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浪书院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从起重光赤奋若年(辛丑年)到强圉协洽年,共七年时间。

世宗孝武皇帝建元元年(辛丑,公元前 140 年)

冬季,十月,汉武帝下诏书要求举荐贤良方正且能直言极谏的人士,他亲自以古今治理国家的道理进行策问,参与对策的有一百多人。广川人董仲舒作答说:“‘道’是通往治理成功的路径,仁、义、礼、乐都是治理国家的工具。所以圣明的君王去世后,子孙能长久统治,国家安宁数百岁,这都是礼乐教化的功劳。君主没有不希望国家安定存续的,但政治混乱、国家危亡的却很多,这是因为任用的人不当,所遵循的道路错误,因此政治日益衰败灭亡。周朝的治国之道在周幽王、周厉王时期衰落,并非治国之道消亡,而是幽王、厉王不遵循它。到了周宣王,追思往昔先王的德行,振兴衰颓、弥补弊端,光大周文王、周武王的功业,周道粲然复兴,这是日夜不懈推行善政的结果。

孔子说:‘人能弘扬道,不是道弘扬人。’所以国家的治乱废兴在于君主自身,并非上天降命不可更改,而是君主治理举措违背常理,失去了统治的根本。做君主的,要先端正内心,从而端正朝廷;端正朝廷,从而端正百官;端正百官,从而端正万民;端正万民,从而端正四方。四方端正,远近没有敢不归于正道的,就不会有邪气干扰其间,于是阴阳调和、风雨适时,万物和谐、百姓繁衍,各种福运之物、吉祥征兆都会到来,王道也就实现了!

孔子说:‘凤鸟不飞来,黄河不出河图,我这一生大概就这样了吧!’这是自悲本可招致这些祥瑞,却因身份卑贱而无法实现。如今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处于能招致祥瑞的地位,掌握能招致祥瑞的权势,又具备能招致祥瑞的资质,行为高尚、恩泽深厚,智慧明达、心意美好,爱护百姓、喜好贤士,可称得上是有道义的君主了。然而天地未显响应、美好祥瑞未到,为什么呢?大凡因为教化未立,百姓行为不端正。百姓追逐利益,就像水往低处流,不用教化作为堤防,就无法阻止。古代的君王明白这个道理,所以统治天下时,没有不把教化作为首要任务的。设立太学在国都进行教育,设置乡学在城邑施行教化,用仁来感染百姓,用义来砥砺百姓,用礼来约束百姓,所以那时刑罚很轻却没人犯法,是因为教化推行、习俗美好。圣王继承乱世后,会扫除旧迹、彻底去除弊端,重新修明教化并推崇它;教化明确、习俗形成后,子孙遵循,延续五六百年都不会衰败。秦朝毁灭先圣之道,实行苟且的统治,所以仅存在十四年就灭亡了,其遗毒至今未消,习俗浅薄恶劣,百姓嚣顽不驯,抵触冒犯、违背抗拒,衰败到了如此严重的地步。我私下打个比方:琴瑟音调不和谐,严重时必须解下琴弦重新张设才能弹奏;施政不畅,严重时必须变革更化才能治理。所以汉朝得天下以来,一直想治理好却至今未能治好,就是因为应当更化却没有更化。

“我听说圣王治理天下,百姓年少时就学习学问,长大后根据才能授予官职,用爵禄培养他们的德行,用刑罚威慑他们的恶行,所以百姓知晓礼义,以触犯君主为耻。周武王推行大义,平定残贼,周公制作礼乐来文饰;到周成王、周康王时期的盛世,监狱空虚四十多年。这也是教化逐渐推行、仁义流传的结果,并非仅仅靠刑罚伤人肌肤的效果。到了秦朝却不是这样,效法申不害、商鞅的法令,实行韩非的学说,憎恶帝王之道,以贪婪残暴为习俗,只重虚名不察实际,行善的人未必免罪,作恶的人未必受刑。因此百官都粉饰虚言不顾实际,外表有侍奉君主的礼节,内心却有背叛之意,造假欺诈,趋利无耻,所以受刑的人很多,死者相望,而奸邪不止,这是习俗教化导致的。如今陛下拥有天下,无人不服,却对百姓没有功德,大概是陛下还未真正用心。《曾子》说:‘尊重所听闻的道理,就能高明;践行所知晓的道理,就能光大。高明光大,不在于别的,在于用心罢了。’希望陛下运用所听闻的道理,内心真诚并加以施行,那就和三王没什么不同了!

