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时辰后,州牧府议事厅内,黄忠、许攸等二十余名官员鱼贯而入。
林逸身着月白色汉服,缓步踏入厅中。众人正要起身行礼,却被他抬手止住。
“都免了虚礼,坐下说吧。”
林逸在主位上落座,目光扫过厅内众人,“我离开的这段时日,幽州可有什么要紧事发生?”
结果不问不知道,一问着实让他愣了愣。
从他们口中得知了一个消息,一个月前汉灵帝驾崩了!
汉灵帝刘宏驾崩后,便由长子刘辩继位,是为汉少帝。
由于刘辩年幼,何太后临朝主政,大将军何进掌权。
宦官和外戚为争夺这特殊权利,斗争日益激烈。
何进为诛杀宦官,密召凉州军阀董卓进京,结果事情泄露,何进反被宦官所杀。
袁绍等将领率军入宫,诛杀了大量宦官,结束了这东汉长期的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但大将军何进的密召,也为董卓进京创造了条件。
董卓早年出生于陇西临洮,当地与羌人相邻,其父亲董君雅曾担任县尉,家庭有一定社会地位。
少年时,董卓就展现出豪爽勇猛的性格,与羌人部落首领结交,以强悍的体魄和精湛的骑射本领闻名。
他臂力过人,能在骑马飞驰时左右开弓,这种武勇特质在当时崇尚武力的边地颇受推崇。
后来,董卓投身行伍,凭借战功不断升迁。
在对羌、氐等少数民族的作战中,董卓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多次立下战功,逐渐成为东汉朝廷倚重的军事将领。
他还十分善于把握机会,在东汉末年混乱的局势中不断扩充自己的军事力量。
利用朝廷对西北边患的担忧,在凉州地区建立起一支以羌胡士兵为主,且忠诚度极高的私人武装。
董卓接到密召后,即刻率军向洛阳进发。
然而,在董卓抵达洛阳之前,何进已被宦官杀害,袁绍等人又诛杀宦官,洛阳陷入混乱。
董卓便抓住这一绝佳时机,率部进入洛阳。
他先是兼并了何进、何苗兄弟的部队,
又以赤兔马以及给予吕布足够的地位,收其为义子,
利用吕布杀死丁原,吞并了并州军队,从而全面掌握了洛阳的军事大权。
随后,董卓为树立权威,废掉汉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即为汉献帝,
同时自任太尉,自号太师,入朝不拜,剑履上殿,总揽朝政,开启了其专权统治。
太尉与司徒、司空并称为“三公”之一,是全国的最高军事长官。
为了美名董卓他还给了自己一个太师称号,而太师一般是对德高望重的大臣加衔,是一种荣誉称号。
掌权后的董卓,其行为乖张暴戾,祸乱后宫。
他放纵士兵在洛阳城内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抢夺财物,使得洛阳城陷入一片恐慌与混乱之中,百姓苦不堪言。
为了震慑反对者,董卓不惜使用残酷手段。
随意处决朝廷官员,甚至将反对自己的大臣当众施以酷刑,搞得朝中人人自危。
他还大量提拔亲信,安插在朝廷各个重要职位,将东汉朝廷变成自己的一言堂,皇帝和其他大臣都沦为他手中的傀儡 。
此外,董卓为解决财政危机,下令重新铸币,导致货币贬值,物价飞涨,经济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各地有志之士,明里暗里反抗。
曹操见董卓,倒行逆施,于是便刺杀董卓。
失败后,曹操回到陈留后,散尽家财,招募义兵,准备讨伐董卓。
他发布檄文,号召天下英雄共同起兵。
很快,曹操也得到了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等宗族子弟以及乐进、李典等将领的响应,拉起了一支队伍。
而他发布的讨董檄文,作为幽州一州之牧的林逸自然也会收到一份。
这份讨董檄文于前天到幽州,
本来幽州地处边境,打算先暂不理会,等把消息传到州牧耳中,在看其如何决定。
如今这个快两月没见到身影的州牧大人,此时正好出现,便把这份讨董檄文给到林逸案桌前。
林逸拿起案桌上的讨董檄文看了看,便向许攸问道:
“子远!依你之见,曹操发布的讨董檄文,我们该如何为之?”
许攸眼中闪烁着狡黠的精光,向前半步躬身道:
“主公,此乃天赐良机!曹操此举,名为讨董,实则是乱世之中重新划分势力版图的信号。”
“我幽州虽地处边陲,但若能在讨董会盟中占据一席之地,便可名正言顺地扩充军备、结交诸侯。”
他走到厅中悬挂的舆图前,指尖重重戳在洛阳方位:
“董卓暴虐,天下共愤,此番会盟必然云集各路豪杰。我军若能参与,一则可博个‘勤王义师’的美名,收拢幽州民心;”
“二来可借机与袁绍、孙坚等势力交好——袁绍四世三公,人脉极广;孙坚勇冠三军,战力超群。”
“虽说主公在平定黄巾之战中,同样勇冠三军,但交好他们同样对于我们有利,”
“与他们携手,他日无论天下局势如何演变,我幽州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林逸微微颔首,按正常局势来看,许攸所分析的十分有道理。
可他不知道林逸的真实实力,远超众人想象,这些伐交之策对他来说,可有可无。
许攸见林逸点头,声调陡然拔高:
“再者,董卓把持朝政,废除少帝,此举已失天下士人之心。”
“我军若袖手旁观,恐被视为不忠不义之辈。”
“相反,若能挥师南下,即便不能一举荡平董卓,也可趁机夺取冀州、青州交界之地,扩充我幽州疆土!”
说罢,他目光灼灼地盯着林逸,静候决断。
林逸唇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抬手抚掌三下,接着开口说道,声音响彻整个议事厅:
“子远之谋,可谓算无遗策!既有匡扶汉室之大义,又藏开疆拓土之远略,此等胸襟韬略,不愧是我幽州肱骨!”
话音未落,厅中官员便已明白,这位州牧大人对这新来不久的许攸,颇为看重。
而且此人才华确实不错,把其中局势分析得有条有理,头头是道。
纷纷都十分识趣的对许攸,投去敬佩的目光,黄忠更是捋须颔首,眼中满是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