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5日|阴转晴
今天是周六,公司休息,但我还是六点多就醒了,没睡回笼觉。
外面天还灰蒙蒙的,昨晚下过雨,风里带着泥土和青草的味道,凉飕飕地吹进窗户,让人瞬间清醒。
洗漱完换了运动衣,我决定先出去跑一圈,沿着小区旁边的河边慢跑,路灯还没全关,微黄的灯光倒映在湿润的地面上。跑步的时候,脑子里一边回放着下周一答辩可能会被问到的问题,一边默念着要点,汗水顺着脸颊流下来,带走昨晚积压在身体里的沉闷。
跑完回家冲了个热水澡,换上干净的t恤,简单吃了鸡蛋和牛奶,把客厅的桌子清空,摊开答辩资料,把昨天打印好的文件和备忘录铺在桌面上,一页页过,每过一页就用笔在纸上写一句总结,然后用手机录音把这一页的重点内容说出来,播放给自己听,检查语速和表达是否清晰。
魏鹏大概九点多发微信过来:
【周一总部答辩正式定了上午9点,你周末把思路拉清楚,不要乱说话,保持节奏。】
我回:“好的魏哥,正在练习。”
过了几分钟,他又发了一条: 【总部那边可能有人问刁钻问题,不要被带节奏,听清问题再
回答,不确定就说需要回去确认,别乱猜。】
我回复:“收到。”
放下手机继续演练,每说一次就站起来,背着手在屋里走两圈再重新讲,尽量让自己在不看资料的情况下也能完整表达,尤其是遇到临时插话打断时,也能顺势接回来。
练到快十一点,手机提示电量低,我才发现已经过去两个小时,嗓子有点干,去倒了杯水喝了一口,看着窗外的天空渐渐放晴,心里想着:“要把这次机会抓住。”
中午简单煮了碗挂面加两个鸡蛋,吃完后收拾碗筷,又坐回桌前继续看财务报表和项目进度表,找出几个可能被问到的“时间差”问题重新模拟回答。
下午一点多,李倩发来微信:
【今天武汉出太阳啦,刚下班和同事去江滩吃了炒年糕,还给你拍了段视频。】
点开是她在江滩夜市拍的短视频,镜头扫过摆摊的大叔在翻炒年糕,铁铲和铁板碰撞发出“哐哐”的声响,边上有卖糖葫芦的小摊,孩子们笑着跑来跑去,风里有江水的潮湿味。
我回她:“看着就饿了。”
她发了个笑脸:“哈哈,明明刚吃完还想吃。”
我回:“想吃了,下次过去请我吃。”
她:“说好了哦。”
简单聊了几句,她说下午要回家补觉,让我别太紧张,注意休息。
我看着手机笑了笑:“好的。”
下午继续排演答辩流程,模拟不同情况,比如被打断、被质疑数据准确性、被要求解释风险预案等场景,让自己在脑子里提前经历一次实战。
练到四点多时,喉咙已经有些哑,便关掉电脑出门散步。风已经不凉,路边小摊卖水果的喊声此起彼伏,有孩子在追着气球跑,老人在长椅上晒太阳,城市的夏天就这样真实而滚烫地存在着。
散步回来后简单冲了个澡,晚上煮了米饭炒了西葫芦和胡萝卜,坐在桌前边吃边翻资料,把今天演练时卡壳的地方重新写在小本子上准备明天继续练。
快九点的时候魏鹏发来消息:
【别太紧张,今天早点休息,周末休息好了脑子才转得快,别熬夜过度演练,适度就行。】
我回:“好的魏哥,谢谢提醒。”
他回:“稳住,机会难得,别怕。”
看完这句话,心里忽然安定了很多。
十点半洗漱完后,坐在桌前拿出日记本,写下今天:
“今天周六,继续准备下周一总部答辩,模拟回答、拆解要点、录音自测、排演节奏。魏鹏提醒我‘机会难得,别怕’,其实我还是紧张,但比以前少了很多。只有真正准备充足,心里才踏实。要抓住这次机会。”
写完关上日记本,看着窗外夜空,今天的星星很亮,微风吹进屋里,有股温热的气息。
闭上眼在心里默念:
“继续稳住,准备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