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的背影,在晨光中显得有些单薄,却又异常挺拔。
他转过身,目光落在柳清月写满期待的脸上。
“灶台后面有小葱,洗干净,切成末。”
然后,他又看向了一旁的苏晴。
“碗筷在柜子里,拿出来,摆好。”
“好嘞!”
柳清月立刻领命,兴冲冲地跑到灶台后面。
她拿起一小把带着泥土清香的小葱,学着记忆里母亲的样子,笨拙地摘去黄叶。
苏晴则一言不发,转身走向老旧的木柜。
她拉开柜门,一股陈旧木头的味道扑面而来。
里面的碗筷,摆放得整整齐齐。
每一个碗,都倒扣着,边缘没有一丝水渍。
她拿出三只碗,三双筷子,动作精准而利落。
客厅里,一时间陷入了一种奇妙的和谐。
林风守着锅里的粥,不时用木勺搅动一下,防止粘底。
柳清月在水龙头下,把小葱洗得干干净净,水珠溅到她的脸上,她也毫不在意。
苏晴则用纸巾,将碗筷又仔细地擦拭了一遍,才放在不大的方桌上。
院子里没有人说话,只有锅里米粥的咕嘟声。
这一切,都通过忠实记录的手机,传递到了直播间里。
本已昏昏欲睡的夜猫子们,瞬间清醒了。
弹幕,开始重新占领屏幕。
【我看到了什么?警民合作做早餐?】
【这画面,也太有爱了吧!】
【呜呜呜,这该死的烟火气,看得我好想家。】
【柳警官洗葱的样子,好可爱,像个努力做家务的小学生。】
【你们看主播,他搅粥的动作好熟练,一看就是经常自己做饭。】
柳清月把洗好的葱,递到林风面前。
“林风同学,给你。”
林风接过,看了一眼。
“很干净。”
他拿起菜刀,手起刀落。
“笃笃笃笃......”
清脆而富有节奏的声音响起。
不过几秒钟,一捧均匀翠绿的葱花,就出现在了案板上。
柳清月看得眼睛都直了。
“哇,你这刀工,厉害啊!”
林风没有回应她的赞叹。
他将切好的葱花,小心地收进一个小碗里。
“粥好了。”
他熄了火,用布垫着,端起了一旁的旧锅。
白粥熬得十分粘稠,米粒开花,香气四溢。
苏晴已经从另一个柜子里,拿出了一碟颜色深沉的咸菜。
三人围着方桌坐下。
林风给每个人都盛了一碗粥。
然后,他将碗葱花推到桌子中间。
“喜欢就自己加。”
柳清月毫不客气,舀了一大勺葱花洒在自己的粥里,又夹了一筷子咸菜。
她吹了吹,小心翼翼地喝了一口。
眼睛瞬间就幸福地眯了起来。
“唔......好吃!”
她含糊不清地说道。
“太好吃了!”
苏晴也学着她的样子,加了少许葱花。
她小口地喝着,没有发出任何声音,但嘴角的弧度,暴露了她的心情。
一顿简单的早餐,三个人吃得异常安静,却又无比温馨。
吃完饭,柳清月主动抢着要洗碗。
林风也没有跟她争。
他转身走进自己的卧室,很快又走了出来。
他的手里,多了两个东西。
是两个用细竹篾精心编制的小竹篓,带着两条用粗布做成的背带。
他将其中一个,递给了苏晴。
又将另一个,递给了刚洗完碗,正擦着手的柳清月。
“这是?”
柳清月好奇地接过来,翻来覆去地看。
“装菌子用。”
柳清月眼睛一亮,立刻有样学样地将竹篓背在背上。
她还特意在原地转了个圈。
“怎么样怎么样?好看吗?”
苏晴也默默地将竹篓背好,她只是拉了拉背带,调整了一下位置。
林风的目光,在两人身上扫过。
一个青春活泼,一个英姿飒爽。
配上这乡土气息十足的小竹篓,没有任何违和感。
他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看着真像那么回事。”
这时,一直待在角落里待命的两名摄制组工作人员,也扛着设备走了过来。
其中一个年纪稍长,看上去比较稳重的,笑着开了句玩笑。
“柳警官,苏警官,林小兄弟。”
“咱们现在这个样子,如果不知道的,还真以为是在录什么乡村体验栏目呢。”
他这话,让紧张了一夜的气氛,彻底放松下来。
柳清月也笑了。
“王哥,你别说,还真挺像的。”
众人都会心地笑了起来。
然而,就在这时,另一个扛着小型设备的年轻工作人员,下意识地小声嘀咕了一句。
“是啊......”
“谁能想到,林小兄弟一天前,还是个重刑嫌疑犯呢。”
这句话在笑声刚刚停歇的客厅里,却显得无比清晰。
瞬间。
所有的笑声,戛然而止。
老摄影师脸上的笑容僵住了,他猛地转头,瞪向年轻的同事。
柳清月的笑容,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她的目光,下意识地投向了林风。
苏晴的眼神,则在一瞬间,变得像冰一样冷。
年轻的工作人员,也终于意识到了自己说了什么。
他的脸在一瞬间血色尽褪。
嘴巴张了张,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慌乱地,伸出手猛地捂住了自己的嘴。
他的眼神里,充满了浓浓的歉意,看着林风身体甚至在微微发抖。
客厅里,寂静一片。
所有人的目光,都汇集到了说错话的年轻人身上。
接着,又小心翼翼地,移向了林风。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
林风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
过了足足有五秒钟。
就在年轻人的冷汗,快要从额头滴下来的时候。
林风忽然笑了,带着几分释然的微笑。
他看着快要哭出来的年轻人。
缓缓开口。
“没事。”
年轻人猛地抬起头,不敢相信地看着他。
林风的目光,从众人紧张的脸上,一一扫过。
最后,他耸了耸肩继续说道:
“说起来,我也算是多了一段经历。”
“以后跟人聊天,我的谈资,总归比别人要多上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