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时光转瞬即逝,出征之日,长安城外旌旗猎猎,战鼓震天。皇帝亲率文武百官,为大军送行。他身着龙袍,神情庄重,目光中满是对将士们的期许。只见皇帝走到李白与杜子美面前,郑重地拍了拍他们的肩膀,说道:“二位爱卿,此番出征,责任重大。朕将边疆安危与大唐荣耀托付于你们,望你们同心协力,凯旋而归!”
李白与杜子美单膝跪地,齐声应道:“陛下放心,臣等定不负所托,定将那游牧之敌赶出我大唐疆土,还边疆百姓一片安宁!”言罢,二人起身,翻身上马。
李白一袭银甲,手持长枪,英姿飒爽,宛如战神下凡。他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高声喝道:“将士们,出发!”随着这一声令下,大军如潮水般涌动,马蹄声、脚步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激昂的出征乐章。
大军一路疾行,日夜兼程。途中,李白与杜子美时常并肩而行,商议作战策略。杜子美手持羽扇,眉头微蹙,缓缓说道:“李兄,游牧民族骑兵机动性强,擅长突袭。我们需时刻保持警惕,防止他们偷袭我军后方补给线。”
李白微微点头,赞同道:“杜兄所言极是。我已安排了数支精锐小队,在后方巡逻警戒。同时,我们也要加快行军速度,争取早日抵达边疆,占据有利地形。”
结果,大军刚到边疆,还未安营扎寨,便遭遇了敌军的阻击。游牧民族仿佛从地底冒出一般,突然出现在大军前方,他们骑着高大的战马,手持弯刀,脸上涂抹着诡异的图腾,口中呼喊着狂放的号子,如同一股黑色的旋风,朝着大唐军队席卷而来。
敌军狡诈无比,布下了重重疑阵。他们先派出小股骑兵,在大唐军队面前来回驰骋,扬起阵阵尘土,让人看不清虚实。尘土散去后,又见数面旌旗在不同方向挥舞,仿佛有无数敌军从四面八方包围而来。一时间,大唐军队中有些士兵开始慌乱,队伍也出现了轻微的骚动。
李白骑在战马上,目光如炬,冷静地观察着敌军的动向。他深知,此时若乱了阵脚,必会陷入敌军的陷阱。他高举长枪,大声喝道:“将士们,莫要慌乱!敌军这是在虚张声势,扰乱我军军心。稳住阵脚,听我号令!”
杜子美也在一旁大声呼喊,安抚着士兵们的情绪。他指挥着弓箭手们做好准备,一旦敌军靠近,便给予他们迎头痛击。
然而,敌军的攻势愈发猛烈。他们利用对地形的熟悉,不断变换着进攻方向。有时从正面发起冲锋,有时又从侧面突然杀出,让大唐军队防不胜防。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局势十分危急。
在一次激烈的交锋中,一支敌军骑兵突然从大唐军队的侧翼杀出,他们如入无人之境,直冲向大唐军队的中军大旗。中军大旗是大军的灵魂所在,一旦被夺,军心必将大乱。
李白见状,心中大急。他亲自率领一支精锐骑兵,朝着那支敌军骑兵迎了上去。两军相遇,顿时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李白的长枪如蛟龙出海,所到之处,敌军纷纷落马。但敌军也十分勇猛,他们悍不畏死地朝着李白扑来,试图将他拖住,为其他敌军争取时间。
就在李白与敌军骑兵激战正酣时,杜子美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由于敌军的不断骚扰和迷惑,大唐军队的阵型已经开始出现混乱,各部队之间的配合也变得不再默契。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大唐军队很可能会被敌军各个击破。
杜子美深知,必须尽快找到敌军的主力,并与之决战,才能打破目前的僵局。他仔细观察着战场上的形势,试图从敌军的动向中找出一些线索。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了敌军旌旗飘动的方向上。他发现,虽然敌军的旌旗在不断变换位置,但总有一些旌旗会朝着同一个方向飘动。
杜子美心中一动,他意识到,那个方向很可能就是敌军主力的所在位置。他立刻将自己的发现告诉了李白,并建议他率领大军朝着那个方向发起进攻。
李白听后,觉得杜子美的分析很有道理。他立刻下令,让大军停止与敌军的纠缠,朝着杜子美所指的方向发起冲锋。
大唐军队如梦初醒,他们迅速调整阵型,朝着敌军主力的方向奋勇杀去。敌军显然没有料到大唐军队会突然识破他们的疑阵,一时间有些措手不及。在大唐军队的猛烈进攻下,敌军的阵型开始逐渐崩溃。
李白一马当先,率领着精锐骑兵冲入了敌军主力阵中。他如同一把锋利的宝剑,直插敌军的心脏。敌军将领见状,亲自率领一支亲兵队前来迎战。
李白与敌军将领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对决。双方你来我往,战了数十个回合,仍不分胜负。就在此时,杜子美率领着弓箭手们赶到了战场。他一声令下,弓箭手们纷纷张弓搭箭,朝着敌军将领射去。
敌军将领见势不妙,想要躲避,但已经来不及了。一支利箭如流星般射来,正中他的肩膀。敌军将领惨叫一声,从马背上跌落下来。
敌军见将领落马,顿时军心大乱。大唐军队趁机发起全面进攻,将敌军打得落花流水。游牧民族士兵们纷纷丢盔弃甲,四处逃窜。
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大唐军队终于打破了敌军的疑阵,取得了初步的胜利。然而,李白和杜子美都清楚,这只是战斗的开始,游牧民族不会轻易放弃,未来几天或许还会有更大的挑战等待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