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村民们虽将信将疑,
但还是在刘坤所说的地方,尝试打井。
起初,进展并不顺利,
土层坚硬,
挖掘工作十分艰难,
村民们的心里不禁打起了鼓。
然而,当挖到一定深度时,
突然听到一阵“汩汩”的声音,
井水如同一股清泉般,
从地下喷涌而出,
弥漫起一片水汽。
有村民迫不及待地,
舀起一勺井水,
喝上一口,
只觉那井水依旧清冽甘甜,
带着一股神奇的魔力,
能驱散身体的疲惫,
让整个人都精神一振。
而刘坤葬身的那口井,
不知何故,
原本充盈的井水慢慢减少,
直至最后,
只剩下干裂的井底和几处残留的水渍。
渐渐干涸了。
即便如此,村民们对这口井依然心怀敬畏与感激。
隔三岔五,总会有村民悄悄地来到井边。
他们手中拿着香烛和供品,
神色虔诚地在井边烧香上供,
嘴里念念有词,
祈求平安。
那缭绕的香烟,在井口上方缓缓升起,
仿佛是村民们与神灵沟通的纽带。
枯井的周围,
总会莫名其妙地,
升起一团团白色的雾气。
雾气很淡,如轻纱一般在井口周围飘荡,
在雾气里,还闪烁着点点幽蓝的光,
那光若隐若现,飘忽不定,
让人难以分辨,
究竟是水汽,
还是幽灵。
枯井旁的那棵柳树,长得越来越繁茂,
枝叶郁郁葱葱,
层层叠叠地交织在一起,
宛如一把巨大的绿伞,
为枯井遮挡着风雨。
每至夜深人静,
这柳树的枝叶,
就会莫名其妙地自行摆动起来。
那枝叶相互摩擦,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有人在低声哭泣。
仔细聆听,似乎带着哀怨和不舍,
隐约像是在为,刘坤诉说着无尽的思念与悲痛。
有人看到这般景象,不禁说道:
“这肯定是井神显灵啦!”
于是,大伙纷纷凑钱,
请来了一位技艺精湛的雕刻师傅。
雕刻师傅根据村民们的描述,
精心雕刻了一尊刘坤的神像。
村民们恭恭敬敬地,
将神像,
供奉在柳树的树窠之中,
还在神像前摆,放了各种供品和香炉。
打那以后,
来这儿许愿的人络绎不绝,
在这里许愿还特别灵验。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使得这片原本寂静的地方,变得热闹非凡。
再后来,
村里有位富裕的乡绅,
被刘坤的事迹深深感动。
他决定慷慨解囊捐款,为刘坤修建一座寺庙,以表敬意。
乡绅的这一善举,得到了大伙的纷纷响应,
村民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齐心协力地,
盖起了枯泉寺。
村民们还专门派人,
从普陀山请来了一尊观音菩萨的佛像。
传说这尊石佛是南海落潮时,
自己神奇出现的,
一尊佛像。
在运送佛像的途中,
原本晴朗的天空骤然间乌云密布,
电闪雷鸣,
狂风呼啸肆虐,
吹得运送佛像的队伍东倒西歪。
豆大的雨点,
噼里啪啦地猛砸下来,
好像是佛像,本不愿离开普陀山。
于是,
迎佛的队伍集体叩拜,口中念念有词:
菩萨慈悲,
若您不愿离开,我们定不强求。但我们诚心诚意,只为将您请回,护佑一方平安。
若您愿意,还请平息风雨,随我们归去。
众人额头触地,虔诚无比。
令人惊讶的是,
佛像的脸上,竟然出现了一道道水痕,看上去就像在流泪一般。
队伍中,
有人试图用手帕,擦拭佛像脸上的水痕。
可那水痕却越擦越多,就像佛像在悲痛地哭泣。