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沉沉,宫灯摇曳,我站在寝殿窗前,望着远处那座灯火通明的偏殿。李承泽被押走已有三日,朝堂上却并未因此平静下来。相反,一种更深层的动荡正在悄然酝酿。
小贵子轻手轻脚地走进来,在我耳边低声道:“娘娘,锦衣卫那边传来消息,说是北镇抚司最近频繁调动人手,似乎在查什么要紧的东西。”
我微微蹙眉,心中警铃大作。锦衣卫是朱元璋手中的利刃,若他们突然行动频繁,必然有大事发生。
“继续盯着。”我低声吩咐,“尤其注意他们往哪个方向调兵,是否有人秘密出入北镇抚司。”
小贵子点头退下,我转身坐下,端起案上的茶盏轻轻吹了口气。自从揭发李承泽身份后,我在宫中的地位已然稳固,但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翌日清晨,我以探望徐达夫人为由,乘车前往魏国公府。临行前,我特意叮嘱小英将一封密信藏于食盒夹层中,以防万一。
抵达徐府时,天色尚早,府门前冷清无人。老管家亲自迎我入内,引至花园亭中等候。不多时,徐达身着便服缓步而来,神色凝重。
“娘娘今日来访,可是为了昨日之事?”他开门见山,语气谨慎。
我点了点头,从袖中取出那份密信副本递给他:“这是从锦衣卫北镇抚司暗中抄录下来的,上面提及一位权臣与北元余部书信往来,意图勾结外敌。”
徐达接过密信,细细阅览片刻,脸色愈发阴沉。他缓缓抬头,目光如炬地看着我:“此信……可有原件?”
我摇头:“原件仍在北镇抚司,但我已安排眼线盯紧他们的动向。目前看来,对方尚未察觉。”
徐达沉默良久,终是叹息一声:“此事若属实,恐怕牵连甚广。”
我盯着他的眼睛,试探道:“不知魏国公是否愿意助我一臂之力?”
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起身走到亭边,眺望远方。半晌,才缓缓开口:“如今朝中局势复杂,稍有不慎便会引来杀身之祸。我虽为开国功臣,但也难以独善其身。”
我听出他话中有话,便顺势问道:“那依魏国公之意,该如何应对?”
他转过身来,目光深沉:“若要扳倒此人,需掌握确凿证据,并且……得有人能在朝堂之上站出来。”
我心中一动,明白了他的意思。朝堂之上,能与那位权臣抗衡的,唯有李善长。但李善长为人圆滑,素来左右逢源,若无十足把握,他绝不会轻易表态。
“我会想办法试探他的态度。”我沉声道。
徐达点头,将密信折好放入怀中:“若有需要,尽管来找我。”
离开徐府后,我回到宫中,命小贵子暗中打探李善长近日的动向。与此同时,我也开始筹备一场小型宴席,邀请几位与李善长关系密切的官员夫人入宫赴宴。
宴席设在御花园东侧的偏殿,气氛轻松,众人谈笑风生。李善长的夫人也在其中,她举止温婉,言辞谦和,却始终不肯透露丈夫的近况。
我借着敬酒的机会,故意提起边疆战事:“听说北方最近不太平,朝廷是不是该调些兵力过去?”
此言一出,几人纷纷附和,唯独李夫人微微皱眉,轻声道:“我家老爷倒是说,眼下不宜轻举妄动,还是先稳住京城才是。”
我心头一震,果然,李善长对边疆战事异常敏感。这说明他已经察觉到了某些风吹草动,甚至可能已被那位权臣拉拢。
宴席结束后,我送客至殿门口,正欲返回,忽听身后传来一道低沉的声音:“娘娘今日一番试探,倒是用心良苦。”
我回头一看,竟是李善长本人。他身着官服,神情淡然,眼中却透着一丝审视。
“大人何出此言?”我故作镇定地笑了笑。
他走近几步,压低声音道:“有些事情,不该掺和得太深。否则……后果难料。”
我迎上他的目光,毫不退让:“大人既然知晓我的用意,想必也明白,若不尽早遏制,将来受牵连的不止是我一人。”
李善长沉默片刻,终是叹了口气:“娘娘的心思,我明白了。只是……时机未到。”
说完,他转身离去,留下我一人站在殿前,心中五味杂陈。
回宫后,我立刻召见小贵子:“去查清楚,李善长这些日子都见过谁。”
小贵子领命而去,我则坐在案前,仔细回想今日宴席上的每一个细节。李善长的态度模棱两可,但他显然已经察觉了我的意图。或许,他并非完全倒向那位权臣,而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夜深人静,我独自坐在灯下,翻阅着手中的情报。忽然,门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
“娘娘。”小英低声唤道,“锦衣卫那边传来消息,说是昨夜有一封密信被悄悄送出宫外,收件人署名‘金陵旧宅’。”
我猛地抬起头,心跳加速。金陵旧宅——那正是之前李承泽提到的秘密联络点!
“快,让人盯紧那个送信的人。”我立刻下令。
小英点头应下,匆匆离去。我知道,这场棋局已经进入最关键的时候。那位权臣的动作越来越频繁,而我必须抢在他之前,找出更多的证据。
接下来的几日,我密切关注朝堂动向,同时派人暗中调查金陵旧宅的情况。终于,在第五日清晨,小贵子带来了一个重要消息——
“娘娘,我们在金陵旧宅附近布下眼线,发现有人深夜进出,其中一人身形酷似李文忠的亲信。”
我心头一震。李文忠——他是朱元璋的外甥,也是开国功臣之一,近年来却逐渐淡出朝堂。如果他真的参与其中,那这场阴谋远比我想象的更加庞大。
“继续盯着。”我沉声道,“务必查明他们到底在策划什么。”
就在我全力追查之时,朝堂之上也发生了变化。朱元璋召集众臣议事,李善长、徐达等人皆在列。会上,朱元璋突然提及边疆战事吃紧,询问诸臣意见。
李善长率先发言:“陛下,如今朝中事务繁杂,若贸然调兵,恐影响京城稳定。不如暂缓出兵,待局势明朗后再做决定。”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徐达眉头紧锁,却未立即反驳。我心知肚明,李善长此举显然是在拖延时间,为那位权臣争取机会。
会议结束后,我立刻命人传信给徐达,请求他尽快查明李善长是否真的已被策反。然而,还未等我收到回复,宫中便传来一则惊人的消息——
李文忠病逝了。
短短数日,接连发生如此变故,我心中隐隐感到不安。李文忠之死太过蹊跷,若真是自然病亡,为何此前毫无征兆?若非如此,那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真相?
夜幕降临,我独自坐在偏殿内,望着窗外月色。小贵子悄然走入,低声禀报:“娘娘,金陵旧宅已查明,确实有人频繁出入,身份尚无法确定。”
我轻轻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冷意。
这场棋局,才刚刚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