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桃微微福身,脚步轻盈地迈进殿内,行礼后安静地站在一旁,目光却总是不经意间落在皇后身上,似在暗暗观察,又像藏着几分欲说还休的复杂情绪。
皇后将三岁的李诗音轻轻放在榻上,小诗音穿着精致的小袄,粉雕玉琢的脸蛋上,一双大眼睛灵动地转着,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皇后又抱起另一个孩子哄着,动作娴熟而温柔,脸上洋溢着母性的光辉。她抬眼看向阿桃,嘴角噙着一抹温和的笑意:“阿桃姑娘,本宫听闻此次平叛,你与陛下、李将军等人都立下大功,实在是难得的巾帼英雄。这大唐能有你们这样的奇女子,实乃幸事。”
阿桃连忙垂首,道:“皇后娘娘谬赞,阿桃不过是在力所能及之处尽了些微薄之力,不敢当英雄之称。此次能平定叛乱,全赖陛下英明神武,李将军与诸位将士英勇无畏。”
皇帝在一旁,眼神在皇后与阿桃之间流转,心中有些五味杂陈。他缓缓开口:“阿桃,你若入宫,朕定不会亏待于你,往后在这宫中,也可享尽荣华。诗音这般可爱,你若入宫,往后也能多些人陪伴她成长。”
阿桃心中一紧,面上却强装镇定,再次福身道:“陛下,阿桃自由散漫惯了,这宫中的规矩与繁华,于我而言不过是束缚。我向往的是那山川湖海,是江湖中的快意恩仇。诗音小公主天真可爱,定会在宫中健康快乐地长大,阿桃虽不能相伴左右,但也会在远方为小公主祈福。”
皇后轻轻拍了拍怀中孩子的背,柔声道:“陛下,阿桃姑娘既然如此坚持,便随她去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强求不得。诗音有我们这么多人疼爱,定会无忧无虑。”
皇帝轻叹一声,看向皇后的眼神中多了几分感激与愧疚:“皇后,你向来识大体,朕……”
皇后打断他的话,浅笑道:“陛下,臣妾只愿陛下与大唐江山安好,其他的,都不重要。只要陛下心中有臣妾与孩子们,臣妾便知足了。”
这时,锦和抱着李诗音,走到阿桃身边,笑着道:“阿桃,你既不愿入宫,那往后可有什么打算?诗音这小丫头,平日里可调皮了,今日倒乖巧得很。”李诗音靠在锦和怀里,奶声奶气地说:“阿桃姐姐,诗音想听江湖故事。”
阿桃被小诗音的话逗得一笑,目光望向殿外,眼中闪烁着憧憬的光芒:“我想去四处走走,看看这大唐的每一寸山河,说不定还能遇到更多有趣的人和事。等诗音长大了,阿桃姐姐给你讲江湖里的奇闻轶事。”
李白在一旁,朗声道:“阿桃姑娘,江湖虽自由,却也暗藏危机。你若不嫌弃,日后行走江湖,若遇到难处,可来寻我,我定当相助。诗音这小丫头,我也甚是喜爱,往后若有机会,我也想带她去看看江湖。”
阿桃感激地看了李白一眼:“多谢李将军,有将军这句话,阿桃便安心许多。诗音小公主这般可爱,日后定是倾国倾城的美人儿。”
皇帝见此情景,也不再强求,道:“也罢,阿桃,你既心向自由,朕便成全你。只是,你若在外面累了,想回来,这宫门永远为你敞开。诗音也会时常念着你这个阿桃姐姐。”
阿桃再次行礼:“多谢陛下,阿桃铭记于心。诗音小公主,阿桃姐姐会一直想着你的。”
皇后将怀中的孩子交给一旁的乳娘,起身走到阿桃身边,拉起她的手:“阿桃,本宫虽与你相识不久,却也觉得你是个难得的女子。愿你这一路,平安顺遂。江湖虽大,但也要多加小心,莫要让自己受了委屈。”
阿桃心中一暖,眼眶微微泛红:“多谢皇后娘娘,阿桃定会照顾好自己。等诗音长大了,阿桃姐姐一定回来看她。”
此时,殿外传来一阵悠扬的钟声,皇帝道:“时辰不早了,朕与皇后、李将军等还有要事相商,阿桃,你便先退下吧。诗音,跟阿桃姐姐说再见。”
李诗音奶声奶气地挥着小手:“阿桃姐姐再见,诗音等你回来讲故事。”
阿桃行礼告退,走出乾清宫。阳光洒在她身上,她深吸一口气,望着宫外的天空,嘴角扬起一抹释然的笑容。从此,她将踏上属于自己的江湖之路,去追寻那无尽的自由与梦想。
而乾清宫中,皇帝、皇后、李白与锦和等人,继续商议着唐归这片土地的治理与大唐未来的发展。他们知道,这一场平叛只是开始,大唐的繁荣与稳定,还需要他们付出更多的努力。而李诗音,也在众人的疼爱与期望中,一天天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