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藤松本的脸上浮现出一抹狡黠的笑容,宛如变色龙般瞬间变换了另一种态度,嬉皮笑脸地说道:“允许欧美在华教会大学的存在,等于接受美、英、法、德、意等西方文化对华的侵略。日本文化、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本是生长在同一根藤上的亚洲文化,何必分得如此清楚呢?”
王至诚望着佐藤松本懵懂的脸,双手环胸,嘴角微微勾起一丝讥讽:“中国、印度和巴比伦是亚洲三大文化圈,正是不同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文化。可你知道,为何没有日本文化吗?”
王至诚的一席话激怒了他的老师佐藤松本。佐藤松本站起来,觉得在学生面前丢了脸面,怎么回答呢?他点上了烟圈,来回走了三个回合,终于说:“大和文化是日本文化的灵魂,任何文化都无法取代它。”佐藤松本的语气中透着一丝自信。
王至诚冷冷一笑,目光如炬:“因为日本文化是建立在中国文化之上的,吸取了儒释道的精髓。原本可以发展成为亚洲第四文化,然而自从日本神道教文化和招魂社取代从中国学来的文化,尤其是加进了可恶的军国主义,才导致了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和八国联军进北京……”
“别再说了!”佐藤松本的脸色微微变了,急忙打断王至诚,武断地说道,“你的态度,别说成立什么学社、研究会,就是求个一官半职都难!”
“即便没有我的职业,成千上万的中国人也不会答应与你们合作。”王至诚的语气坚定,毫不退让。
“你以为中国文化依然根深蒂固、固若金汤吗?”佐藤松本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眼中闪烁着阴险的光芒,“经过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洗礼,中国文化就像放在砧板上的一块肉,随时都可以被切割!”
王至诚微微一愣,紧接着不屑一顾:“中国和日本,两国人民也曾建立过友谊。早在东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中国与日本便已建立外交关系。隋朝时期,倭使四至隋都,考察政治、经济和佛学,并派遣留学生。”
“可那只是历史!”佐藤松本的声音有些激动,眉头紧皱,“今日的局势与往昔截然不同!”
“千多年前,鉴真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历尽千辛万苦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带去中国的善本,包括王羲之的《丧乱帖》、王献之的行书真迹。这些书法善本对日本书道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极大地推动了日本书道艺术的进步。”王至诚的眼神愈发坚定,语调中夹杂着几分激动。
佐藤松本说道:“直到清末民初,藤野先生把日本文化传授给鲁迅,而日本作家村松梢风也曾多次来到上海,完成畅销小说《魔都》。我们是朋友,中国人自然欢迎!”
这时,一道沉稳的身影从二楼楼梯口走下,打断了他们的争论。若瑟神父,徐宗泽,脸上带着严肃的神情,缓步走来。
“我没有佐藤松本这样的日本朋友。”若瑟神父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能震慑一切不安。
“您是徐光启的后裔吗?”王至诚微微颔首,语气中带着钦佩。
“正是。”徐宗泽点头,目光直视佐藤松本,毫不掩饰地说道,“老神父张璜年近八十,如何能为你担保?至于神父杨维患病入院,我刚从他那里回来,他又何曾为你介绍?”
佐藤松本的脸色一变,心中暗自焦急,立刻站了起来,故作镇定地解释:“这不是震旦、沪江和约大外籍校长让我调停师生与学校的矛盾,实在一时找不到解决的方法,所以想来查些资料。”
“别编天方夜谭的故事了,你骗得了他们,却骗不了我,若瑟。”徐宗泽语气坚决,不容置疑。
王至诚则继续道:“即使固守传统文化,我们也不能闭塞思想。中国人有远大的胸怀与视野,应该接纳外来文化的优秀部分,而不是全盘接受。”说着来到佐藤松本身后,说:“尊敬的老师,至诚在重申一遍:“合作的前提是中国必须掌控这一切。”
“你还是我的学生吗?那个在东北帝国大学聚精会神听我讲座的那个王至诚吗?”佐藤松本的语气变得咄咄逼人,“现在,日本在华创办的东亚同文书院,你不是找王学文想加盟吗?只要你愿意听老师的话,推荐你易如反掌的事情。”
王至诚的眉头紧锁,心中燃起愤怒的火焰:“我王至诚不稀罕那份合作!我们要的是教育权,而不是你们的恩赐!”
“难道你还想登报声明吗?”徐宗泽冷冷地掏出当年佐藤松本的保证书,目光如刀,直逼对方。
佐藤松本心中一紧,意识到局势已不再对自己有利,极为不甘地低下头,乖乖地溜走了。
“走吧,王先生,我们去神父楼,见你该见的人。”徐宗泽拍了拍王至诚的肩膀,示意他跟上。
走出图书馆,王至诚抬头望向蔚蓝的天空,心中却暗潮汹涌。他明白,佐藤松本的出现并不仅仅是为了调停,更是对未来局势的试探。
王至诚对徐宗泽低声说道:“今天他的再次出现,提醒了我们三点警示:一、中国人绝不能让日本人在国内建立学校,绝不能让他们介入我们的文化事业;二、作为中国文化人,我们要积极研究和保护自己的文史地理,办成上海最大的藏书馆,设立图书管理门类;三、我们必须搬迁景星学社到上海,增强文化免疫力。”
“正是如此。”徐宗泽面色凝重,点头应和,“这场斗争远未结束,我们必须警惕日本文化的渗透与侵蚀。”
随着两人的对话,沉重的气氛在空气中蔓延。有人在背后注视着他们,一双阴险的眼睛透过窗帘的缝隙,静静地观察这场博弈。未来的冲突似乎在悄然酝酿,而那未知的阴影更为此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先教会你们中华文化,再与外来文化进行对话。”王至诚心中暗想,眼中闪烁着坚毅的光芒。他明白,未来的斗争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