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至诚告别了陈寅恪和王国维,匆匆回到房间。看到旗袍少女没精打采地倚在床头,他关切地问:“想什么呢?”
旗袍少女微微叹息,坐起身,双手环抱着膝盖,眼神中透着一丝失落:“我又能想什么呢?”
旗袍少女说:“我在想你说过的那个神秘的小木屋,以及小木屋里的神秘主人。到底存在吗?”
王至诚笑道:“你以为我在编故事吗?”
“不是吗?”旗袍少女反问。
王至诚说:“那个小木屋就在东北帝国大学附近的一片竹林里。但那个主人,是男是女我不知道,因为未曾谋面。”
旗袍少女问:“小屋主人为什么送你《兰亭序》呢?”
王至诚思索片刻,脑海中浮现出陈寅恪的话,认真地说:“会不会与日本的文化战略有关。”
“对!就是文化战略。”旗袍少女眼中闪过一丝兴奋,声音也稍微提高,“古今中外的战争不仅仅是军事,还有文化、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斗争。北伐战争初期,我们的文化、教育和艺术领域的盟主,正是为了抵御日本、美国等对华文化的侵略,旨在保护和弘扬中国文化。”
王至诚点点头,眼中流露出敬佩:“小木屋的主人告诉我,在你踏上邮轮回国时,会有人主动与我联系。那个人与《兰亭序》有关,只有找到他,才能揭开兰亭档案的秘密。”
“字里行间究竟暗藏了什么?”旗袍少女好奇地靠近他,脸上露出期待的神情。
“等我再回去询问他时,那个小木屋已被烧成一堆废墟,唯一的证明只是那个未燃尽的柜台……”王至诚的声音渐渐低沉,仿佛回忆起了那令人心痛的一幕。
旗袍少女轻轻握住他的手,温柔地说:“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分析出,你接头的人不太可能是川岛流速或川岛美子。也许是海警长藤原朴田。”
王至诚眉头微皱:“难道他与那些人不同?”
“是的,”旗袍少女认真地点头,声音坚定,“他有正义感,和小林多喜二无产阶级文学联盟有联系。这也是他帮你的原因之一,但他的另一身份尚不清楚。”
王至诚又回想起那个自称王光祈的人,摇摇头:“我曾怀疑过他,但结果并不是;我见到的陈寅恪和王国维也不是。或许……”他的目光聚焦在旗袍少女的脸上,似乎想到了什么。
她的脸颊微微泛红,慌忙转移视线:“别这样看我!我帮助你,是因为你是中国人!”
王至诚心中一阵失落,苦笑着摇摇头:“其实,我还有太多疑虑。”
“我们可以回溯线索,那个接头的人可能是共字号特工蔡智堪派来的,也有可能是上海共字号早期组织的主要发起人之一施存统。”旗袍少女继续分析,语气里透着缜密。
她的话引起了王至诚的注意:“施存统与许多文化人士交往甚密,甚至在日本被捕过。这个人与兰亭的秘密,或许密切相关。”
“施存统回国后,曾接到陈独秀的委派再次往返日本。他与当时的周福海联系,但周福海早已动摇信仰,而送李兰亭的人则隐姓埋名至今。”旗袍少女的语气变得低沉,似乎在为那位神秘的身影感到惋惜。
“很遗憾,这个人跳海了!”她叹息道。
“怎么回事?”王至诚惊诧,迫切想知道背后的真相。
“还记得登船时你的票被偷了,我把我的票交给你了。随后我被海警带走,但海警长藤原朴田出面,我才得以安全回去。就在我离开时,那个蒙面人被川岛流速和佐藤松本追杀。他为了保护我,身中多处枪弹……”旗袍少女的声音颤抖,眼中闪烁着泪光。
“临死前,他说一定要找到持有半张《兰亭序》的两个人。”她的声音里充满急迫,“但他并没有告诉我那个人是谁,只说那是一个书画家。”
“那两个人是谁?”王至诚询问,心中燃起一丝希望。
“他并没有告诉我。等我问及找谁联系时,他只说了那个人是书画家……这时,日本海警追了上来,他跳入大海,断绝了所有线索。”旗袍少女无奈地垂下头,手指轻轻抚摸着床边的布料。
“民国着名书法家是谁?”她突然找到问题的突破口,目光变得坚定。
王至诚咬紧牙关,脑海中回忆起民国时期的书法历史:“在国字号内,有谭、吴、胡、于四大书法家;在共字号,有毛泽东、郭沫若、舒同、康生;在绘画界有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刘海粟;在文化界有鲁迅、李大钊、陈独秀、胡适;还有许多知名的政治人物。”
“还有四大美男子:儒雅的周恩来,其书法如行云流水;俊美的汪精卫,其书法温婉柔美;英俊的梅兰芳,其书法端正明丽;潇洒的张学良,其书法笔力雄健。”旗袍少女补充道,眼中闪烁着光芒。
王至诚沉吟道:“找到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个都极为困难,何况是其中一人。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我想获得文化大战略的方案,难度不小。”
“为了中国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我们必须排除千难万险。”旗袍少女鼓励道,声音里透着坚定与热忱。
“但中国的文人志士遍布大江南北,各个领域都有,他们的线索从何入手?”王至诚苦恼地问。
“那就从《兰亭序》和兰亭档案入手。”旗袍少女给出建议,目光坚定。
王至诚深吸一口气:“这《兰亭序》可不是一般的摹本,它一定在向我们传达着什么。”
“对!是这样!”旗袍少女的眼中闪烁着希望,“我们要找的神秘人物并不神秘,可能是一个人,几个人,或是一个文化英雄的群体。或许神龙见首不见尾,但我们一定能够找到线索。”
王至诚信心满满地表示:“尽管这如同大海捞针,但我相信,总有一天能找到事情的真相,就像找到《兰亭序》的答案一样。”
旗袍少女双手轻柔地捧起《兰亭序》,小心翼翼地将其放在床上,目光中充满期待。王至诚感到,宋字的神秘者在乎的并非只是表面的《兰亭序》摹本,而是隐藏在兰亭背后的深刻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