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李怀德透露的消息
贾东旭和李怀德下了一会五子棋之后,感觉时间和气氛也出不多了,贾东旭就一边下棋,一边就对着李怀德说到:“李书记,对于技术处你接下来的安排是什么,需要我怎样配合你才能帮到你,不会给你带来麻烦。”
李怀德听了贾东旭的话,也觉得轧钢厂加强技术部门的实力已经定下来了,也不是什么秘密的事情,因而与贾东旭也就没有保密的必要。李怀德直接告诉贾东旭说到:“关于这个事情,我想了很多,也想了很久。你这次贡献很大,我计划提拔为技术处的副处长兼任设备科科长的职务。我会找一些中专生和大学生来加大储备力量,同时也会挖一些技术实力强的技术员到轧钢厂任职。到时候技术处会形成一个以你为核心的技术团队,我希望你上任之后,可以快速拿出成绩。”
贾东旭说道:“李书记,中专生还是差了点,基础不够扎实,除非是有天赋并且能吃苦,发展前景有限。不要说大学生,就是大专生比起中专生都要好很多。基础扎实,只要理论联系实践,进步会很快,可以说一流的中专生也就和二流大专生差不多。”
李怀德也不是啥也不懂的人,他知道在学校学习和在公司学习,完全是不同的效果。工作之后还能学习到知识的,都是有大毅力的人,毕竟社会上诱惑太多,杂事太多。要科研的,前期理论知识越扎实,后期能出的成果就越大。要不然也不会有四十出成绩,五十登王座这句话。李怀德自己也想多搞一些大学生,但是大学生都是金疙瘩,就是轧钢厂每年的名额都是有限度。
李怀德对着贾东旭说道:“东旭,我也不瞒你,我听到的消息是现在很多高层对大学的教学不满意,说是大学很多教授被西方思想腐朽,导致现在的大学成为了很多西方国家传播反动分裂思想的前沿和大本营。现在高层已经传言要暂停大学,等找到解决传播西方反动思想的方法之后,在重新开课。只是现在国家健身需要人才,高层暂时不能下定决心停止高考,停止大学。”
贾东旭听了李怀德的话,心里就是一震,没想到大风还有差不多两年才能起,现在就已经有了起风的迹象。既然这个问题已经引起高层重视,那就说明西方反动思想在大学里面已经泛滥成灾。贾东旭没有接话,他知道李怀德肯定还有话没说完。
就在贾东旭发散思维的时候,李怀德继续说道:“就是我们轧钢厂这样的大厂,每年分配的大学生也就十多个,这其中大部分是后勤和行政,技术口子也就一两个。中专生还好一些,但也不会很多,每年也就二三十个。要知道我们轧钢厂现在附属厂子就有七个,这还不包括马上建成的天然气打火机厂和正在建设的三轮摩托车厂。”
说道这里,李怀德猛抽了一口烟,缓缓吐出来,然后继续说道:“之前轧钢厂发展慢的时候,就着急自己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但是现在轧钢厂发展太快了,又着急没有足够的人才。现在不只是轧钢厂缺人才,全国各行各业都缺人才。就拿你们技术处来说,除了你之外,就只剩下一个七级工程师挑大梁。如果我们技术处不是你这个拥有五级工程师以上实力的九级工程师,我们轧钢厂的技术处就是一个摆设。现在技术处的实力完全匹配不上轧钢厂的发展速度,我一直在和上级部门申请增强我们技术处的实力。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上级部门也没有多余的人才调派给我们。”
贾东旭想了想,对着李怀德说道:“李书记,我们是不是可以向上级部门申请一些夜校名额专门给到技术处。不说每年十个八个,就算是只有三五个,只要坚持下去,三五年之后,我们轧钢厂的设计处就要多出一二十个大学毕业的技术员。这些技术员经过系统的学习,理论知识也会更加扎实,想要成为工程师的难度就会小很多。不说多的,十个夜校大学生里面,只要出两三个工程师,都可以很大的解决我们的人才荒。并且只要我们坚持走下去,越到后面,我们轧钢厂的人才也会越多。人才越多,我们轧钢厂就会发展的越快越好。”
李怀德听了贾东旭的话,很是意动,既然上级部门不能给到人才支持,那我们就自己培养。这个方式不但可以适应技术处,其他部门照样合适。贾东旭不会想到,就是因为他的这个提议,让工农兵大学比贾东旭重生之前的时间提前两年多出现。
李怀德对着贾东旭说道:“东旭,你这个方法很好,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贾东旭对着李怀德说道:“李书记,我是这样想的,我们轧钢厂现在不是有低级工人培训班吗,我们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新增一个工程师摇篮班。这个工程师摇篮班面向中专高中或是同等学历的毕业生招生,只要是轧钢厂的工人,只要满足学历要求,都可以报名进入工程师摇篮班。并且这个工程师摇篮班由我们技术处的工程师授课,教授一些基础的工程和设计方面的理论知识。并且如果技术处的夜校名额下来了,工程师摇篮班的人也可以参与夜校名额的竞争。”
贾东旭看了一眼李怀德,看到李怀德没有反对的意思,就继续说道:“技术处的夜校名额不像现在这样走推荐,而是像高考一样走考试。为了有害群之马混入我们的革命队伍,我们需要对参与考试的人政审,只有政审过了才能参与考试。同时为了革命队伍的先进性,参与考核的人虽然不一定要是先进个人,至少也要是没有无故迟到早退,更没有无故旷工的表现先进的工友。”
贾东旭说完之后,就默默地开始喝茶,等到李怀德的答复,贾东旭知道李怀德一定知道应该怎么取舍。这个事情虽然要耗费李怀德大量人情,但是收获的人情更多,并且还可以获取极大的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