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月的寒风裹着细雪掠过石家村的茅草屋顶,房檐垂下的冰棱在晨光中折射出冷冽的光。
石云天站在村头的老槐树下,望着渐渐苏醒的村落,呼出的白气在空气中凝成霜花。
王小虎和李妞在不远处堆雪人,宋春琳追着小黑在雪地里嬉闹。
自县城一战后,这片土地难得迎来了短暂的安宁,可屋檐下悬挂的八路军联络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总让他想起还未完成的使命。
石云天双手插进兜里,脑海里浮现出徐靖安阴鸷的笑脸。
他总觉得,对方不会就此罢休。
但他们不能一直待在石家村,得继续南下,寻找新的落脚点。
村口的空地上,儿童团的孩子们挤作一团,红扑扑的脸蛋上挂着不舍的泪水。
石云天走上前,蹲下身子,轻声安慰:“乖,哥哥姐姐们只是暂时离开,以后还会回来的。”
十岁的石胜攥着石云天的衣角,声音发颤:“云天哥,你们真要走吗?”
石云天心里一酸,强忍着不舍摸了摸石胜的头:“嗯,我们要继续去打鬼子了。”
石胜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往下掉:“可是,可是我不想让你们走。”
石云天将石胜搂进怀里,声音有些哽咽:“胜子乖,哥哥姐姐们会回来的,你要好好照顾自己,也要照顾好村里的大家。”
石胜抽噎着点头,小手紧紧抓着石云天的衣服。
石云天拍拍他的背:“别哭,哥哥答应你,一定会回来的。”
他站起身,环视着周围一张张熟悉的面孔,鼻子有些发酸。
那些像刘克之这些以前的儿童团员还好,但那些新加入的孩子们,则一个个哭得稀里哗啦。
“都别哭丧着脸!”王小虎拍着腰间新缴获的驳壳枪,故意扯着嗓子嚷,“等俺回来,俺给你们带北平的烤鸭!”
这话一出,哭声渐渐小了。
石云天心里吐槽:“这就不哭了?不是,这怎么比小虎还贪吃啊!”
但他不得不承认,王小虎这一嗓子,还真管用。
石云天看着王小虎,笑了:“小虎,你哪来的自信?”
王小虎拍拍胸脯:“俺说能带回来,就能带回来!”
李妞撇撇嘴:“就你?得了吧,别吹牛了。”
王小虎一听就不乐意了:“嘿,俺咋就吹牛了?俺可是要干大事的人!”
石云天看着两人打闹,笑了笑:“好了,都别闹了,我们要出发了。”
就在这时,人群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小健背着个鼓鼓囊囊的布包,腰间别着把磨得发亮的匕首,气喘吁吁地挤到石云天面前。
他眼睛通红,声音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云天,让我跟你们走!郑排长走了,可我还能扛枪!”
说着,他掀开布包,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二十发子弹和半块窝窝头——那是他偷偷攒下的全部家当。
石云天愣住:“小健,你……”
小健抬头看着他,眼神清澈而坚定:“我想跟着你们一起打鬼子。”
小健其实原名就叫马小健,从小没了父母,八岁时跟着郑远光当了小将。
他性子野,骨子里有一股冲劲,平时话不多,却最是敢打敢拼。
如今郑远光牺牲,他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褪去了几分稚气,肩膀也似乎宽阔了些。
石云天看着眼前这个消瘦却坚定的少年,心中百感交集。
他伸手按住少年的肩膀:“路上可没热乎饭吃,更没地方躲子弹。”
“我不怕!”小健梗着脖子,“我给你们背枪、探路,再苦的日子我都过过!”
石云天深吸一口气:“你真的想好了?这一走,可就再难回头了。”
小健点点头:“我想好了!我要跟着你们一起打鬼子!”
石云天看着少年坚定的眼神,笑了:“好,那咱们就一起走!”
小健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嗯!”
启程的号角在晨光中吹响。
五人沿着结冰的柳条河向南行进,身后传来儿童团此起彼伏的呼喊:“早点回来!”
石云天望着远方的天空,心中默默念道:“我们一定会回来的。”
王小虎甩着膀子走在最前面,宋春琳和小黑紧跟其后,李妞和小健在队伍中间,石云天走在最后。
阳光洒在雪地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他们的身影被拉得很长很长。
他们渐渐远去,只留下一个背影。
直到夜幕降临时,他们在一座废弃的山神庙落脚。
王小虎用刺刀撬开日军罐头,混合着野菜煮成热汤。
火光摇曳中,五人围坐在破旧的蒲团上。
石云天喝了一口热汤,满足地叹了口气:“舒服。”
王小虎往嘴里塞着肉,含糊不清地说:“咱出门在外,能有口热乎饭就不错了。”
李妞撇撇嘴:“你就知道吃,小心吃成个大胖子。”
王小虎拍拍胸脯:“俺这叫壮实!哪像你,一阵风都能给你刮跑喽!”
李妞气呼呼地瞪着他:“你再说一遍!”
王小虎不甘示弱:“咋啦?俺就说了!咋的!”
小健在一旁看着两人拌嘴,忍不住笑了。
石云天笑着摇摇头:“咱们吃咱们的,别理他们。”
宋春琳往嘴里塞着食物,小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
小黑的尾巴摇啊摇,安静地趴在一旁。
夜色渐深,山神庙外的风声呼啸,庙内却温暖如春。
石云天靠在墙壁上,闭上眼睛,心中默默规划着接下来的行程。
他们要南下去找张锦亮连长他们。
张锦亮他们南下去敌后作战,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石云天不知道他们在哪里,只能一路向南寻找。
山风呼啸着掠过庙门,吹得梁上的蜘蛛网簌簌作响。
石云天靠在斑驳的墙壁上,听着同伴们渐渐平稳的呼吸声,握紧了腰间的汉环刀。
他知道,这趟南下之路,既是寻找昔日队伍的征程,更是为万千百姓开辟生路的抗争。
当黎明的第一缕曙光刺破云层,五个身影将再次踏上征途,而他们身后,是石家村父老的期盼,更是整个民族不屈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