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黑色可燃之石”的命令,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在内史府和少府监下属的工官体系中激起了波澜,却也伴随着巨大的疑虑。黑色可燃的石头?闻所未闻!若非是太后亲口所言,且态度异常坚决,恐怕早已被当作无稽之谈束之高阁。
勘探的人手很快被组织起来。一支由少府工官、熟悉北地郡地理的老吏以及墨家天工院派遣的几名擅长地质勘探的弟子组成的队伍,顶着料峭春寒,踏上了北上的路途。他们的目的地,是李薇在地图上圈定的重点区域——洛水以西、北地郡肤施(今榆林)周边。
与此同时,频阳的代田法试验田,在蒙恬雷厉风行的推动下,正经历着春旱的严峻考验。开春以来,滴雨未落,持续的干热风如同贪婪的舌头,舔舐着大地本就稀少的水分。东边的平作田里,麦苗蔫头耷脑,叶片卷曲发黄。西边的代田区,虽然沟垄结构在保墒上确实显现出优势,垄上土壤尚能维持些许湿润,沟里的麦苗也显得精神些,但持续的干旱,依旧让这些绿色的希望蒙上了一层灰败的阴影。
田叟每日都要到田埂上转悠好几圈,看着两边都缺水缺得厉害的麦苗,唉声叹气。虽然官府承担了代田区的风险,但若真颗粒无收,他这心里也过意不去。
“蒙将军,再这样旱下去,怕是……怕是两边都难熬啊!”田叟看着蒙恬带人从远处河里一桶桶挑水浇灌试验田,忧心忡忡。这点挑来的水,对于干渴的大片田地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
蒙恬的脸上也蒙上了一层尘土,嘴唇干裂,但眼神依旧坚定如铁:“老丈放心!只要有一线希望,末将便不会放弃!天不下雨,我们便自己找水!”他望向远处洛水支流的方向,那里正是李薇规划的第一座大型水轮提灌的选址。图纸已成,材料正在紧张筹备,只待解决最后的轴承承重难题便可动工。水轮,是解决旱塬之渴的唯一希望!
而在咸阳,淳于越的暗探活动也越发频繁。墨家天工院的位置已被摸清,禽滑厘作为新任院监进入了齐使的视线。更让李薇警惕的是,馆驿的线报称,淳于越的心腹随从,近日频繁接触咸阳城内一些专营丹砂、硝石、硫磺的药材商人,似乎在打探这些“敏感”物资的流向和库存。
“他想摸清我们火药生产的底细?”章台宫暖阁内,李薇将线报递给嬴政。
“或许,更想找到我们可能的破绽,甚至……制造混乱。”嬴政的目光冰冷,“阿母对天工院的处置,甚妥。但淳于越此人,狡诈如狐,不可不防。阎乐!”
“末将在!”阎乐如幽灵般现身。
“加派人手,给寡人盯死淳于越及其所有随从!凡其接触之人,去过之地,给寡人一字不漏地记下!若有异动,即刻拿下!”
“诺!”
就在咸阳的暗流涌动和频阳的旱情焦灼中,北地郡终于传来了消息!然而,却并非喜讯。
“禀太后!”风尘仆仆的少府工官跪在殿中,脸上带着疲惫和沮丧,“臣等按太后所示,于肤施周边反复搜寻,掘地探查,确实发现多处有黑色石层!然……然此石坚硬异常,寻常铁镐难以挖掘!即便挖出,其石多杂土石,难以点燃!偶有可点燃者,烟大味臭,火苗微弱,远不及木炭!恐……恐非太后所言之神物……”
质地不纯,难以点燃,烟大味臭?这显然是劣质煤或煤矸石!
李薇的心沉了一下,但并未完全失望。煤炭的品位有高低,开采和洗选更是关键。
“可曾发现一种乌黑发亮、质地均匀、入手沉重、断面有光泽、易碎裂成块状之石?”李薇追问,描述着优质烟煤或块煤的特征。
工官努力回忆,茫然地摇了摇头:“未曾……所见之石,皆色泽晦暗,或夹带黄斑,入手虽沉,却……却无光泽。”
勘探陷入了僵局。肤施周边或许有煤,但品质不佳,或埋藏太深,以目前的技术难以有效开采利用。燃料危机的阴影,依旧浓重。
就在李薇苦思对策之时,宦者令匆匆而入,呈上一份来自频阳县令的紧急奏报:“太后!频阳代田区……发现虫害!”
屋漏偏逢连夜雨!李薇展开奏报,只见上面写道:“……近日,代田区麦苗新叶之上,突现大量细小黄斑,叶背有红点小虫蠕动,啃食叶肉,蔓延极快!本地老农皆不识此虫,束手无策!蒙将军已命军士扑杀,然虫小量巨,收效甚微!恐……恐危及试验田收成!”
虫害!而且是未知的新虫害!
李薇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代田法本就承受着巨大的质疑和旱情的压力,若再遭虫害肆虐而绝收,不仅前功尽弃,更会沉重打击农人本就脆弱的信心,甚至影响嬴政全盘计划的推行!
“备车!去频阳!”李薇霍然起身,再无犹豫。她必须亲眼看看那是什么虫子,必须找到解决的办法!石炭的寻找可以暂缓,但地里的虫子和田叟们眼中的绝望,等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