不培养士人却想求贤,就像不雕琢玉石却想有文采。所以培养士人的大事,没有比设立太学更重要的;太学是贤士的来源,是教化的根本。如今以一郡一国的众多人口来应对,却没有应合策问的人,这说明王道往往断绝了。我希望陛下兴办太学,设置明师,来培养天下士人,多次考问以尽其才,那么英俊之士就可以得到了。如今的郡守、县令,是百姓的表率,是让他们承接朝廷政令并宣扬教化的;所以表率不贤,君主的德行就无法宣扬,恩泽就无法流传。如今官吏既不对下进行教训,有的还不执行朝廷的法令,暴虐百姓,与奸人勾结,使贫穷孤弱的人冤苦失职,很不符合陛下的心意;因此阴阳错乱,凶气充塞,万物不遂其生,黎民未能受惠,都是地方长官不贤明导致的!

地方长官多出自郎中、中郎和二千石官员的子弟,选郎吏又以财富为标准,未必贤能。而且古代所谓的功绩,是以任官称职来区分,不是按任职时间长短;所以小才之人即使任职很久,也不离开小官之位,贤才之人即使任职不久,也不妨碍担任辅佐之职,因此官员们竭力尽智,致力于治理政事以建功。如今却不是这样,靠任职时间久来获取显贵,靠资历深来得到官职,因此廉耻混乱,贤与不肖混杂,未能得到真正的人才。我愚见认为,让各位列侯、郡守、二千石官员各自选拔属吏和百姓中的贤者,每年进贡各二人充当宿卫,以此观察大臣的能力;所贡贤者有赏,所贡不肖者有罚。这样,各位二千石官员都会尽心求贤,天下之士就可以得到任用了。遍得天下贤人,三王的盛世就容易达到,尧、舜的名声也可以企及了。不要以任职时间长短论功,应以实际测试贤能为上,量才授官,根据德行定位,那么廉耻就会区分道路,贤与不肖就会各居其位了!

“我听说积少成多,积小成巨,所以圣人没有不是由暗到明,由微到显的;因此尧从诸侯中兴起,舜在深山中发迹,不是一日就显赫的,而是逐渐达到的。言语出自自己,不可堵塞;行为发于自身,不可掩盖;言行是治理的大事,是君子用来感动天地的。所以尽小事者能成大事,慎微者能着明;积善在身,就像太阳渐长而人不知;积恶在身,就像火销膏而人不见;这就是唐、虞能得美名而桀、纣令人恐惧的原因。快乐而不混乱,反复而不厌倦的,就是‘道’。道是万世无弊的;有弊端,是因为偏离了道。先王之道必定有偏颇不起的地方,所以政治有衰敝而不行的,就举其偏颇之处来补其弊端罢了。三王之道所依据的不同,不是相反,而是为了救溢扶衰,是所遭遇的变化不同所致。所以孔子说:‘无为而治的大概是舜吧!’更改历法,改变服色,只是顺应天命而已;其余都遵循尧道,何必更改呢!所以王者有改制的名义,没有变道的实质。然而夏代崇尚忠,殷代崇尚敬,周代崇尚文,是因为继承的朝代需要补救时弊,应当用这些。孔子说:‘殷代因袭夏礼,所增减的可知;周代因袭殷礼,所增减的可知;将来继承周代的,即使过了百世也可知。’这是说百王之用,就是用这三种。夏代因袭虞代,而独独不说所增减的,是因为其道一致、所崇尚的相同。道的根本源于天,天不变,道也不变,所以禹继舜,舜继尧,三圣相承而守一道,没有救敝的政治,所以不说所增减的。由此看来,继承治世的道相同,继承乱世的道要变。

“如今汉朝继大乱之后,应该稍微减少周代的文饰,致力于采用夏代的忠。古代的天下,也是今天的天下,同一个天下,用古代来衡量今天,为何相差如此之远!哪里出错而衰败到这样呢?想来是有失于古代之道,有违于天理吧?

