂了不得增加一个一两千人的小厂子。
时间就在李怀德的准备中流逝,下午会议开始的时候,李怀德对于三轮摩托车的答疑充满了信心。整个下午的三轮摩托车的答疑很是圆满,工业部部长对着李怀德说到:“怀德同志,你回答的很好,所有问题都回答的清晰利索。先生对于三轮摩托车项目很是重视,我今晚和先生汇报之后,再决定三轮摩托车项目落地的事情。”
工业部部长停顿了一下说到:“怀德同志,到时候可能需要轧钢厂把三轮摩托车的相关图纸全部放到工业部。先生暂时的想法是在羊城,魔都,和东北各建立一个年产量五十万辆的三轮摩托车厂。轧钢厂可以建立一个年产量二十万辆的三轮摩托车厂。这些都只是暂时的计划,具体怎样,还需要等先生批示,然后工业部才能根据先生的批示做出生产计划。”
李怀德听了工业部部长的话,心里很激动,年产量二十万,至少需要四万人,第一期投产至少是五万辆,差不多需要一万多人。这一万多人,他可以帮轧钢厂留下两千个名额,有了这些名额,李怀德承诺的名额都有了,不会食言而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