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昭喝完那碗粥歇了一会,感觉身上那股酸软劲儿消了些,才跟陈怀铮下楼。
杜姨看到两人下来,眼神小心地在两人之间来回扫视,带着了然和欢喜。
“起来啦?饿坏了吧?灶上温着鸡汤呢,我去给你们端来。”杜姨说着就要起身。
“杜姨,不急。”宁昭连忙摆手,“刚喝了点粥,还不饿。”
宁昭起身去了书房。
书桌上还堆放着一些从港城带回来的资料,以及几个内存卡。
她坐下来,开始专注地处理起来几个厂的翻译工作,随着政策松动,越来越多懂外语的专业人才开始回城,临州这边也分到了几个外语专业的大学生或者老教师。
宁昭将大部分翻译任务都转交给了他们,自己只保留了核心技术和最急迫的部分。
处理完手头这几份,她感到肩上的担子确实轻了不少。
下午时分,院门被轻轻敲响。
杜姨去开门,门外站着的是张小花,她穿着干净的工装,梳着两条麻花辫,手里拎着一个网兜,里面装着几个红彤彤的大苹果和一包水果糖,还有一大袋爹娘准备的新鲜蔬菜跟一只鸡。
“杜姨好!宁同志在家吗?”张小花笑容爽朗,声音清脆。
“在呢在呢,小花来啦?快进来!”杜姨热情地招呼。
宁昭闻声从书房出来,看到张小花,也很高兴:“小花,快进来坐。”
张小花走进客厅,把手里的东西放在桌上,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宁同志,我是来谢谢你的!”
她看着宁昭,眼神里充满了感激,“感谢您当初教我,给我机会,还让我去技术科,我现在是技术科的骨干了,厂里新引进的那批设备,好多问题都是我解决的!”
她挺起胸膛,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光芒,宁同志翻译出来的资料她都是第一个学习的!
宁昭看着她神采飞扬的样子,由衷地为她高兴:“那是你自己努力,继续加油!”
她拍了拍张小花的肩膀。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厂里的近况和技术上的事情。
张小花听说宁昭年后要跟陈厂长去北城,虽然有些不舍,但也真心祝福:“宁同志,祝你在北城一切都好!以后有机会,我还想跟你学更多东西呢!”
送走张小花,宁昭看着张小花留下的东西,勾了勾唇。
——
次日清晨,天气晴好。
一家人穿戴整齐,准备出门,前往纺织厂秦大娘家。
秦大娘家依旧干净整洁。
看到宁昭、陈怀铮、陈怀瑾、陈怀瑜一家四口热热闹闹地进来,秦大娘高兴得合不拢嘴,拉着宁昭的手左看右看:“哎哟,小昭出差回来啦!气色真好!”
她目光扫过宁昭和陈怀铮两人刚松开的手,脸上的笑容更深了,满是欣慰,“好好好,看到你们俩感情这么好,大娘我就放心了!”
她招呼大家坐下,拿出自己晒的南瓜子和炒花生招待。
陈怀瑾和陈怀瑜乖巧地坐到宁昭身旁听着宁昭跟秦大娘聊天。
陈怀铮则跟秦光耀说着话。
聊着聊着,陈怀铮提到年后要调回北城工作。
秦大娘脸上的笑容顿了一下,随即涌上浓浓的不舍。
她紧紧拉着宁昭的手,声音有些发哽:“要回北城啦?也是,怀铮本来就是北城人,回去好,回去好……就是”
她看着宁昭,眼圈微微泛红,“大娘舍不得你啊!你这一走,以后想见一面可就难了……”
宁昭心里也酸酸的,她反握住秦大娘粗糙却温暖的手:“大娘,您放心,以后有机会,我们一定回来看您!您要保重身体,有什么事儿,就跟我们打电话。”
“哎,哎,大娘知道,知道……”秦大娘抹了抹眼角,强笑道,“看到你们好,大娘就高兴!你们年轻人,是该往高处走!北城是大地方,你们去了好好干!两个孩子也跟着回去了?”
“嗯,都回去。”宁昭点头。
“好,好,孩子跟着哥哥嫂子好。”秦大娘看着乖巧的陈怀瑾和陈怀瑜,慈爱地摸了摸他们的头。
一家人在秦大娘家吃过饭,在秦大娘依依不舍的目光中离开。
——
转眼就到了年三十。
小洋楼里里外外焕然一新。
屋檐下挂起了崭新的红灯笼,窗户上贴着陈怀瑾和陈怀瑜剪的歪歪扭扭却充满童趣的窗花。
陈怀铮带着两小的贴春联、挂福字,宁昭在一旁指挥。
杜姨在厨房里忙活。
案板上堆满了食材:和好的面团,调好的肉馅,洗干净的蔬菜,还有一条活蹦乱跳的鱼。
贴好春联后,陈怀瑜穿着一身崭新的、红彤彤的灯芯绒外套,在宁昭面前转了个圈。
“嫂子嫂子!你看我穿新衣服好看吗?”