天也有所分予:给予牙齿的动物去掉角,赋予翅膀的动物只长两只脚,这是所受大者不得取小。古代给予俸禄的人,不从事体力劳动,不经营商业,这也是受大者不得取小,与天意相同。已经受大,又取小,天也不能满足,何况人呢!这就是百姓喧嚣苦于不足的原因。身宠而居高位,家温而食厚禄,却凭借富贵的资力与百姓争利,百姓怎么能承受呢!百姓日益贫困,逐渐陷入极度穷困。富者奢侈无度,贫者穷急愁苦;百姓不乐生,怎能不犯罪!这就是刑罚繁多而奸邪不可胜的原因。天子的大夫,是下民视为榜样、远方四面仰望的对象。近处的人看了效仿,远方的人望而效法,怎么可以居贤人之位而行庶人之事呢!急急忙忙求财利,常恐匮乏,是庶人的想法;急急忙忙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是大夫的想法。《易》说:‘背负东西又乘车,会招致强盗到来。’乘车是君子的位置,负担是小人的事。这是说居君子之位而行庶人之事,祸患必至。如果居君子之位,当行君子之行,那么除了公仪休做鲁国相的做法,就没什么可做的了。”

《春秋》主张大一统,这是天地的常经,古今的通义。如今老师所教的道不同,人们的议论不同,百家学说各异,旨意不同,因此君主无法持守一统,法制多次变更,臣下不知如何遵守。我愚见认为,凡是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的学说,都应断绝其道,不让它们并进,邪辟之说灭息后,统纪就可统一,法度就可明确,百姓就知道所遵循的了!”

天子认为董仲舒的对策很好,任命他为江都相。会稽人庄助也以贤良身份对策,天子提拔他为中大夫。丞相卫绾上奏:“所举荐的贤良中,有的研究申不害、韩非、苏秦、张仪的学说,这些学说会扰乱国政,请都罢免。” 汉武帝批准了奏请。董仲舒年少时研究《春秋》,孝景帝时为博士,进退容止,不合礼不行,学者都尊他为师。等到做江都相,侍奉易王。易王是汉武帝的哥哥,向来骄横,好勇。董仲舒用礼匡正他,易王很敬重他。

春季,二月,朝廷宣布大赦天下。

开始铸造并推行三铢钱。

夏季,六月,丞相卫绾被免去职务。丙寅日,汉武帝任命魏其侯窦婴为丞相,武安侯田蚡为太尉。由于皇上向来倾向于推崇儒家学说,窦婴与田蚡又都喜好儒学,于是举荐代郡人赵绾担任御史大夫,兰陵人王臧担任郎中令。赵绾奏请皇上设立明堂,以便让诸侯来朝见,同时推荐自己的老师申公。秋季,天子派遣使者携带束帛、玉璧,用四匹马拉的安车去迎接申公。申公抵达京城后,觐见天子。当时申公已八十多岁,面对天子询问治国安邦的大事,他回答说:“治理国家的人不必多言,关键看是否切实付诸行动,努力去做。” 此时,天子正喜好文辞,听了申公的回答,沉默不语。但既然已经将申公请来,就任命他为太中大夫,让他住在鲁王的官邸,参与商议设立明堂、天子巡狩、更改历法以及确定服色等事宜。

这一年,内史宁成因犯罪被判处髡钳之刑(剃去头发,用铁圈束颈)。

评论

这段文字展现了西汉初年儒学崛起的关键节点。董仲舒以 “天人三策” 为核心,将儒家伦理与政治哲学深度结合,提出的 “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等主张,不仅为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提供了理论支撑,更奠定了此后两千年中国正统思想的基础。他强调教化优于刑罚、德治重于法治,直指汉初因循秦政遗弊的现实,其 “更化” 思想具有鲜明的改革针对性。

从历史影响看,这一策问标志着儒学从诸子百家之一向官方意识形态的转变。董仲舒融合阴阳五行、法家等思想改造儒学,使其成为 “外儒内法” 的治国工具,既适应了大一统王朝的统治需求,也让儒家思想通过太学教育、选官制度等载体渗透社会肌理。但同时,“罢黜百家” 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思想多元性,其对 “道统” 与 “政统” 关系的构建,既赋予儒学批判现实的维度,也隐含着思想被政治驯化的潜在矛盾。这段文本既是汉代政治文明转型的见证,也是中国思想史承前启后的关键文献。

方浪书院推荐阅读:快穿渣女万人迷结婚生娃快穿:被攻略了,新男主他很会撩我的能力藏不住了帝女临安策秋凉了,婆家该灭门了!重生主母手执刃,侯府满门上西天我开了一间精灵饲育屋全员团宠郡主别太坏快穿:绑定大佬后不辜道者从诡异大陆开始军爷以身许国,军嫂许他也许家[射雕同人]妖女盛气凌妻摄政王带娃娇宠野玫瑰穿书后,恶毒女配携带空间发大财寻龙藏珠重生婚宠:总裁撩上瘾一晚情深,首席总裁太危险我家有直男被弃鬼宅?玄学大佬的直播间火了引她深爱弑天刃面甜心黑小白菜,重生八零撩了狼小姑娘腰细身软,三爷诱吻成瘾毕业后,我回村种地直播四合院:随身一个成长空间四方飘摇逃婚后,她在古代养殖创业暴富了滨城霸主:虐妻悔途剑修小师妹,她六艺全通灵异万界人在奥特:吾乃雷奥尼克斯摆烂吃瓜:满朝文武嘻嘻?不嘻嘻直播算命:遇到亲生父母人偶们的舞台剧这个法师怎么比战士还能打冷面大理寺少卿,天天热脸把我宠扮演舔狗后,深陷修罗场超兽武装:轮回者的系统八零娇妻妩媚,高冷学神食髓知味堂堂女大学生,你说我是阴间使者不灭钢之魂林有德摄政王的王妃狂炸天修仙大佬异世养夫记命格被夺后,她被五个哥哥争着宠重活一世避祸为上清穿:病弱贵妃的荣宠路终极一班:抓住这只丁小雨
方浪书院搜藏榜:我在末世拥有了躺平生活恭送道友飞升偷偷招惹重生七零美女画家拿捏工程师神算疯玫瑰,撩得恶犬贺爷心尖宠LOL:快苟到世一上,你玩实名制?综影之我在清剧里想摆烂美漫:什么年代了还当传统蝙蝠侠葱茏如叶八零换亲女配?我靠签到系统杀疯青鲤修仙记摆烂后我重生了福天记等穗抽芽等爱开花茵绝遥全家重生,五岁萌宝被全京城团宠我爹是皇上鬼帝狂妃倾天下在朝堂被偷听心声后,他们都颠了梦回花国娘子别走,为夫一定认真背夫纲现实世界里的爱丽丝我用重生埋葬他勾魂的眼神末世重生,只想囤粮摆烂度日非人世界的人类生活普通人快穿指南八零年代探案日常情逢对手就是爱你,小糯米梦初迷离总有叹惋穿成末世文漂亮女配,男主宠上瘾全民武道:我以诡魂凶兽为食逃荒海岛,奶包福运绵绵赶海发家小马宝莉:马格分裂的公主炮灰好像变了你好呀,作文民国聊斋杀穿诡片世界前任求着我回去先离后爱,前妻在恋综市场杀疯了云阁飞梦穿成修仙界的凡人公主后我登基了高门军官灭妻:要她改嫁送她进监人在武动,开局签到药老戒指我看上了哥哥的战友尘世长生仙爱我吧,稳赢契约新妻怀孕出逃除我以外,全队反派厉少你前妻带崽来抢家产啦
方浪书院最新小说:无限穿越之寿终正寝踏破虚空,我终于成为大佬黑帮穿成暴君皇女,重生王妃天天掏空家产,资本小姐换嫁后成团宠末世续命,用男模穿成恶毒雌性,俊美兽夫跪地求宠你亲手活埋,改嫁又痛悔难眠众师兄又争又抢,我深陷修罗场替恶毒嫡姐争宠后,王爷爱惨了仙逆之掌心三寸诸天安保传奇星虎力量大理寺卿的探案搭档穿越西游:携三大反骨仔去取经龙珠:娶妻,布尔玛生子我变强快穿之女配要成神假面骑士帝骑:消失的原本结局攻略错目标后,她身陷雄竞修罗场风月难逃女配也能过上好日子囡囡三岁半,小祖宗她炸翻天在下摸金校尉,专业搞笑替继妹下乡后,搬空家产随军海岛倾城错修仙之姻缘空间泼辣女修的冰山仙尊劫烬火王妃:冷殿下你欠我一场盛世豪门小替身?她强得有点离谱奥特:空想之光强绑帝尊,废柴嫡女打爆三界快穿炮灰:她靠系统秒变万人迷桃花卷下的修真传奇七零,嫁个弟弟被包养瓶邪,不负卿【短集】等风归来,风不来相门嫡女:披星戴月又逢君婚后索吻,高冷封总轻点宠战神被糖葫芦拐跑?笑疯京城凡人之万小山阴阳五术,风水凶局重生后我成了暴君心尖宠凌云修真录快穿,吞噬系统后我专治各种不服四合院:只想平淡过一生【综】清穿,女主很会生高冷男配谁也不爱,杀穿结局莳柳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公主当年欲占春当我和闺蜜穿进修仙世界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