“好看!我们瑜瑜最好看了!”宁昭笑着回应。
“嫂嫂眼光好!”
陈怀瑾也穿着新衣服,咧着嘴道:“嫂子,我们去包饺子吧?”
这是他过得最开心的一个年。
“好呀!”
几人一起去了厨房。
杜姨教陈怀瑾擀饺子皮,陈怀瑾学得很认真,擀出来的皮子有厚有薄,形状也不太规则。
陈怀铮笑着接手。
他擀皮的手艺竟然意外的好,又快又圆。
宁昭负责包馅,手指翻飞,一个个白胖的饺子像小元宝一样整齐地码在盖帘上。
杜姨看着这一幕,转头去忙着炸丸子、炖肉、蒸鱼,锅碗瓢盆叮当作响,厨房里热气腾腾,香气四溢,充满了浓浓的年味。
傍晚时分,丰盛的年夜饭摆满了餐桌。
红烧鲤鱼寓意年年有余、四喜丸子、梅菜扣肉、清炒时蔬,还有一大盘热气腾腾的饺子。
不仅仅是陈怀瑾跟陈怀瑜开心,陈怀铮脸上的笑意就没消失过。
他也是第一次体会到了在家热热闹闹过年的滋味。
一家人围坐在桌旁。
“过年啦!”陈怀瑾举起装着橘子汁的小杯子,大声喊道。
“过年好!”
大家笑着举杯相碰。
窗外传来零星的鞭炮声,屋内笑语晏晏。
陈怀铮给宁昭夹了一块鲜嫩的鱼肉。
年夜饭吃得热热闹闹,桌上的菜下去大半,肚子也饱饱的了。
杜姨撤下碗碟,擦干净桌子,利落地收拾好,在客厅中央放了一个烧得旺旺的小炭火盆,驱散着冬夜的寒气。
又端上来几大盘炒花生、葵花籽、南瓜子,还有切好的水果。
“来来来,守岁咯!嗑瓜子,唠嗑!”
宁昭围坐在火盆边,左边是陈怀瑾,右边是陈怀瑜,她好笑地看着多了一丝幽怨的男人。
炭火噼啪作响,映照着每个人的脸庞,暖烘烘的。
两小只像是有说不完的话跟宁昭说,陈怀瑜现在也活泼不少。
宁昭安静地听着,手里剥着瓜子,时不时把剥好的瓜子仁分给身边的陈怀瑜和陈怀瑾。
她偶尔看向陈怀铮,火光跳跃在他深邃的眉眼间,显得格外柔和。
他也正好看过来,两人目光相触,相视一笑,无需言语,情意自在其中。
时间一点点过去,夜渐渐深了。
窗外偶尔传来一两声零星的鞭炮响,更衬得屋内温馨宁静。
陈怀瑜最先撑不住,小脑袋一点一点的,像小鸡啄米,眼皮直打架,嘴里还嘟囔着:“守岁……灯笼……”
陈怀瑾也哈欠连天,强撑着不肯睡。
杜姨看看座钟,已经快十二点了。“小瑾,小瑜都快睡着了,要不……”
“杜姨,再等等,马上就零点了。”陈怀瑾揉着眼睛坚持。
陈怀铮起身,从里屋拿出两个小小的红纸包递给宁昭。
宁昭接过递给强撑着的两小只:“拿着,压岁钱,平平安安。”
陈怀瑾接过红纸包,开心地笑了。
终于,座钟的指针指向了十二点!
“铛——铛——”
浑厚的钟声响起。
“新年到啦!”
陈怀瑾一下子蹦起来,睡意全无,陈怀瑜也有些激动地揉了揉眼睛。
陈怀铮立刻起身,从门后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一小串鞭炮,走到院子里。
几人站在门边。
陈怀铮划亮火柴,点燃了鞭炮的引信,迅速退开。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
清脆响亮的鞭炮声瞬间划破了小院的宁静,红色的碎屑纷纷扬扬落下,带着浓浓的火药味和驱邪纳福的喜庆。
临州的鞭炮声时不时响起,形势的好转,大家似乎都卯足了劲想要过个好年,不一样且不压抑的年。
“新年好!”
“新年快乐!”
几人互相道贺,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宁昭笑着说:“岁岁平安!好了好了,年也守了,炮也放了,快去睡觉!”
两小只跟杜姨都去睡觉了。
客厅里只剩下宁昭和陈怀铮。
炭火盆里的火苗渐渐弱了,只剩下通红的炭块散发着余温。
宁昭看着窗外残留的鞭炮碎屑,感受着这独属于七十年代的、朴实而热闹的年味。
“新年快乐,昭昭。”
陈怀铮伸出手,将她微凉的手包裹在自己温暖宽厚的掌心里。
宁昭:“新年快乐,走吧,回房间。”
陈怀铮脸上多了几分不自然,也很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